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和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時期對高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高中階段的數學課程來講,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是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因此,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時應該與核心素養進行整合,創新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現階段,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高中數學課程,在平常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實際教學狀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實際應用環節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核心素養概述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適應社會發展的品格與技能,涉及到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素養,涵蓋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數學本身就具有嚴謹性與邏輯性,因此,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教師要根據數學課程的深刻性、直觀性等特點,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運算、判斷以及推理,在整個環節中不斷積累并運用知識,內化所學的知識,提升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高中數學課程中的熱點問題,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到工作中,在課程中充分運用數學的核心素養,創新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展現出核心素養的價值。
二、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及實踐應用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以往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經常運用單一的方式學習知識,這樣會限制學生探究數學知識能力與技能的提升,也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核心素養觀念的影響下,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在數學課程中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提升學生探究數據信息的觀念。教師要在課程活動中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應用環節中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習慣,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從實際教學狀況著手,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
(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整合起來,延伸數學知識
高中數學學習的一個主要目的是高考,所以,教師講授的數學知識內容和布置的數學習題主要是圍繞高考展開的,很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與學習經驗,但是在面對艱澀難懂的數學知識時,短時間還是不能對這些數學知識產生透徹的理解。面對這種狀況,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時,應該注重轉變講授數學知識的形式,像運用互聯網等工具,參考一些經典的教學案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與練習習題的過程中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展現出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三)創新教學形式,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在實際課程中得到發展的,所以,高中數學教學形式應該進行創新,運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在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中,學生經常是先聽教師的講解,然后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運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學習,但是,這樣的學習效率并不是很高。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中幫助學生樹立團結協作的觀念,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在愉悅的環境中提升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函數的基本性質》一課的知識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互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回憶“函數及其表示”知識點中的定義,探究生活中典型的函數問題。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時應該注重運用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將生活元素融入到數學課程中,加強學生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學工具出發,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概率》一課的知識時,就要模擬實驗,讓學生運用表格工具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就可以與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整合學生生活中的現象,在模擬實驗環節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直觀地展示從發現、探究到結論的環節,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在培養核心素養背景下提高抽象能力
抽象是數學的一個特點,也是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一種方法。例如,學生可以利用抽象從實際問題中建立一幅經絡圖。數學抽象是數學的一大思想,教師將其運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環節中,可以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突顯數學知識的本質,讓學生運用抽象思維解決面對的數學問題,并將其運用到其他課程的學習中。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數學抽象思想,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有非常大的幫助。有學者認為,抽象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概念是從一般事物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因此,形成數學概念的環節,就是對不同的數學關系進行概括,最終概括出一般化的環節。在給學生講授數學概念的時候,大部分教師都會運用概念同化教學形式,這樣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給學生講授概念中存在的邏輯關系,沒有介紹數學概念的背景以及與實際存在的關聯,這樣數學概念就變得艱澀難懂。所以,在給學生講授數學概念時,教師要講解概念形成的背景、過程以及與實際生活存在的關聯,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中,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存在的感受,讓學生可以從具體事物著手,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以下是以“等差數列概念”這一知識點為案例的分析。
1.概念產生的背景
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等差數列”這一知識點的概念時,課本中羅列出了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四個數列模型,并給出了等差數列出現的背景,這樣學生可以將等差數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借助四個數列模型得到了四個實際的數列,在思考與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里,借助自己的觀察,發現了四個數列都是相鄰兩項差為同一個常數的規律。
2.抽象概括出數列的概念
教師在數學知識的講授中,要借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數列,總結出數列存在的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相鄰兩項存在的關聯;其次,要對這幾個數列進行探究,讓學生總結出數列都具有相鄰兩項差是同一個常數的特征;最后,讓學生自己運用數學語言概括出等差數列的特點。3.給出定義并進行檢驗教師要給出等差數列的定義,讓學生檢測給出的定義是否準確。這樣,學生就能從具體的例子中概括出等差數列的定義了。同時,學生還可以運用遞推公式來表示等差數列的定義,為學習通項公式做好鋪墊。
(五)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應該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生的邏輯推理的過程也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過程。邏輯推理是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之一,教師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以下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對推理形式的掌握以及運用數學語言表述論證;了解數學知識的關系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養成條理清晰的數學品質,并且可以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
1.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就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主要的推理方式有類比與歸納。合情推理關注的是借助觀察、類比等形式,加強聯系,讓學生樹立邏輯推理觀念與提高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就可以在給學生講授《數列》一課的知識時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師可以創設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情境,或者組織適當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還可以借助精心編排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在公式、定理等知識發現、探索與推導環節中的參與度;在習題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要對習題充分的思考,尤其是在解題環節中,當思路受到阻礙產生錯誤時應該調整思維,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探究的方式與規律,提升學生的自我調控素養。
2.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只要前提是可靠的,運用演繹推理得出的結果也就是可靠的。演繹推理一種是嚴格的推理形式,例如,三段論推理就是演繹推理的一種常用形式。三段論推理是從對某種事物的全程判斷這一大前提和一個特稱判斷這一小前提中,得出一個新的、較小的全稱或者特稱判斷結論的推理過程。學生掌握一定的邏輯知識,可以提升邏輯推理能力。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邏輯知識,那么就不能弄清楚數學知識中的邏輯成分,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地運用邏輯法則,還經常會出現邏輯上面的錯誤,這樣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因此,學生掌握一定的邏輯知識,對提升邏輯推理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與“代數”相關的知識時,要幫助學生意識到“運算也是推理”這一觀念,學生不能只是羅列出運算的步驟,還應該理解運算的根據,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運算的準確性,還能提升邏輯推理能力。教師要將計算步驟與運算整合起來,幫助學生養成“說理”的習慣,這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教師在給學生講授與“平面幾何”的知識時,可以借助直線、線段與角等的基本定義,讓學生根據直觀圖形做出判斷,然后借助相交線、平行線等知識,訓練學生根據條件推理結論,以及每一步論證的根據的能力。
三、結語
在新時期,數學教師應該整合核心素養思想,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到數學課程的教學中,運用周圍的教學資源,創新教學形式,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的學習感受,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實際生活中彰顯出數學教學的意義,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研究述評[J].基礎教育課程,2019(22):40+46.
[2]武靜東.淺析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策略[J].才智,2019(23):36.
作者:李翠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實驗中學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