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高職預防醫學教學探究(3篇)范文

    高職預防醫學教學探究(3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預防醫學教學探究(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預防醫學教學探究(3篇)

    第一篇:高職臨床醫學生預防醫學教學探析

    摘要:

    在現代醫學模式指導下,應加強臨床醫學生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學。現有預防醫學教學內容老化,教學手法單一,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衛生要求。對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進行教學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縮減衛生學內容,突出三級預防、大衛生觀,強調健康促進,強調預防醫學“培養促進全體人民健康的醫生”的宗旨;二是改革教學方法,改變單一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法,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同時增加直觀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三是改革考核方法,除了傳統筆試,應增加見習和暑期實踐考核內容,綜合考核學生的理論及實踐能力;四是應在臨床醫學生畢業實習中安排預防醫學實踐環節,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預防與治療的知識與技能,適應“六位一體”崗位能力需求。

    關鍵詞:

    臨床醫學生;預防醫學;教學改革

    作為一名醫學生,除了要成為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醫生外,預防醫學也是其應該掌握的。《愛丁堡宣言》指出“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促進全體人民健康的醫生”。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了“五星級”醫生的要求,醫生應該具備衛生保健提供者、醫療決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區衛生領導者、服務管理者五方面的能力。進入21世紀,醫學模式轉向了“生物—心理—社會”的現代醫學模式,疾病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除了公共衛生事件頻發,慢性病對人群健康的威脅也日益嚴重,我國的衛生服務越來越強調預防,強調臨床與預防的結合。基層醫療對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生,學好預防醫學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然而,我國多數臨床醫務工作者所表現出來的預防意識淡薄,給我們醫學教育者帶來了新的思考。傳統的臨床專業醫學生培養片面強調臨床技能,忽視了預防綜合技能的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必須加強,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衛生挑戰。

    一、現有預防醫學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崗位需求

    (一)慣有臨床思維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模式

    臨床醫生思維方式多為針對微觀個體患者的思維方式,臨床醫學的教學重在個體患者,重在診療技術,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片面地認為提高臨床診療水平是最關鍵的,因此非常注重臨床技能的學習和實踐,難以理解基層醫生“六位一體”這些較為宏觀的綜合職能如何實現及其有何社會意義,難以樹立大衛生觀和宏觀意識,這使得學生不能適應基層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

    (二)教學內容老化、教學手段單一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校沒有預防專業,臨床、護理專業開設了預防醫學課程。預防醫學教學內容過于老化,幾十年來幾乎固定不變,教學主要是課堂理論講授,沒有安排實踐,這很難讓學生理解預防醫學的實際工作內容,學生普遍對預防醫學的教學不感興趣,認為難度太大又無用,預防醫學課程的學習只是為了學分,學習都為應付考試。我們針對目前預防醫學教學效果,對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在校生進行了調查,其中,認為預防醫學教學對工作有作用的學生占31.42%,認為作用較小的學生占44.67%,認為沒有用的學生達到了23.91%。

    (三)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未能真正體現學生學習水平

    我校的預防醫學課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筆試,平時作業、考勤等成績占30分,期末終結性考試占70分。學生靠考前突擊背書就可以完成考試,“混個及格分”就行,這樣不能體現教學水平,也不能考核學生適應崗位的素質和能力水平。

    二、預防醫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深化預防醫學課程改革已勢在必行。對預防醫學教學的改革,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課程內容改革

    在現行的高職高專預防醫學教材中,衛生學內容仍然占很大比重。然而,公共衛生方面的很多內容只適合于具體的公共衛生從業者,比如具體檢測技能等,對臨床工作而言,沒有實際意義。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的教學內容對今后的醫務工作更有幫助。我校臨床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多在鄉鎮衛生院工作,針對鄉鎮衛生院主要工作內容,預防醫學教學內容應以傳染病控制,慢性非傳性疾病預防,食品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為主,這樣才能形成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才符合“培養促進全體人民健康的醫生”的宗旨。在教材選擇上,應選擇基于崗位工作任務而編寫的特色教材,還可以采用校企合作開發的方式,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家共同編寫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實踐教材,依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任務,編寫典型案例分析,注重培養臨床專業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方法改革

