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家庭教育規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家庭權利與義務政策支持
教育的社會功能與個體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家庭這一中介因素來實現的。正是家庭在教育當中所具有的這一特殊的角色,使家庭也具備了其特有的功能;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家庭相對于社會和個人的特殊地位,也決定了家庭對于教育具有的特殊含義。在反思和比較中重新審視家庭在教育中的角色,我們可以發現教育與家庭之間的關系有了一系列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確立了家庭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既使家庭成為重要的教育政策目標,也使家庭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擔當者,并通過相應的政策來保障和發揮家庭所特有的教育意義。本文正是通過這一視角,系統分析家庭在《教育規劃綱要》中的政策意義。
一、家庭與教育的關系發生新的轉變
長期以來,大多家庭與教育之間的關系總是處于一種兩元分離的狀態。一方面,教育直接聯系的兩極是學生個人和社會整體,家庭若隱若現地游離在教育事務邊緣;同時,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學校而非家庭。這就造成家庭被學生——學校——社會這條封閉的線索而架空,即使有心也無力涉入。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將教育看成是嚴格的國家行為,從教育的目標、內容、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是由國家規定確立的。不難看出,家庭的教育功能是被忽視的,家庭能夠提供的教育資源是被淡化的,家庭對于教育的直接需求也沒有被作為主要的考慮對象。然而,當前由于社會運行方式的轉變以及教育自身的變革,家庭與教育的關系也開始逐漸轉變,筆者認為這些轉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教育投入的力度逐漸增大
當前家庭對教育的投人主要表現在教育機會的選擇以及教育內容的實施兩個方面。一方面,家長們曾經關注的重點是“有學上”,而如今則是越來越追求“上好學”。為進人理想的幼兒園家長連續數天排隊報名,為進人名校家長毫不吝嗇高價擇校費,有些家庭通過購買房產、改變戶口來選擇“好學校”,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甚至有些家庭花費巨額費用讓孩子出國留學。另一方面,家庭不再如同以前將教育內容完全當成是學校的課程,而是要求盡力在課余時間里對學校教育進行鞏固和補充,讓孩子參加補習班,以提高學校課程學習的成效;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興趣班,學習各種在學校中不予教授的內容。由以上兩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現如今的家庭相比于以前在教育投入中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并且有繼續增溫的趨勢。
(二)家庭全面涉入教育系統之中
在參與教育的廣度層面上,家庭從以前的既無意識也無能力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地融入孩子接受教育時空的全部環節之中。過去,家庭常常將教育看作單純的學校責任,界限分明地將學校與家庭一分為二,即便要求對教育負責,也僅僅是在孩子的幼年階段,家庭對孩子進行簡單的保育和啟蒙。但是如今,家庭開始主動與學校建立緊密的持久性的聯系,以求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教育情況,提高孩子的教育成效。另外,隨著家校聯系日益密切,家庭也逐漸開始左右教育的目標設立、內容選擇、方法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管理。再一方面,家庭對于孩子教育的關注從以前的短期階段性發展到孩子整個接受教育的過程當中,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家庭對于教育的關心和投入幾乎滲透到孩子接受教育的各個階段。如今家庭對于孩子教育的影響以一種立體的時空網覆蓋了教育的各個領域和時期。
(三)家庭對教育期待的私益性逐漸凸顯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常規化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3-0072-03
一、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分析――基于對番禺區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
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對家庭教育乃至整個國民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首先必須清楚了解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基于對番禺區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概括。
1.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但卻發現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是有限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問題上,91%的家長表示自己很重視或重視家庭教育,同樣,在學生卷中有73%的學生認為家長很重視對自己的教育。但是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的了解程度的調查數據中,只有7%的家長認為自己掌握了豐富系統的相關知識,說明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使家庭教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家長的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變得至關重要。
2.家長有學習教育子女知識和技能的需要,但卻缺乏統一、科學的引導。調查數據顯示,對于是否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問題,有79%的家長認為比較需要和非常需要;有15%的家長沒有想過這一問題;而僅僅有6%的家長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夠勝任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較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學習相關知識。這說明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意識到家長需要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關于是否考慮改變現有教育方式的問題,有40%的家長表示想改變,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有14%嘗試過改變,但是效果不明顯;只有22%的家長認為現有的教育方式很好,不需要改變。說明家長在嘗試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而科學有效的引導是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關鍵。
