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園文化與學風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學風建設對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良好的學風是學生群體中各類風氣的引領者,是優質校園文化得以發展與繁榮的重要氛圍保障與支撐。學風好的高校辦學成效也會隨之而提高,其校園文化自然也會在濃厚的教學、學術氛圍中產生并進而形成特色。學校師生會有目的地去開展凸顯學術性、育人性、高尚性的校園文化活動,把構建和諧校園文化、“高端上檔次”文化品牌自覺作為加強學風建設的“重頭戲”和目標內容。例如,針對不同專業開展一些科技創新活動、學科競賽活動,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風建設質量提高了,學校教學水平自然而然也上去了,校園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也相應得到更好的體現。反之,學風建設開展得不好,校園浮躁、庸俗之風盛行,校園文化也是低俗和缺乏價值性的。此外,良好的學風建設有利于推動教學黨風和行政之風的建設,這種風氣是一種文化軟實力,與校園文化的隱性特征高度吻合。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也要主動納入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體系中,結合培養應用型創新型技能人才的目標,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引,以學生為主體,以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將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這就要求學校要積極構建以人為本、學術主導的政風、教風,要求高校黨風建設要緊密結合學風建設的主題,這實質上是把黨風引領、教風主導、學風為本、政風保障等四風統一到學校發展的方方面面,從而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一些文化建設的特點、品牌及標志。
2.校園文化對優質學風的建設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校園文化在文化育人及辦學特色中的作用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而優秀的校園文化既對學風建設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也為學風建設提供了抓手與保障。從某個角度來說,學風是一種特質化的文化,是在學習與教學中所形成的文化,因此也根植于校園,成為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的一部分。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服務學生學習成長為重任,而學風建設是培養人才的首要載體,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服務于育人,必須通過服務于學風建設才能更好地彰顯。也就是說優良的校園文化對學風建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通過開展一些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提高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整個校園的學習氛圍。相反,消極的、不健康的校園文化對學風建設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抑制其發展。例如,一些高校把校園文化等同于娛樂文化,一味地開展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甚至為了搞活動耽誤學生的學習,這樣一來,很有可能會混淆學生的視線,讓學生本末倒置,不務正業;還有一些高校將大量的資金用于學校物質文化的建設上,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設,從而使得整個學校處于一種浮躁的氛圍中,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風建設。
二、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對學風建設的影響
當前,在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學生工作也不斷取得新局面的同時,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僅影響了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的形成和持久發展,還對學風建設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
1.過于看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忽視高質量的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集成體。物質文化作為第一層次的校園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環境條件、教學條件、實驗裝備等硬件設施方面的內容,反映了高校的綜合實力。行為文化作為中層次的校園文化,是師生言行舉止的歸納化所帶有的共性特點,是師生思維與行動的體現。而精神文化則是最高層次的校園文化,它體現在學風、教風等軟件方面,反映了高職院校師生的價值觀、思想心理的主觀能動性對實踐的反映,是高校辦學沉淀的體現,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也是校園文化合理存在和健康發展的意義,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當前,一些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卻遠離了這一宗旨,只注重校園物質文化方面的建設。有些高校雖然重視精神文化建設,但不追求質量,認為只要非物質的文化都是高雅的、有教育價值的,甚至把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作為一種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的手段,把娛樂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忽視高質量、富有內涵的精神文化的追求與引導。這種不良導向使得學生本末倒置,一味追求物質上的取樂和低俗的精神文化追求,忽視了高尚情操的提升。例如一些學生逃課參加一些教育意義不大的校園活動,對學習投放的精力較少,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因缺乏較好的精神引導而不斷下降,學風建設的質量自然也不盡如人意。
2.過于看重校園文化單一性價值,忽視校園文化多層次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德、智、體全方位培養,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質和綜合能力,并通過他們把大學精神的科學態度、文明風范、價值觀念等帶到社會,引領社會文明風尚,校園文化高層次的價值不用忽視。同時,校園文化由上而下,具有價值觀塑造與糾正、高尚情操熏陶、健康心理與思想培育、行動指引、習慣養成等功能,具有多層次的育人功能。然而,當前很多高校過分強調校園文化的單一性功能,用校園文化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突出校園文化的管理性,有些高校甚至把校園文化建設的職責歸屬到學生管理部門,只重視對知識的提高,忽略了校園文化在推進立德樹人的特有功效以及在增進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方面的作用。此外,一些高職院校錯誤地把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學生業余活動的開展,認為一切的校園文化活動都是“第二課程”,這使得校園文化建設淪為課堂教學的“附屬品”,極大地扭曲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極大地限制了校園文化多種功能的有效發揮,不利于濃厚的學風建設氛圍的營造。
三、加強學風建設、構建優質校園文化的主要舉措
1.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大學生是學風建設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學風建設的最重要主體,更是學風建設關鍵的受益者。因此,要注重以人為本理念在學風建設及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貫徹,堅持學生群體的主人翁地位,多舉措發揮不同類型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開拓性,給予適當的平臺,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及追求優秀文化的主動力。其次,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校園文化不僅能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也有很大的影響,它主要是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對學生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優質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加強學風建設,構建優質的校園文化,首先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有目的地去開展一些對學生身心有益的活動,例如科技創新、學術性的競賽等,從而增加整個校園的學術氛圍,營造整個校園的學風。
2.以學風建設為基礎,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構建優質校園文化。學風建設不僅是教學問題及學習養成教育問題,更是思維、精神及文化素質教育的集大成者,對于營造積極向上的求學氛圍,構建求真務實、敢于創新的學術氛圍,創造高尚典雅的互動氛圍,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價值觀以及學會做人、做事都有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應以學風建設為前提。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應開展一些能夠凸顯思想性、學術性、發展性、互動性、主體性、創新性的與學風建設具有一致性的品牌教育,從而在高職院校中全方位營造一種積極、清新、和諧的帶有大學特色的文化氛圍,以此傳播正能量,大力推動學風建設。第一,要突出校園文化的思想引領性,要積極充分利用黨課、“兩課”等主渠道,加強與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信心與社會責任感,為校園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及創新環境奠定基礎,通過思想的進步,促進學生形成優良的學習品質。第二,要大力彰顯校園文化的學術性,學術興校方能提升學風建設成效。注重學術不僅是教師的本質,更是教學及育人的重要目標,要圍繞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新載體,大膽探索一些學術型、創新型的校園文化及活動,如通過舉辦科技創新活動、專業競賽、挑戰杯創業大賽、職業規劃比賽以及高端學術論壇,通過師生互動、生生聯動等方式,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術活動中,提高學術研究素質,不斷增加校園文化的創新含量和科技含量。通過學術性文化建設帶動專業認同教育,從而推動學風建設向深層次發展。第三,要全方位凸顯校園文化的創新性。要以創新為主題,鼓勵大學生在社團建設、第二課堂活動以及專業活動中,追求與時俱進,在內容、形式、載體與目標上都有新任務、新目標,從而在創新中體現學習效果及辦學成效。通過各類創新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踏實嚴謹的學習方法和創新素質。
作者:呂春艷楊麗香單位: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