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分析范文

    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分析

    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和社會穩定的基本因素,在當前政府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民營經濟更將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去年上海百強榜單數據與前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解讀上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及存在的問題,研究探討如何實現上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一、上海民營企業百強創新能力的相關數據

    上海百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相關數據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研發費用民營制造業50強中的35家企業2013年的研發費用平均值為0.9446億元(15家企業沒有數據)。而民營服務業50強中僅14家企業填報了該項指標,其平均值為0.1373億元??傮w來看,制造業企業平均研發費用是服務業的6.88倍,服務業整體研發投入遠低于制造業。

    (二)專利發明民民營制造業50強2013年的專利總量為3975項(37家企業數據),平均每家企業擁有專利107.4項;發明專利共1298項(35家企業數據),平均每家企業38.17項。制造業50強中的上市公司擁有的專利,平均每家企業為114.67項,技術人員人均占有專利0.36項,碩博士員工人均占有專利1.75項,本碩博員工人均占有專利0.28項;制造業50強中上市公司的發明專利,平均每家企業47.38項,技術人員人均占有發明專利5.35項,碩博士員工人均占有發明專利0.31項,本碩博員工人均占有發明專利0.06項.民營服務業50強擁有專利總量僅76項(28家企業數據),發明專利僅13項,2項指標都比2012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反映由于行業特點、企業經營模式、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上海民營制造業企業的擁有專利及發明專利數量遠大于服務業。

    (三)人才質量及規模企業擁有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可以說是企業創新能力的支柱。2014上海民企百強有不少上市公司,我們通過查閱民企百強中的上市公司年報,計算整理得出以下相關數據:民營制造業50強中的20家上市公司擁有技術人員平均為523人,碩博學歷人才平均為107人,本碩博學歷人才平均為604人。民營服務業50強中的11家上市公司的技術人員平均為321人,碩博學歷人才平均為47人,本碩博學歷人才平均為350人。同樣可以看出民營制造業企業的人才質量及數量規模都要大大優于民營服務業企業。

    (四)民營制造業與民營服務業創新能力比較分析總體來看,民營制造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優于服務業企業,2013年制造業企業平均研發費用是服務業的14.73倍,制造業50強企業擁有專利數是服務業企業52.3倍,同時制造業企業上市公司的技術人員和高學歷專業人才的規模也要大于服務業企業。服務業企業的整體研發費用投入較少且高度集中,服務業也較少擁有專利、特別是發明專利,而且服務業企業自身擁有人才數量、質量及規模的限制也會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廣大服務業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不利于其轉型升級與良性發展。

    二、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比較

    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上海國有企業更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發展壯大,目前在資產規模、技術基礎與人才擁有的數量和質量方面均實力雄厚,與民營企業相比仍具有較大優勢。同樣根據上海企業百強榜單數據,我們將國企50強與民企50強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如下:

    (一)研發費用與專利根據上海企業百強榜單數據,國有企業50強2013年投入的研發費用總額為1020億元,與上年相比的增幅為270.91%,增幅巨大;而民企50強投入研發費用26億元,同比下降3.70%。國有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要遠遠大于民營企業,且有較大增幅;國有企業50強2013年擁有專利26526項,同比增長20.35%,其中發明專利3153項,同比下跌19.38%;民企50強2013年擁有專利2258項,同比增長38.78%,其中發明專利1084項,同比增長613.16%。國有企業擁有專利與發明專利的數量也都遠遠高于民營企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民營企業發明專利的年增長率達到613.16%,而國有企業的這一指標卻下降了19.38%,說明民營企業在發明專利方面,已經顯露了更好的發展勢頭。

    (二)技術人員和高學歷人才的占比情況人才是企業創新的基礎,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民營企業人才的數量和結構情況,我們通過對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和服務業50強以及國企50強中的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進行分析,計算整理得出以下數據:根據上述數據,民營制造業企業(20家上市公司)平均擁有技術人員523人,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平均為22.26%,民營服務業企業(11家上市公司)平均擁有技術人員321人,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平均為18.42%;而國有企業(10家上市公司)平均擁有技術人員8883人,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平均為23.52%。由此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擁有技術人員的規模遠高于民營企業,技術人員比例優勢略高于民營企業。技術人員的實力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科技實力,直接關系到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企業自身專利發明的創造,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發展的動力和企業效益實現的途徑。另外從反映企業職工素質的學歷狀況來看,20家制造業民企本碩博學歷人才平均為604人,本碩博學歷人才占員工總數比例平均為29.35%,其中碩博學歷人才占員工總數比例平均為5.02%;11家服務業民企本碩博學歷人才平均為350人,本碩博學歷人才占員工總數比例平均為27.54%,其中碩博學歷人才占員工總數比例平均為5.09%;而10家國企本碩博學歷人才平均為18447人,本碩博學歷人才占員工總數比例平均為45.16%,其中碩博學歷人才占員工總數比例平均為9.61%??梢钥闯鰢衅髽I的高學歷人才的規模和比例優勢都遠高于民營企業。這種局面的形成可能與民營企業家自身素質、經營理念以及經濟實力的局限有關,民營企業對于人才吸引和人才激勵制度的關注度不夠,而人才實力的不足相當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創新能力。

