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節水澆灌技術缺陷與改進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新建井灌區節水增效灌溉工程技術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統一規劃,合理開采,嚴格管理”的原則,在新建的井灌區發展節水增效灌溉。以開采有穩定可靠補給來源的淺層地下水為主,將井灌建設和節水灌溉結合起來,建設成節水型井灌區,做到既促進農業的發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環境惡化的結果。這種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進的成井工藝提高機井質量,配套小型移動式噴灌機等節水灌溉設施。
1.2北方渠灌區田間工程節水改造模式
我國北方渠灌區輸水渠道防滲襯砌率低,田間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發展節水灌溉的重點區域,特別是田間工程部分,由于以群眾投入為主,是當前節水灌溉最薄弱的環節。因此,這類灌區在對干、支渠等輸水工程進行防滲的同時,對田間工程進行節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對斗、農渠進行防滲襯砌,平整土地,重新確定溝渠規格,采用小畦灌、溝灌、長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進的地面灌水技術,并通過開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計劃濕潤層深度和采用覆蓋保墑等農業綜合節水技術,實現渠灌區全方位節水。
1.3北方井渠結合灌區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模式
我國井渠結合型灌區面積約有2億畝,這類灌區的特點是單一依靠渠灌還是單一依靠井灌都存在水資源不足,或引起其他生態問題,必須實行井渠結合灌溉。這類灌區的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模式為:開展地面水與地下水在時間上及空間上的聯合調度。渠灌部分進行適度防滲輸水渠道,井灌部分采用管道輸水;田間采取長畦改短實施小畦灌溉及覆蓋、化學節水、節水灌溉制度等農藝和管理節水措施,實現水資源的優化調度和農業高效用水。
1.4水利富民集雨節灌模式
農業生產主要“靠天吃飯”,生產條件落后,農民收入低,是我國主要的扶貧地區。如何充分利用當地唯一有潛力的降雨資源,發展有限灌溉(灌關鍵水),提高作物產量,促進農民脫貧致富,不但是當地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國農業生產一個帶戰略性的問題。水利富民集雨節灌工程技術模式的特點是:節灌工程與農業節水措施的緊密結合,即建設雨水集流工程和等高耕種開挖魚鱗坑攔蓄雨水、深耕蓄水保墑、覆蓋抑制蒸騰保蓄、調整農作物布局的適水種植、增施肥料提高水肥利用率、坡地糧草輪作、糧草帶狀間作和草(灌木)間作減少雨水徑流等農業蓄雨利用技術措施相結合,田間采用小畦灌、點灌或滴灌。
1.5節水抗旱灌溉工程技術模式
我國無論是北方或是南方地區,均存在著許多季節性缺水地區,這類地區在農作物播種季節或某個生育階段經常性的發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長季節或生育階段則降雨可滿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輕者減產,重者絕收。對這類地區,采取的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模式為:選用適宜當地的各種節水灌溉技術如坐水種、軟管灌溉、輕小型移動式噴灌機組等和平整土地、修建梯田、植樹種草培肥土壤、覆蓋保墑、合理耕作、采取節水灌溉制度相結合。
2.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2.1提高認識,合力發展
我國水資源缺乏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水資源短缺對生態環境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遠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在農民群眾中還沒有樹立起水資源有限和水危機的意識,“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識觀念還比較頑固,節水意識和水法律意識還很淡薄。在一些基層領導和干部中,為了實現短期的經濟利益,仍在嚴重超采地下水的地區,繼續加大開采地下水,擴大灌溉面積;有的流域在上游無節制地開墾,大規模發展灌溉,不但引起下游荒蕪、沙化,而且造成上游灌區次生鹽堿化。
當前由于發展節水灌溉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國策,因此許多部門都在抓節水灌溉這項工作。發揮各個部門的積極性本來是件好事,但也出現了多頭抓節水,各自為政、資金使用分散、小打小鬧、盲目性增加、形成不了規模、總體效益不夠好的弊端。節水灌溉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技術上涉及到水利、農業、林業、氣象、電子、輕工、冶金、化工、環保、技術監督等部門:在研究推廣上涉及科技、教育、宣傳等部門;在資金投入上涉及計劃、財政、金融等部門;在組織管理上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為了確保21世紀我國的水安全,節水灌溉已到了應由中央組織領導,打破部門本位主義,在國家總體利益的基礎上,形成合力不可的地步。在發展節水灌溉采取的措施上,要打破常規,采取非常措施,改分散為集中、改小打小鬧為戰略安排、改單純搞示范點示范區為全流域綜合治理,改以需定供為以供定需,改追求工程建設規模為出臺重大管理舉措。使節水灌溉更大規模、更深入開展,使各方面政策措施更加配套,使節水灌溉的增產增收效益更加顯著。
2.2應以國家投入為主
目前我國發展節水灌溉是以農民自籌為主,建設資金主要是使用銀行貸款,貸款期限短,貼息年限僅一年,加之這種貸款屬指導性計劃,往往只有額度沒有資金,國家沒有其它優惠政策,因此貸款落實難度很大。由于我國農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而節水灌溉的效益主要體現在改善生態環境等社會效益方面,要求農民投入太多的資金用于發展節水灌溉是不現實的。即使按上述的投資比例,國家的投入也顯不足,農民和集體難以長期承受2/3以上的投入,如不加大國家的投入,節水灌溉也難以繼續按此速度發展。農業是最大的用水戶,為了保障我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農業節水將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2.3政策配套,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我國節水法規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場機制不鍵全,農用水價偏低,不利于節水灌溉工作的開展。在推行節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環節,也是目前最不為人們重視的環節,重建設、輕管理仍是長期以來沒有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節水灌溉,就是要改變千百年來人們的農業用水習慣,改變粗放灌溉為精細灌溉、改不重視降雨的利用為充分利用降雨。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在高效利用降雨的前題下,適時適量地進行科學灌溉,用較少的水取得較高的產出效益。它是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措施,是節約農業用水,緩解我國水資源不足的有效法途徑,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使傳統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農業轉變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對傳統農業用水方式的一場革命。
2.4應進一步強調因地制宜,克服推廣中的盲目性
目前可供選擇的節水灌溉技術有很多種,但都有一定的適宜范圍,必須因地制作宜好調查研究,進行充分論證和多方案比較,特別要考慮我國的國情,選擇最適合本地區發艮的節水灌溉技術措施。
2.5提高節水設備質量和產業化程度
我國現階段已能成批生產供應包括渠道防滲襯砌、管材和管件、噴灌機具、微灌設備等節水灌溉材料及設備,但在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存在較大問題。一方面我國節水灌溉技術還比較落后,急待發展,而另一方面我國的產業支撐體系和管理服務保障體系又很不相適應,這已成為我國當前阻礙農節水灌溉事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因此,必須改革現有這種以小生產方式制造和供應節水灌溉設備的模式,而代之采用工業化的方式,即實行規模化生產,將節水灌溉設備生產銷售服務全過程納入產業化軌道,按市場經濟規律發展,促扶持,促進科研與生產緊密進我國節水灌溉設備上檔次、上規模、增效益。為加快我國節水灌溉設備的產業化,促進各地采用優質產品,保護名牌。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