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新課程改革持續推進作為教育背景,使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相互深度融合成為了必然趨勢,使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呈現出信息化的特點。數學屬于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鍛煉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與數學抽象素養的關鍵途徑。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小學數學教育在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本文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作為切入點,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策略展開了一系列的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根據教育信息化2.0計劃可以看出,將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優勢發揮出來,革新傳統教學模式,促進教育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成為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當前,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深度融合所反映出來的教育意義。因此,從小學數學教育的角度來看,教師應該深入分析信息技術和這門課程之間存在的結合點,考慮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認知水平,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豐富化的教學活動,以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以社會逐漸發展為背景,素質教育理念與方式得到普及,也引起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從素質教育的內涵角度來看,其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應該轉換教師的教學思想,突出學生在教學關系當中的中心地位,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這項輔助工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以平等的原則看待師生關系,尊重學生表現個性的權利,而不是以單一的灌輸方式進行數學授課。教師可以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創新與自由表達,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有利于創新數學教學方式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并沒有在意數學課程的本質,對于創新思維、轉換思維的培養有所忽視,甚至對于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目標產生了錯誤的理解。很多教師并不是抵觸教學改革,而是其無法馬上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還是沿用落后的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切實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能夠使得教學方法更加靈活,教學空間得到拓展,凸顯出教學創新的必要性。有效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將知識、理論、技巧、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元素相互融合,從而直觀呈現給學生,對于學生形成吸引力,引導其融入教學活動。
(三)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信息技術能夠更加容易在數學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形成導圖的形式,從而從系統化的角度向學生呈現數學知識體系,消除零散知識點所造成的無序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更加容易掌握數學課程。對于多數小學生而言,準確記憶數學概念與公式相對困難,串聯各個知識點的難度更大,這使得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形成了畏難心理。學生所留下的知識漏洞越多,則其學習積極性越弱。教師切實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授課能夠運用直觀的導圖搭配生動的解釋,使數學知識能夠直觀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長此以往,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呈現數學知識
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直觀呈現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式,其大多采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畫圖工具對于數學知識進行轉化,使其以直觀化、形象化以及動態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將這樣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演示推理、概念分析以及公式推導等環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講解到“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個部分時,可以借助信息化設備以翻轉、平移、旋轉等方式對于圖形進行處理,使學生能夠清楚的看到多邊形面積的構成,從而跟隨教師所呈現的內容分析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原理與方法。教師可以在屏幕上對于多邊形進行切割與拼接,將抽象化的知識點清楚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掌握與理解。
(二)運用信息技術巧妙構建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作為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相互結合的一項產物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普遍應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也使得教學過程更加靈活。因此,基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教師應該善于結合知識點的性質為學生構建翻轉課堂。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在課上與課下之間形成聯動關系,更加突出學生在教學關系當中的主體地位,使得教學空間得以拓展。例如,教師講解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個部分時,在課前,教師在備課環節將本章節的知識點歸納出來,比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性質、特點、表面積公式、體積公式等,分別對于每個知識點的講解錄制不同小節的微課,在微課中融入圖片、動畫演示以及文字解釋等元素,將其整理成壓縮包上傳到網絡當中,供學生在課前下載觀看,結合微課進行預習,并將自己無法理解的知識點總結下來反饋給教師。在課堂上,教師將學生所反饋的內容作為側重點,對其展開詳細點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基于此,教師還可以督促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微課,對于教師所強調的內容進行復習。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有限的課堂時間得以充分利用,突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以及側重性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運用信息技術搭建多元學習平臺
將信息技術切實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多元學習平臺,針對于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模塊,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搭建課堂和學生之間的聯系。比如,借助一些網絡平臺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或者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模擬練習、打卡等,以這樣的方式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意識的驅使下主動預習與復習。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檢查學生的學習反饋,防止學生之間互相抄襲作業。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軟件,比如,釘釘、騰訊會議、學習通等都能夠被教師實際應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當中。教師可以在平臺中為學生布置任務與作業、設計討論話題、督促學生打卡等,與學生進行線上互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四)運用信息技術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具有趣味化的教學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信息技術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這門課程的樂趣,并樂于積極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當中。例如,教師講解到“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這個部分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一個“計算闖關”的游戲。由教師利用計算機小程序在屏幕上展示出10道計算題,讓學生將每道題作為一個關卡,學生每正確計算一道題,算作闖過一關,才能夠進行后續的關卡。比一比哪個學生能夠闖過所有關卡而且用時最短。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并能夠強化其掌握本節課的計算方法。
(五)運用信息技術建立數學知識體系
系統總結是小學數學教學體系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當中的思維工具帶領學生共同構建思維導圖,形成數學知識網絡,使得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能夠建立聯系,使得數學知識以系統化的形式呈現到學生的眼前。例如,教師講解到“圓”這個部分時,可以先給出一個空白的思維導圖,將其中心模塊定為“圓的認識”,向外延伸出多個二級模塊,由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學習圓的相關知識的順序以及其中涉及的知識點,將其填入到思維導圖當中,比如,圓的概念、圓的半徑與直徑、圓的周長與面積、圓周率等。通過逐步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幫助學生鞏固這個單元的重要知識點。一旦學生能夠形成自主總結和歸納知識體系的習慣,則能夠逐漸提升其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達到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促進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了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對于提升該學科的教育質量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呈現數學知識;巧妙構建翻轉課堂;搭建多元學習平臺;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建立數學知識體系。通過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策略展開的一系列淺議,希望能為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提供一些參考。
作者:張瓊芳 單位:壽寧縣大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