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混合式學習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網絡的迅速發展以及多媒體技術的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使傳統線下教學方式的弊端逐漸顯露。混合式教學方式應勢而生,正在迅速擴展,幫助更多教師打開新的教學方式大門。線上與線下資源的有效整合,有效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成為混合式教學方式的亮點。因此,教師應當基于混合式學習視角,結合初中數學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特點,采取恰當高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教育改革的推進改變了對學生以及教師的要求,“主動性”、“發言權”等成為教改中的熱點詞匯。教師應當認識到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不僅要將知識講好,幫助同學們把數學基礎打牢,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轉變學生對于老師的依賴心態。因此,分析目前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二者存在的問題,改進自己一貫的教學方式,探索多元化、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與問題
(一)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長期傳統的知識灌輸模式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原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很少有同學在課前預習,也很少有同學能夠在教師未布置作業的前提下完成練習。很多學生習慣于教師講課,自己聆聽的學習方式,在預習或是練習上養成了教師推動一步,學生向前一步的習慣。同時,初中數學課程的難度也在逐漸加深,如果不進行課前預習,很多同學在聽講時可能難以跟上老師講解的步伐或者出現反應較慢的現象,一堂課程下來,一些知識點聽得迷迷糊糊。在此基礎上,同學們也沒有對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進行及時地整理與回顧,因此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對很多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扎實。
(二)教學資源有限且教學方式傳統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使用的教學資源為課本、練習冊,偶爾會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一些課件的展示與講解。相對來說,教學資源較為有限,一方面沒有將線上豐富的資源利用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沒有利用更多的課外資源幫助學生進行拓展與提升。此外,教師習慣于自己主講,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偶爾會進行一些互動提問,但是相對來說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與活躍度較低。教師通常會問:“大家明白了嗎?”學生一般情況下會異口同聲回答明白,部分沒有聽懂的同學可能不敢開口,保持沉默,實際上教師并不能夠有效了解同學們對于這部分知識的講解是否已經充分掌握,也無法關注到哪一部分同學可能還沒有聽懂需要再進行講解學習,哪一部分同學已經理解可以開始進行練習。這樣的課堂互動與單一的教學方式影響了教師對學生的判斷,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落后的同學始終保持沉默,長此以往,班級中明顯的層次劃分逐漸凸顯。
二、混合學習視角下教學策略探究
(一)有效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
與過去的時代不同,現在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與線上教學模式的開發,網絡上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以及微課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一些碎片化的知識進行講解,方便同學們在課余時間能夠針對自己不懂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同時基礎較差的同學也可進行反復觀看,跟隨著自己的思考與思維進度進行學習。微課等線上資源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節省很多知識點的重復講解時間,同時不同層次與水平的學生可以按需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同學們學習效率的提高。判定三角形的全等方法有多種,包括三邊對應相等、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等多種方法,這一章的學習目標要求同學們大致了解每一種方法的推導過程,為何滿足以上條件的兩個三角形即為全等三角形。首先,教師可以進行課前微課的制作,根據本章節的教學目標,將重難點制作成視頻的形式并上傳到班級公共平臺上,將每一種全等方法的證明過程錄制成簡短的視頻。教師可要求同學們在課前進行簡單預習,不需要對難點進行透徹學習,只需要對一些基本知識與內容進行學習與了解。教師可在微課結尾提出問題,引導同學們進行進一步思考,同時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入。其次,教師還可利用平臺設置一些任務或者問題,當視頻學習到某一節點時,彈出問題:以下哪幾種方法可以證明三角形全等,考驗學生是否對視頻前半部分內容進行了認真學習。同時,也可以在每一小節學習結束之后,在平臺上設置小節測試或者任務,要求同學們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網絡可根據同學們的做題結果快速得出分數,減輕了教師的壓力。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小節同學們的測試分數了解同學們的學習進度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關注同學們在每一小節、每一章節的表現情況,對同學們易錯的知識點與題目可在課堂上進行反復講解,幫助同學們實現鞏固的目的。最后,教師要雙管齊下,線上線下兩種方法與資源共同發力。線上的資源一方面可以促進同學們進行主動學習,完成課前預習視頻,另一方面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查缺補漏,在課堂上未能及時理解的知識可根據視頻再次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對同學們線上的學習情況進行關注,通過線上測試的分數等內容分析同學們可能存在疑惑的地方,對一些普遍的錯誤進行講解,比如三角形全等證明過程中的書寫規范以及步驟,達到線上學習,線下重難點深入講解,反復鞏固基礎的目的。
