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街道人才工作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關于區人才工作會議后,我單位貫徹執行情況
去年9月11日,區人才開發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召開后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回來后及時傳達學習,并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貫徹。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我街道是區區劃入街道,由于工作環境等原因,在人才建設上有一定的滯后,缺乏競爭,挑戰性工作不多,對人才的需求并不緊迫。但從區劃調整后,僅從區委、區政府對街道工作的重視,我們已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了工作的壓力,感覺到了人才建設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區委、區政府在會議上還專門制訂下達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全區人才開發工作的意見》,使我們相形見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和實施人才戰略,作為一個經濟工作單位,應責無旁貸、堅定不移地貫徹區委、區政府的戰略布署,加快人才開發和利用,促進街道經濟有一個質的飛躍。通過組織班子成員學習區委、區政府的文件和會議精神,逐步使我們的思想更加統一,認識更加清晰。就街道而言,人才建設關乎街道競爭力、關乎“三年翻番”目標實際、關乎提升各項工作水平,推動創新發展、關乎街道在我區“兩個率先”的貢獻的份額。
2、分析現狀,查找不足。
近兩年來,街道在人才建設方面也做了些工作,特別是抓住機構改革、區劃調整的機會做了一些工作,改善了一些人才現狀,到目前為止,我街道共有在編在崗人員40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4人,占總人數的61%,人員平均年齡37.95歲。但是我們還存在明顯不足,一是人才開發利用的認識還要加強,措施還要扎實。二是基層創新型、開拓型人才缺乏,職工安于現狀多,具有敢闖敢冒精神的少,滿足于做好一般性工作的多,能夠勇挑重擔的少。三是人才引進的氛圍不濃,缺乏大膽引進急需人才的魄力。四是經管、黨務、專業人才奇缺。區委、區政府在領導班子里配備年輕干部后,效果明顯,但就街道自身而言,幾乎沒有。為此,街道專門分析了干部隊伍的現狀(對社居委也作了分析),研究制定了改善措施。
3、嚴格把關,穩步推進。
對照差距,統一思想。黨工委迅速將人才工作放上重要日程,把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到嚴格標準,把好關口,放手鍛煉,有效地提高了人才隊伍整體素質。近幾年以優化結構,提升層次為目標,不斷引進一些人才。抓住街道與區接軌的機會,先后在司法、經管站、社居委、勞保所等部門引進人員7名,全部是大專以上文化,年齡以45歲以下為主體。抓住機構改革的機會新進人員11名,平均年齡29.5歲,有效改善了人才年齡結構。與此同時,注重加強對街道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使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實實做事。利用黨校陣地,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十六大精神”三個代表”兩個務必”等培訓班,加強對他日常培訓。還在街道開展了創學習型社區、學習型黨組織活動,要求機關全體干部黨員堅持“三個半小時”學習制度。即每天聽半小時廣播,讀半小時報紙,看半小時新聞聯播,以增強思想教育的經常性、針對性和時效性。注重不斷為人才充電,近兩年來,先后選送7人參加高學歷函授學習,對年輕的社居委干部進行電腦培訓,提高了其數字化辦公的能力。每年都要花費上萬元,送有關條線的同志參加各類培訓、學習。注重對年輕同志壓擔鍛煉,牢固樹立“識人重大節,用人看主流”和“人無實人,唯長是用”觀念,辯證客觀地看待年輕干部成長,大膽將年輕有為、有能力、有水平的同志放上重要位置去鍛煉,如我街道王永鋒、華佳敏、王新艷三位同志,放到中層崗位后,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績
。
二、關于工作成功績與主要榮譽
目前,我街道在人才工作方面尚處于逐步摸索階段,尚無經驗可談,但在工作中,我們感覺到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前提。
比如區委高度重視,對基層的班子科學配備,對年輕干部的搭臺鍛煉等,如我們對后備干部動態管理、加強培訓、壓擔鍛煉等。
(二)制度、機制建設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關鍵。
如我街道在工作中推出的考核制度、競爭上崗制度、民主評議制度等,以此來進行長效化管理。
(三)優化環境是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
一方面要有好的工作環境,一方面要有好的人際環境。我們鼓勵創業,寬容失敗,允許失誤,“看主流,唯才是用”等,我們積極鼓勵街道干部職工進行橫向交流,鼓勵共同進步與提高,這些為我街道在新一輪創業大行動中發揮聰明才智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關于對區里的建議
一要牢固樹立人才強區戰略思想,轉變觀念,提升人才工作的領導位置。
二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大力推進人才機制轉換,促進各類人才脫穎而出。
三要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力度。
四要實施區域內共同發展戰略,切實做好地區人才開發和合理安排工作。
五要大力營造注重特長,鼓勵創新,信任理解的良好氛圍和寬松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