    三、提升上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但相較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自身經濟實力還相對薄弱,導致其用于研究開發的資金較少,研發投入較低,擁有專利和發明專利都遠低于國有企業;其創新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民營企業相比更有不小差距。同時民營企業在經營中較為依賴廉價勞動力競爭優勢,使得民營企業內部的人才質量和規模也顯不足,導致大多數民營企業對于現代科技知識吸收緩慢,從而影響到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競爭力下降又會造成人才流失。因此總體上來說,上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和完善,具體建議如下:

    (一)維護民營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產學研結合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體,無論是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模式創新等,企業都是創新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和成果占有者。因此要積極維護企業的主體地位,保證企業始終能在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發揮主要作用。而高等院校是科學技術人才培養的搖籃,同時也具有豐富的科技發明資源和創新基礎設施,要發揮高校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高校的教學科技資源,加強高校與企業和社會的銜接,可以更有效地配置社會資源,實現多方共贏。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美國高校的科技成果產業化途徑一般并不是自己辦企業,而是將技術發明轉讓給企業來實現商業化。如斯坦福大學的“技術和商標許可辦公室”模式,就是高校通過專利保護和許可方式,把科研成果轉讓給企業,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推廣是由企業來完成的,從而使得高校、發明者、創業企業、國家各方面都能從科技創新中實現“共贏”。隨著當前技術創新的難度和復雜度的逐步提高,民營企業單獨進行技術創新的風險和成本都十分巨大,因此要有效利用外生資源,積極尋求技術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才能有效降低企業研發風險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通過產學研結合創新,共同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可以為企業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提高民營企業的競爭實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應用水平,加快高校研究成果的轉化。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發揮科技中介機構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中的作用。

    (二)完善企業激勵機制,推動民營企業制度創新要真正實現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就要做到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并重,要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推動產權結構的合理化和多元化,還要有效解決政企分開的問題,從而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外部環境,提高對人才的重視度,完善民營企業內部人才培養和人才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企業的智力和人力資本。而深化企業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吸收機制,從而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優秀人才投身到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動中去。健全的企業激勵機制也有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加快科技成果商業化的進程。

    (三)加強民營企業家創新理念的培育民營企業的企業家素質往往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方向,企業進行創新活動首先依賴于企業家,企業家本身是否具有創新意識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能否具備創新能力。因此要加強企業家創新理念的培養,使其樹立積極學習的目標,不斷學習并掌握當代新知識和新技術,與時俱進,順應企業產品的發展趨勢,把握前沿技術和研究方向,并充分認識到人才吸收和培養機制的重要性,積極引進適應企業需要的優秀專業人才,真正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加大創新要素的投入創新要素投入是指企業擁有能夠投入到創新過程中的各類生產技術要素,包括資金、技術、工藝、設備和人員等。創新要素的投入是技術創新的必要保障,充足的資金人才資源和設備供應可以為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和進步提供強大的物質和智力支持。資金技術資源不足的民營企業,可以爭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展開合作,充分利用其先進的教學資源,先進儀器等進行創新研究與發展。

    (五)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隨著知識經濟和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民營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要求是迫切的。針對當前上海民營企業發展現狀以及創新需求,政府應該建立完善的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可以通過設立和實施相應的科技創新計劃,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進行創新活動;同時要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公平的創新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加強監督管理力度,進一步規范科技市場行為,在維護民營企業利益的同時有效保護其進行科技創新的熱情和積極性。

    政府自身還可以加大科技創新的研究深度和投入力度,加強國家實驗室、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此外還可以通過增加政府采購,降低企業技術創新所面臨的風險,并為企業研發應用高新技術的產品提供激勵和引導。政府可以集中力量重點投資與建設一批研究型高校,加大財政投入,適當減輕高校學費負擔,促進高校不斷培養出各類優秀的創新人才,為企業的創新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本。

    作者:常奕舸 杭愛明 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射精专区一区二区朝鲜|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小泽玛丽无码视频一区|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18禁3D|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日韩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日韩视频在线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麻豆视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