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麥高產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麥要高產,播種是關鍵。今秋種麥必須堅持“七分種、三分管”的原則,種足種好今年小麥,完成570萬畝小麥播種任務,為奪取明年夏糧豐收、確保“噸糧市”目標實現打好基礎。在今秋種麥上落實好以下幾項關鍵技術措施。
1、良種全覆蓋。
今年我市小麥播種將進行統一供種,實現“良種統供全覆蓋”。各縣根據“豐產性、抗逆性兼顧”的原則,結合本地地力水平和水澆條件合理選用適宜品種,同時注意選擇不同特征類型的品種,降低品種單一化可能造成的風險。在搞好現有品種推廣的同時,搞好新品種示范,做好品種儲備。
2、種子全包衣。
種子包衣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土傳種傳病害,還能夠提高種子發芽率和成芽率,減少病蟲害發生,尤其是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紋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預防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要求小麥播種前全部采用包衣劑進行包衣,杜絕白籽下地。
3、測土配方施肥。
施足底肥施是爭取冬前壯苗的關鍵措施。麥田施肥要堅持“有機無機相結合,穩氮、控磷、補鉀、配微”的原則,強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依據產量目標和土壤養分測定結果合理施肥。根據全市土壤養分測定結果,一般中高產地塊一般畝底施純氮9-10公斤、五氧化二磷9—10公斤、氧化鉀4-5公斤、硫酸鋅1—1.5公斤;超高產示范田適當增加底肥用量。另外,沒有秸稈還田的麥田,應適當增施有機肥,以培肥地力,提升土地的生產水平;秸稈還田量大的地塊適當增加氮肥用量。
4、大面積推廣機械深松耕。
深松耕是近年來開始推廣的疏松土壤新技術,利用深松機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不打亂耕作層,對土壤起到松動作用。有利于作物根系下扎,蓄雨貯墑。今年要大面積推廣機械深松耕,要求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操作,確保深松耕效果。
5、寬畦等行密植。
針對以往小麥播種大小行種植不利于群體增加,畦幅小、畦壟占地面積大,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等問題,今秋小麥播種杜絕三密一稀、四密一稀等大小行種植形式,推廣寬畦等行密植播種技術,盡量增加畦寬、縮小畦埂寬度。要求播種行距13-14厘米,畦寬3-5米,畦埂寬度不超過30厘米。以提高田間均勻度,充分利用土地及光熱水肥資源,有效增加畝穗數。
6、精細整地。一是及時粉碎秸稈。玉米收獲后,立即粉碎秸稈,粉碎兩遍。二是耕地后要耙地、耱壓、耢地,做到上虛下實,土地細平,堅決杜絕隨犁隨種或在土壤過暄狀況下播種。三是土地不平整的地塊,應加強土地平整。四是造足底墑。小麥播種前土壤墑情不足的地塊,不要盲目搶墑播種,必須造足底墑。對于粘土地塊可以先播種,但是播后應立即澆水。避免播后出苗不齊時再澆蒙頭水的做法。
7、提高播種質量。
一是適期播種,合理播量。在玉米適期晚收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小麥播期。我市小麥適播期為10月5-20日,最佳播期為10月5-15日。10月5—15日播種的地塊,畝基本苗20-25萬左右,畝播量控制在10--12公斤;10月15日以后播種的地塊,每推遲1天,基本苗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萬,即畝播量約增加0.5公斤。二是播深,小麥最適宜播種深度3—5厘米。三是規范機手操作。播種時機手應控制拖拉機勻速行走,保持2—3公里/小時的速度,以確保播種均勻,出苗整齊一致,減少缺苗斷壟現象。
8、播后鎮壓。
播后鎮壓可以踏實土壤、增強土壤與種子的密接程度,使種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對提高出苗率和預防越冬死苗有非常重要作用。播后視土壤墑情,用鎮壓器或石磙等鎮壓工具進行鎮壓,晴天、中午播種,墑情稍差的要馬上鎮壓;早晨、傍晚或陰天播種,墑情好的可稍后鎮壓;墑情特別充足的,可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擇機鎮壓。播后鎮壓措施簡單易行,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必須在全市實現播后鎮壓全覆蓋。
9、雜草秋治。
針對近幾年節節麥、野雜麥等麥田惡性雜草有蔓延和加重發展趨勢,應大力推廣麥草秋治技術。秋季除草具有成本低、防除效果好、對后茬作物安全性高、操作更加簡便易行等特點,小麥出苗后,抓住有利時機,根據雜草類型,合理選用除草劑品種,積極開展雜草秋治。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