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思品課中的教學理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課堂是學生的課堂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課堂一直都是由教師主導著的,課堂活動都是遵循著教師的軌跡,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活動。而這種形式不能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更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問題,持續下去會對教學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學生無法學到真正有用的內容。所以,教師必須把課堂交給學生來主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講課、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思品八年級教材“尊重別人隱私維護合法權益”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正常的教學步驟把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教學步驟。以課前熱身這個教學步驟為例,學生可以搜集一些關于隱私權保護的真實案例,然后針對案例來列舉一些問題:案例中的人物受到什么權益的侵害?受到權益侵害時怎樣采取保護措施?公民都享有哪些具體權益?在給其他學生講解時便可以把提出這些問題。由此可見,學生在進行課堂講解的計劃安排時,就充分把課本的知識點進行挖掘,使得這些內容能夠在課堂上起到相應的作用。在學生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才成為了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根據課前準備和課中授課,能夠熟練地去掌握教材內容,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建立一個有序的教、學方式
將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法需要通過一個有序的教、學方式來引導。關于“教”,則指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合理進行教學計劃安排,能夠顧及到更多學生的實際狀況,把學生的終身發展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思品七年級教材的“善于交往”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單元的具體標題“敬人者人恒敬之”、“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讓人三尺有何妨”等內容來進行教學安排。把本單元涉及到的道德行為標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明了道德素質和行為規范對于個人成長和生存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踐行這些美好品德。而關于“學”,則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進行學習安排,能夠把書中的知識點運用到實際中去,也能夠從實際生活中總結出教材上出現過的知識點,這樣循序漸進地來學習。所以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把思品教學或者學習通過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統籌、有序的規劃,從而促進教學的有序性。
三、總結
總之,在初中的思品教學過程中,教材的理論與學生的實踐要緊密結合,要突破傳統教學中按部就班式的教學。學生只有在這樣一種理論、實踐相互轉換的模式下才能夠激發思維活力,也才能夠激發學習熱情,從而推動整個教學系統的完善。
作者:張衛海 單位:江蘇省鹽城亭湖新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