    由于學科上的特點,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內容包含多個內容,比如環境衛生、營養衛生、職業衛生、健康教育與促進、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等,這些內容復雜抽象,有一定難度。現行預防醫學教學方法多為單純的講授,在學習中學生感到枯燥,有厭學情緒。在教學中,我們可就環境污染、食品衛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熱點問題選取典型案例和視頻,首先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和濃厚興趣,再按照事件背景描述和處理過程,講授事件相關基本理論,就事件反映出來的問題判斷分析和處理措施、應對辦法的過程進行教學。這樣既達到了提高課堂理論講授效率的目的,又使得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現場實戰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對于比較抽象的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的教學,則可采用直接在計算機上應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邊講邊練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能立刻實踐并理解應用教材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學、統計學理論和方法,并能結合實際采用合適的方法,能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

    (三)考核方式改革

    傳統的預防醫學筆試的辦法已被證明并不能有效地考核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力。我們改傳統的理論筆試為“理論+實踐考核”的方式,理論筆試僅占考試成績的40%,增加了預防醫學見習考核和暑期社會實踐考核。見習在正常教學中安排一定課時,主要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社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參觀,讓學生了解基層實際工作內容,要求學生以見習報告的形式反饋基層工作中預防醫學相關工作內容及涉及的預防醫學相關理論知識,見習報告分數占總成績的30%。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暑期均需進行社會實踐,由學校統一開具介紹信,學生自行聯系實踐單位,一般均為生源所在地縣(區)醫院或鄉鎮衛生院。借助暑期實踐的機會,我們布置學生完成預防醫學暑期社會實踐內容,主要包括傳染病控制、疫情報告與應急處理、計劃免疫、婦女兒童保健管理、慢性病的社區預防控制措施、社區人群健康檔案的建立方法及建立情況等內容,讓學生上交暑期實踐報告,暑期實踐報告的分數占總成績的30%。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的實習實踐能力進行了全面的考核,另一方面也促使學生對基層醫生“六位一體”這些較為宏觀的綜合職能如何實現及其有何社會意義有了較為實際的了解,并對今后的工作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質要求有了具體的理解和準備。

    (四)畢業實習改革

    既往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只有臨床實習環節,沒有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這些內容的實習。我校對臨床專業畢業實習環節進行了改革,在畢業實習中安排了兩周的預防醫學實習,使學生全面了解工作內容,進一步培養適應“六位一體”衛生人才崗位需求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施壽康.“預防醫學”是培養全科醫師的一門必修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5(1):25.

    [2]黃永昌.在醫學教育中加強預防戰略第三次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1(4):5.

    [3]孫寶志.世界高等醫學教育研究的現狀和趨勢及其借鑒[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5):1-4.

    [4]周中.加強預防戰略意識,促進非預防專業課程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1992(6):15.

    [5]李寧秀,何挺蔚,劉朝杰,等.我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改革[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1(3):159-160

    [6]紀艷,朱海燕.基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崗位任務的預防醫學課程改革[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2).

    作者:嚴璟 陳媛玲 單位: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第二篇:高職教育中預防醫學的教學體會

    摘要:

    在醫學領域中,預防醫學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工作亦越發受到重視,但高職教育中預防醫學教學現狀方面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為提高預防醫學的教學質量,預防醫學的教育工作者們在教學中應該應用各種方法體現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實用性、趣味性,并將素質教育滲透預防醫學教學中,培養出綜合素質過硬的醫療人才。

    關鍵詞:

    預防醫學;教學體會;教學質量;重要性;實用性;趣味性;醫療人才

    一、預防醫學教學在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難度大、學時少。預防醫學課程教學面廣、內容較多,而且統計學和流行病學邏輯性強、學習難度大。在學時少的情況下,教學無法做到深入細致,難以突出重點,很多重要內容也只能一帶而過,因此,學生掌握的知識少而膚淺。

    2.學生底子薄弱。五年制高職學生都是初中學生,沒有上過高中課程,數學功底及邏輯能力差,所以統計學中需要的基礎知識欠缺,學生學習中存在很多阻力。

    3.師資隊伍力量薄弱。很多高職高專醫學院校預防醫學專業教師少,師資水平不高。課程種類繁多,包括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臨床營養學、衛生保健學。