3.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總體來說比較少是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關于教育孩子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有30%的家長覺得是缺少時間,同樣,在學生卷中認為父母平均每天陪伴自己的時間在0~1小時的有63%,1~2小時的有24%,2~3小時的有10%,3小時以上的只有3%。綜合來看,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整體上還是比較少的。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更不用說花時間來培養和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技能了,所以要想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必須考慮到并解決好時間的問題。
4.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偏向于通過簡單方便的途徑獲取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卷中關于獲得家庭教育知識的途徑問題,27%的家長選擇通過與他人的經驗交流,22%的家長選擇通過閱讀育兒書籍,19%的家長選擇通過觀看電視節目,17%的家長選擇通過互聯網,12%的家長通過參加親子活動,而只有3%的家長是通過專業培訓機構獲得。可見家長比較容易接受簡單方便的途徑,這對下文中的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提供了參考價值。常規化培養是一種狀態,但形式可以多樣,為了切實可行,可以采取家長喜聞樂見的簡單方便的途徑。
二、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當前我國內地的親職教育仍處于局部的而非普及的、零碎的而非系統的、民間的而非官方的、兼職的而非職業化的狀態。”從我們搜集整理的資料和實地調查中可以發現,目前的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所謂自發零散狀態就是一種沒有規劃、沒有組織、不系統的狀態。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具體體現為四點:第一,形式多樣,但大多數僅停留在形式層面;第二,內容豐富,但不統一、不成體系;第三,家長教育指導師不專業、無組織;第四,家長參與顯現出很強的隨意性和不連續性。
2.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沒有得到統一的引導和規范。“當前我國親職教育發展中存在‘需求’與‘約束’的結構性張力,表現為知識性需求、技巧性需求以及特殊群體需求較大,而政策性、制度性和技術性支持力度不足”,也就是說相比較需求而言,當前的政策性、制度性和技術性的支持不到位。而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之所以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缺位,是政策和制度的缺失。因為缺少了這引領和規范的一環,后面一系列工作只能處于無組織的自發零散狀態。趙剛在主編的《家長教育學》中提到,“從法律和政策上確立家長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國教育獲得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必要性
由于政府的缺位、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目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
1.市場上出現的形形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因缺乏統一的規范與引導而難保證其科學性。市場的方向盤是隨著需求轉動的,因為看到了家長對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培養內容,包括各種書籍、報刊、雜志、教育機構、網絡平臺等。但市場本身具有盲目性和自發性,同時充斥著競爭的因素,使這一過程很難形成統一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體系。市場發揮作用無可厚非,但教育事業是一項公共性的關系民生福祉和民族希望的事業,所以僅依靠市場發展而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是不行的,依靠政府的統一規劃而常規化發展才是出路。
2.家長參與表現為隨意性和不連續性,實際效果不顯著。調查顯示,金錢和時間是制約家長去參加教育技能培養的主要因素。現在,大多數家長都忙于工作,他們對孩子的付出很多是通過金錢的投入,讓孩子多學習。雖然逐漸認識到自身也需要學習,但由于政策、法律、制度的缺失,這種認識也只是停留在淺認識層面,一般家長不愿耗太多時間去了解各種教育形式和內容,所以即使一部分家長愿意抽出時間去學習,也不太清楚如何選擇。家長參與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表現為偶爾性、間斷性、隨意性和不連續性,從而實際效果不顯著。因此這種自發零散的狀態急需政府的改變,一方面對教育形式和內容加以引導和規范,方便家長的選擇;另一方面,用政策和制度引導和保證家長參與培訓的時間、金錢和實際行動。
3.許多形式僅僅停留在形式層面,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40多萬所家長學校,但這些家長學校實際上只是一些現有的學生學校同時掛了“家長學校”的牌,更多的是倡導家校合作,學校定期或不定期的與家長溝通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這一形式對于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有所幫助,但是幫助并不大。因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事業,家長并不能通過這種形式學到系統的教育知識,所以這種附帶性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4.各種形式的教育難以形成合力。教育資源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而教育資源要想形成合力就必須通過整合。目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教育的價值觀、內容都需要整合,政府的缺位使教育資源難以得到整合,所以才會出現雖然資源豐富,但實際作用卻并不明顯的現象。
