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究生教育校外創新實踐基地運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培育創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而創新來源于實踐,因此把加強實踐訓練作為研究生教育創新的著力點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建設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是近年來許多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它為研究生自主進行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環境和機制保障,大大增加了研究生的實踐機會和新技能。
關鍵詞:
研究生教育;創新實踐;校外教育;校企合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高校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愈來愈密切,為了實現“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家發展戰略,滿足企業對學校在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各高校在實踐教學上狠下工夫,逐漸通過團隊的校企合作,以“面向工程、項目驅動,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搭建“實驗室+實踐基地”遞進的“學做合一”的產學研合作教學平臺,形成“教與學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全面素質教育”的創新教育模式,正在走一條在大眾化教育形勢下培養面向市場化的基礎知識扎實、創新與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本科生的改革新路。研究生教育校外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發展,需要確保學生實習落到實處,制定一定的規范和制度,包括校外實習各個教學環節、實訓基地安全管理、實訓基地建設與績效管理辦法等。
1.運行目標與定位
1.1學校和企業在實習基地建設、管理、運行中,雙方的總體規劃要合乎互惠互利、合理體制、全面開放和資源共享的原則。
1.2研究生教育校外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定位:最大限度適應研究生創新實踐教學的開展,能滿足研究生實踐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專業的實踐內容緊密相關,管理、生產、實習有機組合,相互促進。
1.3不同年級的學生實習,按時間、批次、分類合理分開,提高實習基地資源的利用率。
1.4創新實踐基地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并對管理部門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保證實習基地的正常運行。
1.5創新實踐基地確立一套研究生工程應用與創新能力的評估系統,按周、月對每一位學生的實踐效果進行登記、打分和評估。
2.職責
2.1校企合作共建辦公室職責
2.1.1根據學校對在校研究生培養的總體目標,負責制訂創新實踐教學基地的總體計劃,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光源三個專業的課程設計、專業模塊設計、創新計劃、研究生技能競賽、研究項目的創新實踐、畢業論文等工作進行合理調整及方案、任務和進度的制定。
2.1.2根據培養方案,向具體系部下達具體實踐教學任務,并督促系主任、各研究所提供專業對口的雙師型教師,同時向企業落實技術人員參與實習基地的教學活動,列出教學時間表;協助學系作好有關創新實踐基地聘用校企以外指導教師方面的工作。
2.1.3協助學系對創新實踐基地的使用情況及創新實踐項目的開展情況進行年度評估與績效匯總、反饋。
2.2學校工作職責
2.2.1負責與創新實踐基地的日常聯系,并協助創新實踐基地管理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
2.2.2負責推薦創新實踐基地的指導教師,保證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期間的日常管理和實習指導等工作運轉正常規范。
2.2.3協助創新實踐基地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制定教學大綱,組織編寫研究生校外創新實踐基地指導書,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和研究生創新實踐技能要求,制訂教學實施方案,并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需求的變化,開發新的創新項目與實踐內容。
2.2.4做好產學研工作,定期組織項目團隊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交流與探討,加強校企合作。
2.2.5負責理論教學的正常進行,并結合研究生創新實踐活動的內容,對理論教學內容不斷總結與提高,與實際創新應用接軌。
2.2.6負責將建立創新實踐基地的有關情況報校企合作中心審批,并將有關資料收集歸檔。
2.2.7為創新實踐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學生動員、任務分類、指導書印刷和進度安排。
3.合作企業職責
3.1為學生提供包括創新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兩方面的實踐環境,使學生在現場環境下進行實習甚至生產實踐,培養學生解決生產實踐和工程項目中實際問題的技術及管理能力,取得創新實踐工作經驗,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群體溝通技巧、組織管理能力和領導藝術才能等個人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從事各項工作打下基礎。
3.2負責創新實踐基地基地的正常運轉,保證學生所處工作環境都是真實環境,實踐項目利于學生工程能力培養,使學生能真刀真槍進行創新實踐訓練。
3.3指定專人負責學生在創新實踐期間的一系列考核等工作,同時對學生進行安全、勞防、保密等規章制度及員工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使學生在創新實踐期間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從思想上熱愛本職工作,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并負責對實踐教學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3.4指定有關職能部門組織、管理創新實踐教學工作,協助校方一起考察選派政治素質好,實踐經驗豐富、具有一定理論水平、責任心強的專業人員擔任實踐教學指導工作,并保持相對穩定。
3.5與校方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共同組成考評小組,對實踐教學學生進行全面考核評定,對參與創新實踐的學生共同簽發“工作經歷證書”。
3.6為教師提供部分實踐崗位,承擔“雙師素質”教師的培訓任務。
參考文獻:
[1]劉月秀,譚仕林,鐘強,等.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與對策[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90-92.
[2]方禎云,趙郁松.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重慶大學模式”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4(5):37-39.
[3]王悅,馮秀娟.高水平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與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3-115.
[4]任佳,王杰,梁勇.北京高校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分析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8):222-224.
[5]王悅,馮秀娟.高水平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與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3-115.
作者:韓麗麗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