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教學直觀性、形象性,降低學習難度是培養自主學習的關鍵
傳統教學,由于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特別是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在課堂上面對問題不去思考,面對教師的提問不敢回答,有的甚至不愿回答,對很多問題不敢去質疑,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去自主地學習。而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沿著正確的思考方向,在不斷的質疑、解疑、釋疑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培養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集聲、色、圖像、動畫等一體的優勢,使初中歷史教學難點簡單化、形象化。教師要降低教學難度,在實際教學中還要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喚醒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熱情。同時,在課堂上,恰當運用多媒體可以創設輕松、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不僅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來掌握知識,還要讓學生親自體驗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去構建知識、運用知識、檢驗知識、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化技術教學手段的使用,使初中歷史教學更直觀形象,降低了教學難度,為充分發揮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自主能力提供了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恰當運用多媒體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來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實現對教學穿針引線的作用,實現對教學立“形”架“構”的目的,可以活躍課堂學習的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思維,充分實現使學生去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的目的。
如學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3課“收復新疆”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多媒體課件的: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條濃陰蔽日的楊柳路,旁邊慢慢出現一首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是人們為歌頌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績而作。然后按小組分配教學任務,第一小組從詩歌入手了解左宗棠的業績,兼考察新疆的地理環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難,理解邊疆人民對左收復、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收獲向同學們匯報。第二個小組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考察新疆在我國國防中的地位,從而理解左為什么堅持收復新疆以及此舉的重要意義。第三小組考察新疆的歷史地位,看能否用自己考證的事實來告訴俄等侵略者:新疆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不容踐踏和侵略!第四小組,考察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歷史過程,要求把左收復新疆的路線、措施、經過搞清楚,各小組形成書面材料向全班匯報、交流,教師作必要的補充或更正。就這樣,總共只有兩目、圖文、小字加起來只有3個頁面的一課內容,本來用一節課教學綽綽有余,結果我卻用了兩節課時間,但除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外,學生還獲得了滿足感和作為學習主人自主獲取知識的成就感。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學生掌握了自己動手的實踐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巧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歷史自主學習的能力
所謂的巧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認知水平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從他們的認知特點和規律著手,采用生動活潑的故事、游戲、實踐操作等形式,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恰當地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產生想要學習的愿望,并在問題探討和解決中獲得學習生物的自信心和興趣,讓學生在課堂的自主探究中建構歷史知識,獲得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問題情境,要選準知識的切入點,并且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性,并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富有啟發性,能夠啟迪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探究的欲望。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先要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創設具體情境,拓展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作者:李麗敏單位:河北省威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