為了克服這種自發零散狀態引發的種種缺陷,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切實落到實處,進而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必須尋找出路,改變這種狀態,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常規化。
四、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
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就是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從目前自發零散狀態提升為有政府職能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的系統化、制度化、常態化的常規教育。在管理層面走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之路。
(一)設立專門家長教育機構,由專門部門管理,而不依附于學校等其他主體
目前的家長教育機構基本是以學校為主體承辦的家長學校,這樣的家長學校容易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染上應試教育的色彩,專門設立的家長教育機構由專門部門管理可以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設立的專門機構可以由教育部門或者婦聯等其他部門的專人管理,也可以由專門培養的家庭教育導師管理。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課程以及家庭教育問題咨詢和幫助,甚至可以舉辦家庭親子活動等。
(二)家長教育指導師專業化和職業化
1.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師專業化的崗位資格認證制度。實施家長教育指導師的資格認證制度,是克服當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狀態的缺陷、確保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正是由于指導師沒有進行資格認證,他們沒有形成一個系統、規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各持己見,各成一家之言,因而也給家長帶來了不少困惑。許多家長在眾多的所謂的專家觀點中迷失了方向,只能是獲取零散的很不明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實施家長教育指導師資格認證制度,將改變這一零散、自發的現狀。
2.在大學設置相關專業,專門培養家長教育指導師。資料顯示,在歐美國家每300人就擁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全美國擁有80萬名家庭教育指導師,而目前我國擁有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專家不到2萬人,市場需求具有極大潛力。
在大學設置這一方向的專業,一方面是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提供專業化的人才,更好的為我國教育事業服務;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寬專業選擇渠道和就業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三)家長資格化
在全社會范圍內推進做家長也需要家長培訓證書的家長資格認證制度。馬克思說,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門職業。做家長也要具備資格證書,這一做法已經在許多國家中實施,目前我們國家也應該逐步推行這項證書制度,并且明確家長資格證的獲得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根據子女所處的年齡段及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常規化培養分為7個階段,分別是準父母培養階段、學前兒童父母培養階段、幼兒園至三年級父母培養階段、三年級至六年級父母培養階段、初中父母培養階段、高中父母培養階段、大學及以上父母培養階段。因為每一階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和需求不同,所以也對做父母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家長在每一個階段都要取得相應的家長資格證。
(四)課程設置與管理
針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我們對專門培養家長教育技能的課程設置與管理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1.課程設置。第一,根據子女所處的年齡段及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常規化培養分為7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第二,為了適應不同家長多樣化的需求,將每一階段的課程設置分為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必修課程是針對同一階段的所有爸爸媽媽而設置的,內容是一些基本的教育孩子的價值觀和教育方法。選修課程針對爸爸與媽媽的不同和每個家長的區別進行多樣化的設置,給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選擇。
2.課程管理。第一,采用學分制,在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每一階段規定爸爸和媽媽分別應修夠具體的必修課的學分和選修課的學分。第二,采取家長資格認證制度,家長只有在每一階段修夠所要求的學分,才可以取得相應的家長資格。
參考文獻: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常規化
一、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分析——基于對番禺區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
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對家庭教育乃至整個國民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首先必須清楚了解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基于對番禺區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概括。
1.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但卻發現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是有限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問題上,91%的家長表示自己很重視或重視家庭教育,同樣,在學生卷中有73%的學生認為家長很重視對自己的教育。但是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的了解程度的調查數據中,只有7%的家長認為自己掌握了豐富系統的相關知識,說明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使家庭教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家長的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變得至關重要。