    4.學生預防觀念淡薄,不夠重視預防醫學。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預防觀點淡薄,覺得與今后從事臨床工作關系不大,沒有多大用途,加之課程內容繁雜,難學、難記,學了就忘,因而不重視,不感興趣,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來上課。

    5.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陳舊。多數都采用多媒體教學,內容也多以教材為主,以老師為主體,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預防醫學教學質量的對策

    針對預防醫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現結合本人從事該門課程教學幾年來的親身體會,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在教學中突出預防醫學的重要性。應高度重視《緒論》課的教學。教學中,首先通過案例介紹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區別和任務,讓學生知道預防醫學的用途。同時應讓學生看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老齡化趨勢,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加強預防衛生工作,要求醫務工作者必須掌握疾病在人群中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社區保健調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預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預防醫學的理論知識,做到不僅會治病,更要會防病。啟發學生要想適應新形勢下衛生工作的需要,成為高素質的衛生工作者,不僅要學好臨床醫學,更需要學好預防醫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2.在教學中體現出預防醫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突出預防醫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新學期開始,就讓學生充分認識預防醫學是一門用途極廣,關系到每個人健康的醫學課程。在教學中突出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很實用。在授課中也可以適當運用一些趣味性的表達和例子以調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給大家講解加表演,最后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非常喜歡。強調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多給學生介紹一些常識,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增加了見識。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適當增加教學課時。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礎,也是學校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鑒于預防醫學課程教學內容雜、知識面廣,學生要在短時間內全面掌握該門課程很困難,教師也因為授課時數少,上課很難做到重點突出、講解深透。因此,建議學校適當增加預防醫學授課學時。也有學者認為鑒于流行病學和統計學作為方法學學科,對臨床醫學的教學、科研、醫療具有重要意義,宜將其單獨作為一門或兩門課程設置。

    4.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預防醫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為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講授方法,要采用電教、多媒體和現場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這些教學方法如討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法等。上課之前先用案例引導,從問題提出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知道這節課的重要性。另外,在教學中多舉生活中發生的案例,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探索并運用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評判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以PBL教學模式為主,以傳統模式的教學為輔,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整個預防醫學教學。

    5.將素質教育貫穿到預防醫學教學過程的始終。醫學生的素質決定著未來醫務工作者的醫療服務質量與水平,應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在授課過程中,結合現在環境污染的狀況,讓大家觀察身邊那些不環保、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在飲食與健康中教會學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譜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會因素與健康中,教會學生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穩定情緒,才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現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識。素質教育不是經過一時一事就能提高,必須從小做起,而且確實可通過教師在傳授專業技能知識的過程中進行,這種點滴的滲透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結語

    總之,在當前社會和醫學發展的大趨勢中,預防醫學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作為預防醫學的專業教師更應認清形勢,在教學中注意突出預防醫學的重要性,體現出預防醫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將素質教育貫穿于預防醫學教學過程的始終,隨時總結經驗,不斷進取,才能培養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質的實用型衛生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黃吉武.預防醫學[M].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作者:范學紅 單位: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高職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教學研究

    摘要: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社會對高級預防醫學人才需求的改變,需繼續深化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在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應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勢,以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應積極采用案例教學,將預防醫學知識滲透在生產實踐過程中,以增強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等各個專業的醫學生對預防醫學知識學習興趣和實際應用效果。這樣才能使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方法在改革中不斷完善,進一步提高預防醫學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適合21世紀需要的綜合型醫學人才。

    關鍵詞:

    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現代醫學已經從醫治和預防疾病,發展到保護和促進全人類的身心健康,預防醫學的內容涉及了更廣泛的領域[1],社會對高等預防醫學人才需求也發生了改變。預防醫學專業的教學模式滯后于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社會發展需要[2]。應對醫學模式的轉變,加強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需繼續深化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以培養出既能進行科學研究,又能從事預防實踐和管理的復合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是新時期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趨勢。預防醫學知識是醫學專業知識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臨床醫學、護理學等各個專業醫學生,同樣需要具備預防醫學知識,這對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改革思路

