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警務督察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X年5月23日凌晨0時40分,道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夜間值班人員接到哈市第四醫院急診科電話報告:哈市四院門診急診科5月22日晚20時40分收治4人,初步診斷為疑似食物中毒。我中心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了預防食物中毒應急預案,組織食物中毒調查處理小分赴現場進行核實診斷。結果為食物中毒所致,報告如下。
1 流行病學調查
1.1 事件經過5月22日下午18時40分左右,A及家人、朋友共5人在XX自助餐廳吃晚餐。據患者自述,20時左右晚餐剛結束時,其中三人就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的癥狀,隨即到哈爾濱市第四醫院進行就診,在此期間又有一人也開始發病。我中心工作人員現場對就診4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填寫了食物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調查中患者家屬反映,因其中有一人B不愿吃海產品,所以5人共同吃了一些涮羊肉和熟食品等。B于19時10分因有事離去,其余4人繼續用餐,并開始涮海產品小仁鮮、海螺、毛蚶。經家屬聯系B得知,其并沒有發病。據患者自述,自晚餐開始至結束離開,自助餐廳內沒有其他客人光臨進餐。
1.2 可疑餐次及可疑食品調查中發現4名患者5月21日三餐和5月22日早餐均分別在各自家中、單位或其他場所進餐,未出現異常反應。唯一共同點為5月22日晚餐在自助餐廳進餐,因此,可疑餐次為5月22日晚餐。該晚餐菜譜為:紅腸、松花腸、小肚、鴨脯肉、鵪鶉蛋、午餐肉、涮羊肉、涮蘑菇、海產品小仁鮮、海螺、毛蚶,酒水為:啤酒飲料等。可疑食品懷疑為海產品。
1.3 潛伏期被調查的4名就診病人中首例病人自述于5月22日晚20時發病,最后發病病人自述于5月22日晚21時發病,潛伏期為50分鐘至1小時50分。
1.4 臨床表現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頭暈、口角麻木、四肢麻木、心悸、胸悶、無腹瀉,二人出現腹痛,其中一人還伴有面色潮紅的癥狀,兩人體溫分別為37.2℃、37.8℃,其他二人體溫正常。
1.5 醫療機構診斷及治療哈市第四醫院根據就餐病人自述及臨床表現,初步診斷為急性胃炎、疑似食物中毒,對其采用奧美拉唑、維生素C、氟羅沙星、生理鹽水及糖等藥品進行抗炎補液治療。用藥后胸悶、氣短、嘔吐等癥狀減輕。
2 衛生學調查
23日凌晨2時、上午10時、下午14時,我中心工作人員會同衛生監督所監督員,對自助餐廳進行了三次檢查,由于餐廳關門停業,無法找到餐廳工作人員,因此無法進行進一步的衛生學調查。
3 樣品采集情況
5月23日在哈四院急診室現場采集患者肛拭標本三份,嘔吐物一份,兩人王血液樣本各一份、患者從自助餐帶出的剩余海螺一份。
4 檢驗室檢驗結果
4.1 5月24日,根據GB15193.3-1994國標方法進行毒物快速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毒物快速檢測結果
樣品名稱 急性毒性試驗
嘔吐物 陰性
海螺 陽性
4.2 5月25日,根據GB17012-97.GB16002-95.GB16001-95.GB15984-95國標方法進行病原菌檢測結果,見表2。
表2病原菌檢測結果
樣品名稱 病原菌
肛拭3份 未檢出
血液2份 未檢出
嘔吐物1份 未檢出
4.3 對于剩余食品海螺和患者嘔吐物,5月23日,經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監測所進行食品快速檢驗,嘔吐物及剩余食物中,砷、汞、敵鼠鈉均為陰性。
5 討論與分析
5.1 發病患者均在自助餐廳就餐,有共同的就餐史。食用者發病,未食用者不發病;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四肢麻木,癥狀基本一致,發病潛伏期短(一小時以內),時間集中,符合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特點。
5.2 實驗室檢測,剩余食品海螺經急性毒性試驗結果陽性。
5.3 患者的臨床表現符合貝類神經毒素中毒的特點。
5.4 食物中毒的診斷,通過已有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中毒病人的臨床表現及中毒潛伏期的計算,可以確定本次事件為一起貝類神經毒素中毒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5.5 預防貝類中毒是由一些浮游藻類合成的多種毒素而引起的,這些藻類(在大多數病例中為腰鞭毛蟲,可引起赤潮)是貝類的食物。這些毒素在貝類中蓄積,有時被代謝。有毒藻類主要為甲藻類,特別是一些屬于膝溝藻科的藻類。毒藻類中的貝類麻痹性毒素主要是石房蛤毒素。該毒素為白色,易溶于水,耐熱、胃腸道易吸收[1]。針對上述情況和問題,為保障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應加強酒樓飯館預防性衛生監督,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疫情報告和定期監測制度:定期對貝類生長水域采樣進行顯微鏡檢查,如發現水中藻類細胞增多,即有中毒的危險,應對該批貝類作毒素含量測定。規定市售貝類及加工原料用貝類中毒素限量。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對冷藏鮮貝肉含石房蛤毒素(STX)的限量為≤80μg/100g,對罐頭原料用貝肉中毒素限量,美國為≤200μg/100g,加拿大為≤160μg/100g,可做借鑒[2]:(1)嚴控被赤潮污染的貝、螺類海產品上市買賣,避免群體性食后中毒。(2)絕對不要購買被赤潮污染的貝、螺類等海產品食用。(3)食用貝類海產前要浸養于清水中一段時間,并定時更換清水,使貝類自行排出體內的毒素。(4)每次進食貝類不要過量,并避免進食其內臟、生殖器及卵子。(5)加工時要徹底烹煮達至沸點,以減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風險。(6)進食貝類后若出現中毒癥狀,應立即前往鄰近醫院求醫,并將剩余的食物留作調查及化驗之用。在食后6小時內盡快進行催吐、洗胃和導瀉是治療的關鍵,可以大大減少毒素的吸收并減輕中毒的癥狀。(7)做好衛生宣教,介紹安全食用貝類的方法。貝類毒素主要積聚于內臟,如除去內臟、洗凈、水煮,撈肉棄湯,可使毒素降至最小程度。
