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抗回火性熱處理工藝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生產中的問題
1.1滲碳+空冷→二次加熱淬火→回火能夠很好地滿足M和AR級別要求,碳化物級別良好,但是,二次加熱淬火又造成產品的變形量超差,約30%不合格。
1.2滲碳+空冷→真空爐二次加熱淬火→回火金相組織能有效保證,變形量基本能保證合格,但是由于真空爐淬火油冷卻速度慢,心部容易出現上貝氏體,且F也容易超標,真空爐裝爐量小、前后清洗困難、生產效率低下。
1.3多用爐碳氮共滲+直接淬火→回火熱處理變形能保證合格,但是M、AR、K很難保證同時合格,金相組織難于控制。由于N原子的滲入,使得Ac1、Ac3線下降,從而使得材料的過熱傾向性比滲碳要大,淬火后M和AR級別比同溫度的滲碳工藝要高,因此,要控制好碳化物、M和AR級別通常采用較低的溫度和適當的碳勢和通NH3量。雖然,原始坯件經過調質處理,但是,M和AR級別很難“持續、穩定地”控制在3級以下,經常出現4~5級馬氏體,這樣給后續冷處理帶來麻煩,有時AR級別達到4~5級,即使冷處理后AR也不會降到≤1%,需要進行兩次冷處理加兩次回火,并適當提高回火溫度。另外,如果M、AR和K級別同時為1級的時候,產品的抗回火性能差,回火后往往硬度偏低,特別是后續磨加工后,表面硬度降到59HRC以下,偶爾還發現有的為58HRC。因此,必須將M和AR級別穩定地控制在2~3級、碳化物3~4級才能保證產品質量。
2改進工藝試驗
2.1多次回火+適度升高回火溫度針對上述碳氮共滲工藝,再通過多次回火來消除多余的AR、使M轉化成回火馬氏體。或采用適度升高回火溫度,將溫度由原來的175℃提高到190℃,通過兩次回火,M和AR級別在4級的情況有所降低,但是評定為3級也很勉強,再增加回火次數,由于AR陳穩化,已經沒有作用。如果繼續升高溫度,表面硬度將進一步下降,內孔表面硬度已經到了下極限。很顯然,這種方法效果有限,每一爐產品都單獨制定回火工藝,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2.2碳氮共滲抗回火性能的初步試驗根據20CrMo鋼[1]的Ac1、Ac3,確定碳氮共滲溫度845℃,其他工藝參數見表1,其中氨流量及碳勢均高于常規碳氮共滲熱處理工藝。試驗結果:產品變形量合格;;淬火狀態下測定層深0.48mm(金相法測定全滲層),M和AR均4級,K是1級,心部F是8級,心部硬度33~34HRC,表面硬度58~61HRC;經260℃×3h回火,再次測量,M和AR均為2級,表面硬度55~56HRC,采用洛氏硬度機直接測量結果為79.5~80HRA,換算結果為57~58HRC。試驗結果說明:升高回火溫度后確實能降低M和AR級別至合格范圍;雖然表面硬度已經不合格,但是通過HRA測定,表面硬度并沒有過分降低,說明抗回火性能較好,只是因為滲碳層太淺,承載能力差,需要增加滲層深度提高承載能力,同時適當降低回火溫度;心部F及心部硬度不合格,淬火溫度過低。
2.3高氮、高碳勢共滲及適度升高回火溫度由于20CrMo滲碳后,特別是采用高碳勢滲碳后其化學成分具有類比性的鋼號是GCr9軸承鋼,該鋼在220℃回火能保證硬度≥60HRC[1],據此采用220℃回火。因碳氮共滲具有提高耐回火性的作用[2],試驗了采用高氮、高碳勢碳氮共滲以進一步提高工件的抗回火性。適度調整回火溫度,可以分解過量的AR同時分解粗大的M針(保證M和AR≤1~3級,K1~4級),可以同時滿足工件使用尺寸穩定性(AR≤1%)、耐磨性(內外表面硬度60~63HRC)及變形量小的技術性能要求,延長共滲時間增加層深,提高承載能力,具體熱處理工藝參數改進如下:(1)通氨量由0.4m3/h增加到0.6m3/h,增加N固溶度,進一步增強抗回火性能。(2)采用1.10%的高碳勢、降溫階段也保持高碳勢1.0%~0.9%,以及提高共滲及擴散溫度,使得工件表面獲得高于常規碳氮共滲的碳勢(0.95%~1.0%),增加淬火后的初始硬度,增強抗回火性。(3)共滲溫度由845℃升高到860℃,加快共滲速度;共滲時間由110mim延長到490min,則共滲層深度由0.48mm提高到0.8mm的上極限附近,增強承載能力。(4)將淬火溫度由805℃升高至840℃,保證心部硬度F≤4級。(5)選擇適當高的回火溫度220℃,保證表面硬度,同時分解大量的殘余奧氏體和粗大的馬氏體;同時,由于回火溫度較高,淬火壓應力更加松弛,使得冷處理時AR轉變更加容易。高氮高碳勢碳氮共滲工藝參數見表2所示。試驗結果:產品變形量仍然合格;淬火狀態測量層深0.80m(金相法測定全滲層),M和AR均為4~6級,碳化物3~4級,心部F3~4級,心部硬度35~37HRC,表面硬度≥63HRC。經220℃×4h回火后測量:M和AR均為2~3級,碳化物3~4級,心部F3~4級,心部硬度35~36HRC,表面硬度60~63HRC,各項指標全部合格。
3結語
(1)通過高氮、高碳勢碳氮共滲更加進一步地提高了抗回火性能,適度升高回火溫度通過部分馬氏體和殘余奧氏體的分解,保證M和AR始終穩定地控制在2~3級以內。(2)由于抗回火性、氣氛碳勢、產品表面碳質量分數的提高,避免了同時出現1級M、1級AR和1級碳化物的可能性,保證了在較高溫度回火后產品內孔及外表面硬度≥60HRC,保證了耐磨性。(3)由于回火溫度的升高,使得冷處理時AR能更容易充分地轉變,保證了工件使用中尺寸的穩定性。(4)碳氮共滲及直接淬火保證了產品變形符合要求。
作者:徐斌李培澤單位:包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系易普森工業爐(上海)有限公司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