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無痛麻醉在口腔臨床教學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STA應用于口腔外科臨床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麻醉技術
STA系統在臨床上除可用于常規神經阻滯麻醉及浸潤麻醉外,Friedman等根據其緩慢地、可控地輸注麻藥的特點,研發了2種新的局部麻醉注射方法:上牙槽前、中神經阻滯麻醉注射技術(theanteriormiddlesuperioralveolaranaesthesia,AMSA)、經腭部入路的上牙槽前神經阻滯麻醉注射技術(thepalatalapproachtotheanteriorsuperioralveolaranaesthesia,P-ASA)。另外,牙周韌帶麻醉(periodontalligamentanaesthesia,PDL)由于注射過程中壓力較大、患者疼痛感比較明顯,患者及臨床醫師不太愿采用,STA系統的特點,正好非常適用PDL麻醉。AMSA注射技術依賴于腭部骨組織疏松多孔并且有許多營養管穿行其中的解剖特點,藥液很容易擴散到上牙槽前、中神經的牙神經叢內。本法的最佳穿刺點為第一、二前磨牙間游離齦緣與腭中縫連線的中點,在STA模式下注射0.9~1.2mL的局麻藥物,可麻醉同側切牙、尖牙、前磨牙及其牙周組織,以及中線到磨牙的腭部組織,而且并無唇部麻醉。因此,AMSA注射技術特別適用于需要評估笑線美容治療術或治療后需演講者。P-ASA注射技術同樣由Friedman等提出。本法需先行鼻腭神經預麻醉,爾后改變進針方向,針尖進入鼻腭神經管的深度約6~10mm,在STA模式下注射麻藥約0.7~1.0mL,可一次性麻醉上頜6個前牙及其牙周組織、鼻腭神經分布的腭部組織,而不引起唇部的感覺麻木或運動障礙。
PDL選用專用手持注射針,在需麻醉的牙的頰舌(腭)側,分別在近中或遠中角作為進針點,在STA模式下,系統通過視頻窗口實時提示,當橙色LED燈亮時,表明針尖到達最佳注射點,同時音頻系統會發出“PDL”聲音提示。此外,STA系統還可監控針尖的壓力,實時反饋麻醉藥物向牙周組織的滲透情況,防止注射過程中組織間壓力過大。PDL因其具有注射藥量少(0.9mL)、麻醉效果好、無藥物注入血管的風險、無軟組織麻醉等優點,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青睞。上述3種麻醉方法均不麻醉頰部及唇部組織,不影響面部的運動功能,符合美容牙科的要求,并且這些麻醉方式還可作為常規神經阻滯麻醉的補充;但是這些麻醉方法采用常規的注射器很難完成,必須借助STA。因此,STA系統應用于臨床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麻醉技術。
2STA應用于口腔臨床教學,有利于建立患者對醫學生的信任感
據統計,大約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科畏懼。治療過程中的疼痛是造成患者就診緊張,引起牙科恐懼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口腔外科治療中,多數患者對牙拔除及外科手術的治療過程并不害怕,但對手術前麻藥注射過程中帶來的疼痛非常恐懼。因此,麻醉過程的舒適化,有利于建立患者對醫師的信任,進而有利于之后的操作。幾乎所有口腔外科的學生臨床學習均是由實施麻醉開始,若實施麻醉的過程讓患者非常舒適,患者才會更好地配合下一步操作;反之,患者有可能直接拒絕學生實施治療。相對于傳統的注射器,STA系統手持注射針的外形跟原子筆相似,非常適合執筆式握法,并用踏板操作注射過程,能更準確地控制注射針的方向及進針位置;同時,為了提高注射的舒適性,多數臨床醫師主張多階段輸注系統:穿刺前、穿刺、進針和注射4個階段。在穿刺前和穿刺過程中,部分局麻藥先于針進入組織,形成“麻醉通道”,用以消除穿刺所帶來的不適感,省去了表面麻醉步驟,使患者在整個麻醉過程中都無不適,緩解了患者對注射的恐懼。有時學生會更有耐心,在實施麻醉的過程中均用STA注射模式,這樣患者將更加舒適,更有利于建立醫患信任感。
3STA應用于口腔臨床教學,使口腔局部麻醉技術在教學中更加安全
在傳統的口腔局部麻醉臨床教學中,最常見的不安全因素是學生在行使阻滯麻醉時忘記注射前回抽而誤將麻藥注入血管,以及學生由于操作生疏,注射針反復穿刺組織,導致局部組織腫脹較嚴重。而STA系統有自動回抽的功能,在任何一次麻藥注射患者體內前,均會自動回抽,若發現回抽有血,可及時改變注射針方向,在麻藥注射前,STA仍會再次回抽,這樣就可避免初學者在麻藥注射前忘記回抽這一操作過程。另外,STA系統手持注射針的執筆式握法,踏板操作注射過程,使醫學生能更準確地控制注射針的方向及進針位置,更有利于初學者控制注射的準確性,避免反復穿刺組織。
4STA應用于口腔臨床教學,更加有利于STA技術的推廣
雖然,第一代C-CLAD治療儀在1997年就已被發明,并且其對緩解患者的牙科畏懼有很大幫助,但是STA系統在國內一直未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原因有:①STA相對于中國的患者是很陌生的技術,同時中國的醫患比例懸殊,臨床醫師很難對每一例患者認真解釋STA的優勢;同時,STA的使用必然增加一定的治療費用。因此,若臨床醫師不詳細解釋,患者一般不愿增加花費;②STA技術比傳統注射方法花費更多的時間。而學生恰恰彌補了臨床醫師時間上的不足,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溝通、交流,并且在操作過程中更有耐心,勻速緩慢地控制STA系統。總之,STA系統的使用,實現了麻醉過程的無痛化。將無痛麻醉技術應用于臨床教學中,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醫患的信任、教學的安全,并有利于無痛麻醉技術的推廣。
作者:蔡育趙怡芳趙吉宏單位: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