2.家長有學習教育子女知識和技能的需要,但卻缺乏統一、科學的引導。調查數據顯示,對于是否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問題,有79%的家長認為比較需要和非常需要;有15%的家長沒有想過這一問題;而僅僅有6%的家長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夠勝任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較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學習相關知識。這說明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意識到家長需要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關于是否考慮改變現有教育方式的問題,有40%的家長表示想改變,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有14%嘗試過改變,但是效果不明顯;只有22%的家長認為現有的教育方式很好,不需要改變。說明家長在嘗試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而科學有效的引導是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關鍵。
3.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總體來說比較少是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關于教育孩子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有30%的家長覺得是缺少時間,同樣,在學生卷中認為父母平均每天陪伴自己的時間在0~1小時的有63%,1~2小時的有24%,2~3小時的有10%,3小時以上的只有3%。綜合來看,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整體上還是比較少的。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更不用說花時間來培養和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技能了,所以要想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必須考慮到并解決好時間的問題。
4.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偏向于通過簡單方便的途徑獲取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卷中關于獲得家庭教育知識的途徑問題,27%的家長選擇通過與他人的經驗交流,22%的家長選擇通過閱讀育兒書籍,19%的家長選擇通過觀看電視節目,17%的家長選擇通過互聯網,12%的家長通過參加親子活動,而只有3%的家長是通過專業培訓機構獲得。可見家長比較容易接受簡單方便的途徑,這對下文中的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提供了參考價值。常規化培養是一種狀態,但形式可以多樣,為了切實可行,可以采取家長喜聞樂見的簡單方便的途徑。
二、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當前我國內地的親職教育仍處于局部的而非普及的、零碎的而非系統的、民間的而非官方的、兼職的而非職業化的狀態。”從我們搜集整理的資料和實地調查中可以發現,目前的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所謂自發零散狀態就是一種沒有規劃、沒有組織、不系統的狀態。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具體體現為四點:第一,形式多樣,但大多數僅停留在形式層面;第二,內容豐富,但不統一、不成體系;第三,家長教育指導師不專業、無組織;第四,家長參與顯現出很強的隨意性和不連續性。
2.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沒有得到統一的引導和規范。“當前我國親職教育發展中存在‘需求’與‘約束’的結構性張力,表現為知識性需求、技巧性需求以及特殊群體需求較大,而政策性、制度性和技術性支持力度不足”,也就是說相比較需求而言,當前的政策性、制度性和技術性的支持不到位。而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之所以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缺位,是政策和制度的缺失。因為缺少了這引領和規范的一環,后面一系列工作只能處于無組織的自發零散狀態。趙剛在主編的《家長教育學》中提到,“從法律和政策上確立家長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國教育獲得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必要性
由于政府的缺位、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目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
1.市場上出現的形形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因缺乏統一的規范與引導而難保證其科學性。市場的方向盤是隨著需求轉動的,因為看到了家長對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培養內容,包括各種書籍、報刊、雜志、教育機構、網絡平臺等。但市場本身具有盲目性和自發性,同時充斥著競爭的因素,使這一過程很難形成統一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體系。市場發揮作用無可厚非,但教育事業是一項公共性的關系民生福祉和民族希望的事業,所以僅依靠市場發展而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是不行的,依靠政府的統一規劃而常規化發展才是出路。
2.家長參與表現為隨意性和不連續性,實際效果不顯著。調查顯示,金錢和時間是制約家長去參加教育技能培養的主要因素。現在,大多數家長都忙于工作,他們對孩子的付出很多是通過金錢的投入,讓孩子多學習。雖然逐漸認識到自身也需要學習,但由于政策、法律、制度的缺失,這種認識也只是停留在淺認識層面,一般家長不愿耗太多時間去了解各種教育形式和內容,所以即使一部分家長愿意抽出時間去學習,也不太清楚如何選擇。家長參與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表現為偶爾性、間斷性、隨意性和不連續性,從而實際效果不顯著。因此這種自發零散的狀態急需政府的改變,一方面對教育形式和內容加以引導和規范,方便家長的選擇;另一方面,用政策和制度引導和保證家長參與培訓的時間、金錢和實際行動。