(二)高效進行課堂互動
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共同組成了課堂互動,因此,教師應當將這兩部分互動進行有效結合,不僅是教師在講臺上與同學們互動,還要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或是站上講臺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首先,對于微課中留下的引導問題,比如“你能夠總結一下課前自主學習到的平行線性質有哪些嗎”、“兩條線的位置關系是不是只有平行一種呢”等,教師可以鼓勵同學們進行搶答。為了能夠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可抽取部分同學進行回答,了解班級中的每一位同學是否都進行了有效的課前預習。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種對學生學習自覺性與效率的監督,通過提問與回答的方式能夠了解到哪一部分同學自覺性差還需要進行監督,哪一部分同學學習效率較低,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并分別針對采取改進措施。其次,分組學習探索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思考習慣的高效方法之一。比如在學習“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時,在練習過程中,會有一些較難的題目,每一個學生可能想到的解決方法不同,解題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形式,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探討題目,鼓勵大家交流互相之間不同的想法與解題思路。之后,可邀請部分同學上臺進行講解,鼓勵有不同求解方法與思路的同學上臺展示,如此幫助臺下的同學們了解不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也對臺上的同學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交流最后,教師應當鼓勵同學們將記錄一部分自己傾向的解題思路,自己動手完成整個解題,同時也是對思路的再次回顧。分組討論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在小組當中展現出自己的特長,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抽取同學上臺講解幫助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有了更多的展示機會與發言權。教師進行難題講解可能思路單一,方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較低,讓同學們發言與講解,拓寬了班級中每一位同學思考題目的思路。
(三)定期進行反饋總結
定期反饋總結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教師結合測評情況對學生近期的學習狀況進行反饋;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在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進行反饋。首先,教師對每一章節的學習應該進行一次全面分析,觀察同學們在每一小節測試時的成績波動,以及在每一次測試中失分最多的地方,對學生犯錯原因進行分析與總結。比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同學們可能在書寫規范上存在問題,也可能是在計算上出現較多錯誤,教師應當對這些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針對書寫規范問題可在課堂上進行再次示范與講解,針對計算問題可布置對應練習題,幫助同學們提高計算準確率。總之,教師應當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與分析,結合線上測評情況,進行線下教學,實現兩種途徑的統一。其次,教師應當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對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進行改進。比如在進行“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的學習時,同學們希望教師再進行多一些例題的講解或進行這一類題目做題方法的歸納總結。因此教師可及時在這一章節的視頻中增加知識復習板塊。定期了解同學們的建議,也能夠幫助同學們思考在這一階段學習的漏洞以及不清楚的知識,教師可通過視頻的再錄制或是課堂上的再次講解幫助同學查缺補漏,二者之間實現良好的互動。
三、結束語
混合式學習視角強調教師對線上與線下資源的有效整合,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培養。基于此視角,教師應當調整與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小組探索、線上教學以及定期反饋等方式,讓學生逐漸轉變為課堂的主人,敢于站上講臺,用粉筆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思路,變得獨立。幫助學生培養學習主動習慣與積極性,鍛煉其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索的能力是值得教師不斷思考與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麗英.混合式學習視角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初探[J].智力,2021(11):177-178.
[2]勵威.混合式學習視角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數學,2020(22):76-77.
作者:蔡陳軍 單位:南通市海門區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