【參考文獻】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7731957”為你整理了這篇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銷號評估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銷號評估報告
一、整改任務
(一)反饋問題:梅州市礦產資源豐富,但歷年來礦產開采以及非法盜采的廢棄礦點造成大面積山林毀壞、山體破壞。《廣東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5-2020年)》共涉及梅州市26個廢棄礦點治理任務,督察組抽查梅州上報已完成的治理礦點,發現整治工作不嚴不實,甚至出現修復后再次破壞情形(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梅州市整改措施清單第三十一項)。
(二)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各鎮黨委、政府。
(三)整改時限:2019年底前。
(四)整改目標:加大廢棄礦點治理工作,按期完成治理任務。
(五)整改措施:1、開展區內泥石流地質災害問題治理工程,修筑截排水溝,減少雨水沖刷;2、開展區內水污染問題治理工程,清運煤矸石;3、開展區內土地資源破壞(土地壓占、水土流失)問題的治理。
二、整改落實情況
(一)整改目標完成情況:廣東省蕉嶺縣煤礦芋子窩平峒礦石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開工,受施工條件影響,實際開工日期2020年6月23日,至2020年7月27日完成了治理任務。治理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建攔擋壩32.3米;截排水溝307米、鋪設涵管99米、建沉砂池1個及壩頭等。施工單位對項目進行了自檢,蕉嶺縣自然資源局組織相關單位對治理項目進行了初步驗收,評定等級為優秀。2020年8月25日市自然資源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了現場驗收,通過查看現場,聽取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對治理工程情況匯報,并查閱竣工驗收資料,專家組同意通過驗收。
(二)整改措施落實情況:1、通過修筑截排水溝,減少雨水沖刷,在下游修筑攔擋壩,固化松散源,降低堆場的泥石流地質災害對下游農田和周邊人居環境的影響;2、通過修筑排水溝、沉砂池,控制其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改善礦區周邊的農業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環境;3、通過清運煤矸石,對礦區周邊隨意堆放、遺留的生活垃圾及廢舊廠房、設備等進行拆除、清運;且通過完善灌溉系統,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
三、評估結論
該項整改任務已完成。
本學期,在《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和《xx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的大力指引下,在市、縣財政和教育部門的直接領導和管理下,我校緊抓改革機遇,認真把握義務教育經費機制改革的精神實質,進一步深化學校教育經費改革,全面規范地做好教育經費的收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有關情況進行自查,匯報如下:
一、切實加強經費預算,嚴格規范收支管理
1、按上級標準做好學校經費預算
根據經費機制改革精神,學校義務教育經費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生均經費,標準是小學37.25元/生/學期,初中47.25元/生/學期;二是免學雜費補助經費,標準是農村小學85元/生/學期,初中105元/生/學期。本學期,我校實有人數為六年級887人,初二初三共計1564人,學校經費預算共計為346554.75元。
2、進一步嚴格經費支出手續
學校根據縣財政、教育局的相關文件精神,制定了公用經費內部管理辦法,細化支出范圍與標準,加強實物消耗核算,建立了規范的經費、實物等管理程序,厲行節約,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努力確保教學業務與管理、實驗實習、文體活動、水電、交通差旅、郵電、儀器設備及圖書資歷料等購置、房屋(建筑物)及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等方面資金的落實到位。教師培訓費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由縣局統籌。
二、資金預拔迅速及時
本學期一開學,縣財政局就根據學校人數按小學生50元/人,初中生80元/人的標準預拔了我校XX年年春季免收學雜費資金共計人民幣169400元,為學校開學的各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三、嚴格規范收費行為,努力做好“義保”宣傳
1、學校全面貫徹國家有關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的精神,嚴格執行于教發[XX年]2號文件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進行收費。即六年級70.5元/生,初二年級129.5元/生,初三年級101元/生,沒有另立項目收費。為使收費公開化,透明化,學校在校內建有收費公示欄,在圩上顯眼處張貼了收費項目和標準,進行收費公示。
2、積極宣傳收費政策:學校張貼了宣傳畫18張,發放公開信318份,分發宣傳卡2254張。讓廣大學生及家長及時、充分了解收費政策。把黨和政府制訂的“義保”改革這項惠及數以千萬計家庭和學生的“民心工程”向廣大農民群眾宣講,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做到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