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醫學課程改革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更好地為基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適應新時期社會需要的口腔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借鑒口腔行業專家指導,我校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口腔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提出改革思路。專科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只有2年在校學習時間,主要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筆者將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和建議介紹如下。
1目前口腔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基礎課尚未形成對口腔醫學專業的支持。眾所周知,口腔醫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培養的人才專業性更強。但現在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口腔醫學與其他醫學專業的差異,基礎課設置與臨床醫學專業相差無幾,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突出口腔醫學的專業特點。2年的在校學習時間非常有限,所開設課程都應具有遞進性和銜接性,如果前期教學中存在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涉及口腔基礎內容少等問題,口腔專業學生就會出現在完成第一年教學任務后,對口腔醫學無明顯感性認識現象。
(2)臨床醫學課程授課針對性不強。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所學臨床醫學課程主要包括診斷學、外科學總論、內科學和眼耳鼻喉科學,這些課程主要由附屬醫院安排教師授課。每次選派的教師不同,不便協調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尤其是口腔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課程所用教材和臨床醫學專業相同,但教學要求和學時卻不同,這使任課教師難以嚴格區分,很難根據專業要求有針對性地、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
(3)專業課授課模式單一,以課程來安排授課任務。口腔專業臨床課包含內容廣泛,從臨床表現到檢查,再到治療均需要醫生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診治知識,從頭至尾由一名臨床醫生授課不太科學,也無法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2考試形式滯后
目前在校生考試仍采用最基礎的模式,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書寫答案的時間遠遠超過思考時間。該考試與社會、國家級考試形式脫節,為以后學生參加國家級考試帶來諸多不適應。
3口腔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思路
(1)突出口腔醫學固有特點,區別于臨床醫學。學生在大學前期基礎醫學課程學習與臨床醫學專業同步,但課程設置應具有其針對性。與將來從事專業關系不甚密切的課程沒必要用大量課時去學習,而與專業非常密切的一些基礎知識應花時間研究,否則就不能保證學生后續的專業課學習。
(2)重視口腔醫學專業臨床課程教學。選擇相對固定的臨床醫生,積極與口腔醫學專業教師溝通,依據專業特色及崗位需求共同建立和完善該門課程的課程標準,遴選授課內容的重、難點和執考點,切實符合口腔醫學生的學習特點。讓臨床教師熟悉口腔醫學專業的臨床教學要求,提高教學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
(3)專業臨床課依據臨床分工采取教師分段式授課模式。在授課任務安排上,不以課程選教師,而是以章節選教師,盡量選用對口的臨床醫生。這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學生享受了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都會有所提高。
4考試形式改革思路
口腔專科生畢業參加工作一年后由單位提供證明即可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獲得執業證書2年后即可參加執業醫師考試,這也是醫學生行醫必須取得的資格,該類考試均采用選擇題方式,在一定時間內考生涂寫答題卡。這類考試主要考核應試者短時間思維能力,若不加以鍛煉很難適應。學校應將該類考試形式運用到在校期間考試中,使學生及早接觸、熟悉和適應。同時,建立相應課程試題庫,并加以建設和維護,不斷編入新內容(尤其是執考點)。
5思考與建議
5.1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口腔醫學專業課教學工作由附屬醫院承擔,教師除繁重的醫療任務外,還須完成艱巨的教學任務,顯得力不從心。我們需要臨床經驗豐富、懂得教學規律、具備教學藝術的教師,即優秀教師來授課。優秀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素質和專業知識,同時熱愛教學事業,善于理解講授課程,最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1]。如何改善臨床醫生不能很好地兼顧教學的現象,加大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力度?校本部專業教師可在課余時間或假期去附屬醫院學習、坐診,參與臨床醫療活動,積累臨床經驗,提高對各種疾病的診治能力。這樣既保證了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又參與了專業臨床課教學。
5.2堅持學習、使用和完善課程標準口腔醫學專業的課程標準主要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崗位工作需求和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制定。課程標準不是為了制定而制定,在制定后應不斷學習,尤其是新教師。只有把課程標準引入到教學中,才能發揮作用,發現不足并加以完善,最終培養出適應社會和崗位需求的人才。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