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新常態下影響獨立學院學生就業形勢的消極因素
(1)從宏觀經濟大環境來看,經濟增幅下降,減少就業機會,工作崗位的減少,加劇了人才市場競爭,降低了大學生初次獲得工作的機會。根據“供給自身產生需求”的理論,供給下滑,就無法給予需求提供動力,也就無法再增加新的崗位。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經過長期積淀形成的,其培養周期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培養層次和結構,大學生在大學所受的教育也是沿著這些固定的模式進行。因此,學校和學生即便了解當前社會和行業的需求變化,也不能做出有效調整。比如:2014年所謂的“十大”難就業專業,其早在2010年就設定計劃和規模,無法短時間內做出調整。
(2)新常態下獨立學院所處社會環境更加堪憂。首先,獨立學院核心競爭力就是招特色師資,建特色學科,育特色人才。如今在高層人才競爭空前激烈的背景下,使得很多本是高一層級的人才到中游尋找機會,獨立學院的學生面對這些人才自然是競爭力不足,這使得獨立學院學生的競爭空間被大量擠占,競爭加劇。再次,獨立學院辦學時間短,就業指導機構不健全,就業指導隊伍跟不上,就業市場不寬廣,就業工作滿足不了學生需求。因而也就降低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減少了他們獲得就業崗位的機會。
(3)獨立學院學生對新常態準備不足。獨立學院學生選擇工作帶有明顯的功利性。獨立學院的學生及其家長付出高昂學習費用,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將來能很好的就業。這就使許多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僅將大學教育當成個人的跳板和個人的智力投資,學習帶有濃重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在就業的過程中,更加看重自身利益的實現,而較少顧及社會利益。“寧要城市一張床,不要農村一套房”,“孔雀東南飛”的就業現象依然存在,多數學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且愿望強烈,謀求高職高薪,依舊是獨立學院學生的首選。
2新常態下促進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的幾點思考
(1)做大學科,做強專業,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打鐵還需自身硬。獨立學院應充分利用母體高校的資源優勢,主動融入母體高校的學科群,把專業做強。教育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獨立學院培養的畢業生要想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就必須提高辦學水平。具體表現在:充分依托母體高校的優質資源,按照“寬口徑、重能力、強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職業素質教育,培養適應本區域、本行業經濟發展的應用型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與市場和需求接軌,設置專業,強調社會對專業的急需性和應用性。以問題為導向,以能力訓練為重點設計教學計劃和開設課程,不能簡單地移植母體高校的教學計劃,盡可能做到“缺什么補什么”,重視科學、人文素質課程的開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采取課堂教學、名家講座、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教學,增加實踐課程和課時,實現教學形式和考試形式多樣化。鼓勵學生多“考證”,如教師資格證、計算機等級證、英語等級證、律師證、注冊會計師證、汽車駕駛證以及新職業從業資格證書等,促使學生由純粹的知識學習型轉向能力應用型轉變。
(2)以學生為主體,切實提高獨立學院學生素質。獨立學院學生應該加強專業知識學習,轉變就業觀念,培養積極的心態,從長遠考慮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就業。首先,要以積極的心態正確看待新常態環境下的就業。總體上說,我國的經濟形勢正在朝著宏觀調控的目標發展,與此同時以中國為主的新興經濟體在世界金融市場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機遇,也是大學生就業的機遇期。其次,要樹立自主就業和多元就業的意識,以平常的心態面對就業和擇業,摒棄從眾、攀比的心理。一是要理性客觀分析自身條件,合理定位求職目標。按照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人才市場的供需規律,適當調整對就業地域、工作崗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期望值,要更多的關注發展空間和鍛煉機會。二是基層單位、民營企業將會是大學生就業的廣闊舞臺。要積極投身到基層鍛煉、民營企業和參與西部大開發,多層次、多領域地選擇,鍛煉自己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三是樹立自主創業意識,勇于開拓創新。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緩解甚至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條可行之路。國家大力實施積極的創業政策,給予寬松的創業環境,極大地促進了大學生創業。獨立學院學生可通過自身優勢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創造新的價值,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闖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3)可通過深造,緩解就業壓力。獨立學院的學生通過考研考博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一個人本科的專業,不會對人的一生有絕對的決定作用。通過深造既能提高能力水平又能增加就業籌碼,這也是當前考研率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董麗娜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