    1.1樹立新的預防醫學教育理念

    隨著信息革命的到來,引起社會諸多變革,對預防醫學來說也不例外。公共衛生已逐步進入“新公共衛生時代”。新公共衛生學是在打好統計學、流行病學和社會人文科學的基礎上,遵循技術科學與社會管理科學原則,針對我國公共衛生國情,培養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學科[3]。新的預防醫學教育理念也應立足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三大科學之上。根據預防醫學發展態勢,對疾病的預防教育意識實行四個轉變:從傳染病預防擴大到一切病的預防,從重點預防擴大到全面預防,從技術預防擴大到社會預防,從生物預防擴大到心理預防[4]。預防醫學的教學模式也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把握機遇、接受挑戰、勇于創新,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探索,樹立新的培養思路和教育理念。

    1.2重視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

    預防醫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實際參與預防醫學問題的實踐才能使學生對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變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實踐教學環節尤為重要。實踐教學環節要從原來的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培養能力為主,以提高學生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為中心,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盡可能的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科研、早期接觸社會實踐的新型教育模式,讓學生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立足工作崗位,立足現實問題,帶著問題實踐,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實踐教學要搞好“三個結合”,理論教學與技能鍛煉相結合;畢業論文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實踐教學廣度與深度有機結合。

    1.3突破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勢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德根據其智力結構理論,提出了兩種創造性思維的具體形式:“發散式思維與收斂式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時,思維能不拘一格地從已有的信息中盡可能地擴展,從不同角度去探尋各種不同的解決途徑和答案[5]。而傳統思維則突出人和自然間的統一性、整體性,強調順其自然,因此不善于主動去探究自然。這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不愛鉆研、不善存疑、不會分析、不勤動腦筋。我們在預防醫學教學中應突破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鉆研思維。教師不僅要做專業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學生潛能的挖掘者。

    2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模式探索

    2.1案例教學在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首先提出,是指在教師精心策劃與指導下,據教學目標需要,采用典型案例作為教學手段,通過對案例講解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以提高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一種針對性和啟發性教學模式[6]。在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中應用案例教學,通過學生學習小組相互配合,查閱資料,組織討論來完成教師提出教學案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能夠有效地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2.2預防醫學知識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的滲透

    在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等各個專業的醫學生進行臨床生產實踐過程中,應注重預防醫學知識的滲透。組織學生結合生產實習的實際情況,利用自己的特長,查閱所感興趣的疾病相關學術期刊等相關資料,然后一起交流討論,進行科普講座,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7]等方式學習預防醫學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們不但掌握了臨床常見疾病的相關理論知識,了解了疾病的最新進展,而且掌握了基本的臨床試驗設計方法和數據統計分析方法,也掌握了理論在實際中如何應用。學習預防醫學知識有助于開展臨床工作,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并利用預防醫學理念解決實際臨床、護理中的問題。

    3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預防醫學教育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形勢和新需要,應該在遵循預防醫學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思考,是預防醫學教育工作者應有的不懈追求。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只有不斷摸索完善,才能符合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社會發展需要,只有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才能通過改革培養出適合21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凱,王學春,陳廷,等.改革預防醫學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醫學教育探索,2006,5(11):1006-1011.

    [2]楊惠芳,張毓洪,喬慧,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0):21-22.

    [3]梁浩材.新公共衛生與后醫學時代[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1):125-127.

    [4]代方國,勞海苗,李莉,等.對預防醫學課程建設的思考[J].實用預防醫學,2003,10(1):125-126.

    [5]保德,徐靜.創造性思維與高等學校教學改革[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5,2(4):33-35.

    [6]鄧月仙,張寶,劉文寶,等.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4):762-764.

    [7]王學清,李艷君,趙玫,等.預防醫學知識在臨床醫學專業內科實習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20):387-389.

    作者:劉衛平 張凱 許彬彬 喬一峰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院感染控制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熟女少妇丰满一区二区| 秋霞电影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精品一区二区ww|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美女视频免费看一区二区| 一级特黄性色生活片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四虎一区二区成人免费影院网址|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 国内偷窥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