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腺病毒流行病學調研與處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發病概況
此次疫情通過病例搜索共發現市建安小學室內游泳館8月1~15日短期游泳培訓班的學員中有31人發病,該期培訓班咽結膜熱的罹患率為18.56%(31/167)。由于本起疫情正處學校放暑假期間,未造成學校內傳播。通過病例監測,亦未發現疫情在社區內蔓延。
流行病學調查
1時間分布本起疫情發病時間比較集中,在8月3~11日之間,主要集中在8月4~9日,共發病26例,占發病總數的81.25%。8月8日與8月9日出現發病高峰,分別發病6人和9人,共15例,占發病總數的46.88%。
2年齡與性別分布病例均為在校小學學生,年齡7~13歲,其中7歲5例(16.13%)、8歲2例(6.45%)、9歲7例(22.58%)、10歲7例(22.58%)、11歲4例(12.90%)、12歲2例(6.45%)、13歲4例(12.90%);男孩12例,女孩19例,男女性別比例為1︰1.58。
3游泳培訓班級分布31例發病學生中,4人為8月1~15日游泳培訓上午班的學生,該班的罹患率為7.55%(4/53);27人為8月1~15日游泳培訓下午班的學生,該班的罹患率為23.68%(27/114)。從所屬學校來看,發病學生為市實驗小學、師范附屬小學、縣實驗小學等6所在校學生。
4臨床特點起病較急,主要以發熱、咽痛為主,部分病例有眼結膜炎癥狀。32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發熱,體溫最高者達40.8℃。其他臨床表現為咽痛(78.13%)、眼結膜炎(31.25%)、惡心嘔吐(25.00%)和咳嗽(21.88%)。在早期調查收集的6名患兒血常規化驗單中有4人白細胞總數增高,3人中性粒細胞比率增高。病例病程較長,5~10d。預后良好,無死亡病例。
5關于首例病例的調查在病例搜索中發現,上一期游泳培訓班(7月15~30日)下午班的學生中有1例病例,于7月29日出現感冒癥狀,8月5日發熱,8月6日住院治療1周后痊愈。該病例于7月29日出現癥狀即停止了游泳訓練課程,發病前無與同類病人接觸史,亦無與后期游泳培訓班的學生密切接觸史。另在調查中發現,7月15~30日游泳培訓下午班的病例中有1名學生在培訓結束后又繼續參加了8月1~15日游泳培訓下午班的課程,該學生于8月6日開始出現發熱等癥狀。由于游泳館對于游泳培訓班學員的信息登記不全,致使無法對最近兩期游泳培訓班的所有學員進行詳細調查。
游泳館衛生學調查
該游泳館位于學校操場下面,處于半地下狀態,僅一面有窗戶,通風條件較差。游泳池水每3~4d換一半池水,水質消毒未按要求進行記錄。強制通過式浸腳消毒池和淋浴室設施配置符合要求。8月10現場采取池水利用比色法進行檢測顯示余氯含量不達標,不足的是未進一步對池水進行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等指標檢測。
實驗室檢測
采集5例患兒咽拭子在銅陵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并將咽拭子送往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腺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5例患兒中有4例咽拭子呼吸道腺病毒特異性DNA核酸片段檢測為陽性,5例患兒咽拭子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預防控制措施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掌握的情況,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可能為一起腺病毒引起的咽結膜熱暴發,為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立即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預防控制措施:①立即動員學生家長積極治療患病學生,組織市人民醫院兒科專家進行指導診斷和治療;②為有效避免再次引起聚集性疫情,對該游泳館采取停業整頓措施;③對該游泳館未發病的游泳培訓學員進行隔離觀察;④加強疫情監測,要求全市游泳館每日對游泳學員進行篩查以及醫療機構每日上報游泳學生就診病例,及時發現和報告新病例;⑤做好衛生消毒,對游泳館及相關設施進行水、地面、物體表面等進行消毒;⑥開展腺病毒防治健康教育宣傳,強調通風、洗手等措施。
討論
咽結膜熱是以發熱、咽炎和結膜炎為特征的一組疾病,常由腺病毒引起。本次疫情是一起典型的咽結膜熱暴發,時間和地點比較集中。不足2周時間內在參加游泳培訓的學生中共發生31例病例。病例持續高熱,伴咽炎、結膜炎,部分病例尚有惡心嘔吐、咳嗽、頭痛等癥狀,符合腺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據報道,腺病毒咽結膜熱主要由3、4、7型引起,目前我國學齡兒童以及低年齡組兒童的腺病毒感染主要為3型所致。經過實驗室采樣與檢測證實本次疫情是一起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暴發。根據發病病例均有近期在建安小學游泳館游泳培訓史,及時關閉游泳館后疫情得到迅速控制;該游泳館池水換水、消毒等存在衛生隱患;能追溯到的最早發病病例為上一期培訓班學員,且與后期游泳培訓班的學員無密切接觸史。因此,推斷本次流行可能是通過被污染的游泳池水造成傳播的,近年來已有較多類似的研究報道。
本次疫情發生的時間正值學校放假期間,患病學生家長反映及時,經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疫情很快被撲滅。本次疫情中游泳館池水換水與消毒不符合要求,在疫情早期游泳館發現部分學生有發熱等癥狀后仍在堅持游泳培訓后并沒有立即采取措施或上報主管或衛生部門而致使病例進一步增加。通過此次疫情的發生應吸取教訓,一方面,公共游泳館應嚴格按照國家關于游泳場所衛生標準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各級衛生監督部門要加強對游泳場所的管理和監督。另一方面,公共游泳場所應建立疾病監測制度,對有發熱、眼結膜充血等癥狀者禁止或勸止入池。本起疫情首先是由學生家長電話反映獲知的,醫療機構監測發現相對較晚。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醫療機構和公共游泳場所相關人員進行關于此類疾病的培訓,提高其監測報告與防治能力。
作者:黃永 趙武 陳珊珊張勝馬何益新單位:銅陵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管理科銅陵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