3.許多形式僅僅停留在形式層面,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40多萬所家長學校,但這些家長學校實際上只是一些現有的學生學校同時掛了“家長學校”的牌,更多的是倡導家校合作,學校定期或不定期的與家長溝通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這一形式對于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有所幫助,但是幫助并不大。因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事業,家長并不能通過這種形式學到系統的教育知識,所以這種附帶性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4.各種形式的教育難以形成合力。教育資源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而教育資源要想形成合力就必須通過整合。目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教育的價值觀、內容都需要整合,政府的缺位使教育資源難以得到整合,所以才會出現雖然資源豐富,但實際作用卻并不明顯的現象。為了克服這種自發零散狀態引發的種種缺陷,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切實落到實處,進而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必須尋找出路,改變這種狀態,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常規化。
四、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
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就是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從目前自發零散狀態提升為有政府職能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的系統化、制度化、常態化的常規教育。在管理層面走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之路。
(一)設立專門家長教育機構,由專門部門管理,而不依附于學校等其他主體
目前的家長教育機構基本是以學校為主體承辦的家長學校,這樣的家長學校容易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染上應試教育的色彩,專門設立的家長教育機構由專門部門管理可以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設立的專門機構可以由教育部門或者婦聯等其他部門的專人管理,也可以由專門培養的家庭教育導師管理。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課程以及家庭教育問題咨詢和幫助,甚至可以舉辦家庭親子活動等。
(二)家長教育指導師專業化和職業化
1.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師專業化的崗位資格認證制度。實施家長教育指導師的資格認證制度,是克服當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狀態的缺陷、確保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正是由于指導師沒有進行資格認證,他們沒有形成一個系統、規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各持己見,各成一家之言,因而也給家長帶來了不少困惑。許多家長在眾多的所謂的專家觀點中迷失了方向,只能是獲取零散的很不明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實施家長教育指導師資格認證制度,將改變這一零散、自發的現狀。
2.在大學設置相關專業,專門培養家長教育指導師。資料顯示,在歐美國家每300人就擁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全美國擁有80萬名家庭教育指導師,而目前我國擁有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專家不到2萬人,市場需求具有極大潛力。在大學設置這一方向的專業,一方面是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提供專業化的人才,更好的為我國教育事業服務;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寬專業選擇渠道和就業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三)家長資格化
在全社會范圍內推進做家長也需要家長培訓證書的家長資格認證制度。馬克思說,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門職業。做家長也要具備資格證書,這一做法已經在許多國家中實施,目前我們國家也應該逐步推行這項證書制度,并且明確家長資格證的獲得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根據子女所處的年齡段及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常規化培養分為7個階段,分別是準父母培養階段、學前兒童父母培養階段、幼兒園至三年級父母培養階段、三年級至六年級父母培養階段、初中父母培養階段、高中父母培養階段、大學及以上父母培養階段。因為每一階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和需求不同,所以也對做父母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家長在每一個階段都要取得相應的家長資格證。
(四)課程設置與管理
針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我們對專門培養家長教育技能的課程設置與管理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1.課程設置。第一,根據子女所處的年齡段及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常規化培養分為7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第二,為了適應不同家長多樣化的需求,將每一階段的課程設置分為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必修課程是針對同一階段的所有爸爸媽媽而設置的,內容是一些基本的教育孩子的價值觀和教育方法。選修課程針對爸爸與媽媽的不同和每個家長的區別進行多樣化的設置,給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選擇。2.課程管理。第一,采用學分制,在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每一階段規定爸爸和媽媽分別應修夠具體的必修課的學分和選修課的學分。第二,采取家長資格認證制度,家長只有在每一階段修夠所要求的學分,才可以取得相應的家長資格。
作者:李金梅 吳永平 楊凡 洪葉 江綺穎 單位:廣州大學
參考文獻:
[1]范辰輝,彭少峰.現代親職教育:發展現狀與未來取向———社會工作介入初探[J].社會福利期刊,1994-2014.
[2]趙剛主編,家長教育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3]李俊.家長教育培訓研究:從家庭教育到家長教育(下)[J].成人教育,2008,(262):12.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