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企業人才需求視角下的就業能力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5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了749萬人,加上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從長期來看,大學生就業難將進入常態化,因此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是高校必須高度重視的工作。新建本科高校在知名度、就業渠道、人才培養等方面與重點和老牌本科院校有較大差距,加上畢業生在自身素質等方面缺乏競爭力,造成了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新建本科高校要從企業人才需求出發,注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
1.就業力。英國經濟學院貝弗里奇于1909年提出了就業力的概念,即“可雇用性”,是指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隨后美國學者對就業力的研究融入就業選擇、就業市場和國家經濟政策等內容,更全面地闡釋了就業力的整體概念。2000年國際勞工組織將就業能力定義為勞動者獲得職業和保持職業的能力。
2.大學生就業能力。鄭曉明在《“就業能力”論》中指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單純指某一項技能、能力,而是學生多種能力的集合。本文認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主要是指實現大學生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
二、民營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的潛力分析
1.民營企業發展具有較大的活力。截止到2013年,我國企業總數中80%為民營企業。從2004-2013年,民營企業對稅收和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均超過了50%,對就業的貢獻超過了80%,在解決新增就業方面的貢獻超過了90%。《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和《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統計調查顯示,2013屆、2014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最多的用人單位類型就是“民營企業/個體”,占到了本科畢業生當年總數的45%。十八之后,國家加快了國民經濟的改革進程。隨著國家在基礎投資、能源環境等領域逐步向民營企業開放,民營企業在市場空間及競爭環境中獲取了更多的機會,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正在被更好的激發。
2.新建本科高校所在地民營經濟發展現狀。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應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以營口某高校所在地為例,2014年,營口市民營企業增加值完成1285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9.8%。從業人員已達66.8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85%。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拉動營口市經濟發展的一支主力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營口市作為遼寧省非公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試點城市,將加快推動營口市民營經濟的發展。
3.新建本科高校的自身特點。新建的本科院校成立時間較短,缺乏行業背景和專業特色,在人才培養、師資力量和課程設置等方面與傳統高校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學院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的地位。因此以民營企業作為大學生求職的出發點,符合高校的實際情況。
三、民營企業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調查研究
營口某高校于2014年11月在該校就業雙選會組織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參加雙選會的民營企業。調查結果如下。
1.民營企業選擇員工的素質能力。調查企業更加關注員工的溝通能力、獨立工作能力、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成為大學生求職的基本能力。
2.民營企業關注員工的品質。本次調查中,70%的民營企業選擇了敬業精神,較為反感畢業生缺乏自我認識,盲目的提條件、講待遇的求職態度。
3.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突出的問題。調查顯示,民營企業普遍認為大學生實踐能力薄弱、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的工作需要脫節、技術知識不扎實是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的突出問題。
4.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調查企業認為畢業生期望值高、求職目標不清和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
四、新建本科高校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幾點建議
通過對企業人才需求的調查結果,針對新建本科高校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民營企業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吸納單位,培養符合民營企業需求的人才,是新建本科高校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明智之舉。通過對企業人才需求的分析,把握民營企業對畢業生在專業技術、行業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人才培養計劃上堅持加強實踐教學比例、注重能力培養的原則,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校企合作”推動大學生就業能力與企業需求對接。“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高校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高校通過與用人單位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在促進大學生所學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同時,也為大學生感受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提供了機會,有利于大學生認識自身不足,有意識的培養個人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可以使企業較早的了解高校學生的基本情況,尋找培養目標,與高校共同加強培養目標的教育,有利于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
3.構建全程化、全員化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畢業生期望值高、求職目標不清和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關鍵癥結。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引導畢業生改變就業觀念,建立科學的就業價值觀。第一,深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職業生涯教育貫穿到大學時期的各個階段,使學生掌握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法,認識自我,明確目標,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第二,積極開展就業指導教育。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僅停留在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求職階段的內容,更要注重畢業生職業發展過程與心理調適等方面的教育,幫助初入職場的畢業生成功轉換角色,實現職業理想。第三,扎實開展創業教育。新建本科高校要構建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四方互動的創業教育體系,開展創業實踐,提高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等,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4.大學生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最根本的動因還在于學生的自身努力。第一,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恰當的就業期望。大學生結合學校就業指導,通過自我評估和職業分析,樹立符合自己特點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目標。第二,不斷學習思考,完善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大學生必須培養多思考的習慣,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完善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接觸更多領域的知識。第三,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對社會的了解。大學生加強社會實踐,才能彌補自身實踐能力不強、專業技能較弱的就業劣勢。第四,調適心理狀態,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杜絕浮躁的心態,腳踏實地,吃苦耐勞,是畢業生走向職業成功必備的品質。
作者:馬光波 單位:營口理工學院招生就業處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