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繪本閱讀開展小學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基點,借助各類資源,喚醒、培養人們的生命意識與生命智慧,在保護生命不受傷害的同時,更引導人們追求生命價值,活出生命意義的一種教育形態。小學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全面加強小學生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三觀”,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將繪本閱讀納入小學生生命教育中,不僅拓寬了小學生的生命教育資源,也豐富了小學生生命教育的學習形式,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生命”有更加清晰、明了的認識。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生;繪本閱讀;開展路徑
何謂“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為了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種存在形態。”[1]意大利幼兒教育思想家蒙臺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生命教育其實就是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價值和生命的可貴,理解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義。對此,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只有重視人的生命,才能將人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追求自由世界和自由人格的目標才有希望。尤其是對小學生這一群體來說,在其成長過程中,受到社會風氣、家庭教養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只關注成績、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難容易放棄等思想。面對這一現狀,關注小學生的生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小學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立德樹人”背景下,關注小學生的生命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必然趨勢。具體來說,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生命教育是落實教育政策和方針的重要途徑。新時代背景下,關注生命教育、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已經成為中小學教育的重點。在這一背景下,各個省市地區相繼出臺了生命教育的政策,包括:《遼寧省中小學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湖南省中小學生命觀念與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同時,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要求中小學教師在開展教育時,應重視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將小學生的生命教育置于首位。其次,生命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支撐。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學校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小學生逐漸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念的偏差。同時,小學生在成長中受到網游、桌游等影響,逐漸產生了模糊的生死觀念。還有一部分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難容易妥協、放棄,甚至自暴自棄。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侵蝕了學生對生命的正確認知。再次,生命教育是促進教育回歸本真的必然要求。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關懷‘人’”,而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是學校生命教育應關注的重要一環。在現行的中小學教育模式下,部分小學生受到考試的壓力,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壓抑和焦慮,甚至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唯有關注和加強小學生的生命教育,才能使得教育逐漸回歸本真[2]。
二、巧用繪本閱讀,加強生命教育
(一)科學選擇繪本,奠定生命教育的基礎
為了強化生命教育的效果,可將生命教育與繪本閱讀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感悟生命的價值,受到教育和啟發。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立足于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相關主題繪本。一方面,要結合生命教育的主體對繪本進行分類,使小學生在閱讀具有針對性的繪本時受到啟發和感悟。例如,《小威向前沖》《奇妙的自然美妙的你》《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這些繪本反映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主題,旨在引領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感悟“生命的誕生、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等;在《我喜歡我自己》《我還有一只腳》《叔公的理發店》等“生命與自我”的主題繪本中,主人公自信、樂觀、堅強的品質熠熠生輝;《沒關系、沒關系》《親愛的小魚》《我的爸爸叫焦泥》這些體現“生命與他人”主題的繪本,讓人看到希望,學會愛與被愛,成為溫暖人心的一顆種子;在“生命與社會”的閱讀中,《不要隨便摸我》《獾的禮物》《花婆婆》使學生學會自我保護、正確認識死亡、懂得奉獻。另一方面,在選擇繪本時,還應立足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年級小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思維發展水平,選擇與其相契合的生命教育繪本,促使小學生在針對性的繪本閱讀中,從多個角度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3]。
(二)加強教師指導,借助繪本提高生命教育質量
教師在借助繪本閱讀開展生命教育的時候,要引領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感悟其蘊含的生命價值。在這一過程中,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全面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繪本解讀能力,并依托繪本內容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促使學生在聽、看、說、讀、寫等方面積極主動參與到繪本閱讀中,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思考和分析,最終認識生命的意義。以《一片葉子落下來》為例,這一繪本中主要通過“葉子”弗雷迪和它的伙伴經歷了四季變化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道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對美好事物的經歷,在于自己是否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死亡并非就是毀滅,而是換一種形式重生。基于繪本中蘊含的這一生命主題,教師應科學、合理地運用以下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地引領學生,完成生命教育的目標。
第一,閱讀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先對繪本的封面、題目進行欣賞,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猜測繪本的內容;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對繪本進行閱讀,使其形成初步的感知,明確其中的主要內容。
第二,了解主題。帶領學生圍繞繪本內容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圍繞繪本的主題“向死而生”開展思考和討論,并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明確表達出來。
第三,領悟內涵。再次帶領學生回到繪本的第一頁,圍繞“這本書奉獻給經歷過生離死別的孩子,奉獻給對這種事無法解釋的大人”,問一問學生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最大限度理解繪本的內涵。
第四,升華主題。借助繪本開展生命教育時,雖然課堂教學時間結束了,但這一主題教育并未結束。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還應將繪本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寫作訓練。如此,可強化小學生的繪本教育,最終達到繪本生命教育的目的[4]。
(三)抓住契機,因勢利導強化生命教育
小學教師在借助繪本閱讀強化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應結合繪本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失時機地滲透生命教育,促使學生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正確面對死亡等,最終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以《小威向前沖》為例,其主題是“生命是怎么來的”。大人平時不愿意、不好意思說的內容借由繪本表達出來,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就可以借助這一繪本,引領學生在繪本的閱讀中了解生命誕生和成長的奧秘,讓學生對生命最初的形成有正確的認識。另外,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只有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形成了正確的認識,才能樹立正確的三觀。基于此,教師在借助繪本強化小學生生命教育的時候,應帶領學生圍繞繪本的主題進行分析,使其明確生命的真正價值。以《花婆婆》一書為例,該書以清新、精致的畫風,將生命中幾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描述出來,教師可指導學生在繪本的閱讀中,認識生命就是一場美好的旅行,應通過奉獻、做有意義的事情,使世界變得更加美麗,以此體現生命的價值。在小學生的生命教育中,死亡教育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通過繪本閱讀,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死亡。以《我永遠愛你》《毛弟,再見了》為例,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對動物的陪伴要懂得感恩和感謝,要懂得珍惜當下美好的時光。在生命教育過程中,教師還應積極關注小學生的思想品質,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形成堅強的意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等,最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叔公的理發店》中,主人公杰德叔公在開店中遇到各種困難和波折,但主人公并未灰心,而是鼓起勇氣重新開始。對此,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最后讓每個人用三句話描述自己眼中的杰德叔公。這一從眼到心、從心到口的過程,勢必是一次思想的升華。
(四)共創繪本,升華生命教育
小學教師在借助繪本閱讀展開生命教育的時候,還可以帶領學生圍繞“生命”這一主題進行繪本制作。學生在繪本創作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課堂的參與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最終實現生命教育的價值。例如,小學教師可指導學生以“蝴蝶”作為切入點,創作出與生命相關的繪本。學生在繪本創作的過程中,對“破繭成蝶——結束也是新的開始”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體會生命的含義[5]。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關注小學生的生命教育、提升小學生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借助繪本所具有的獨特優勢,選擇與“生命”主題相關的繪本,全方位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中理解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學會積極地生活、健康地生活。
作者:王珊 單位:甘肅省蘭州東方學校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