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對景觀設計的認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景觀設計室內景觀現代景觀文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鋼筋混凝土建筑的方盒子以各種形式豎立在城市空間當中,并且建筑物空間環境里的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共同發展,但是人們逐漸意識到鋼筋混凝土已無法表達空間里的全部內容。室內景觀的出現把建筑空間環境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以達到建筑空間環境的生態化和承載文化的內涵,并起著關鍵作用。
1.景觀的設計發展歷程
景觀環境設計的研究范圍極為廣泛,它涵蓋了自然、社會、科學、現代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景觀設計的一般含義“從古至今人類為了適應和改變其生存條件,而有意識地去進行的環境改造活動”,只要是符合此條件范圍之內的環境改造活動,都可以將其稱之為景觀設計。一般認為景觀設計有東方、西方、歐洲三大體系,東方景觀設計體系以中國為代表,日本、朝鮮及東南亞等國家受其影響較大。東方景觀設計體系主要以自然山水,植物與人工山水,植物與建筑相組合等藝術表現為特色。雖然歐洲國家的景觀設計風格各有不同,但是它們的景觀布局形式基本相似,即均采用以規劃式景觀布局為主,自然景物配置為輔的藝術表現為特色。
2.景觀設計體現的功能性
2.1使用功能
景觀環境設施的使用功能是所有景觀環境功能構成中的首要方面。景觀環境中的任何一種設施都是以能夠滿足人們一定的功能需求或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存在,否則它將失去自身的價值。
2.2精神功能
景觀設計是一門極為復雜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僅與自然科學和技術問題相關,還與人們的生活和社會文化非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人們對景觀環境的精神要求,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需要基礎上的客觀產物,應根據人們在某一處的感情需求、審美能力、文化水平、地域或民族特征等方面去進行分析,使置身景觀環境中的人們能夠充分享受多方面的精神滿足。
2.3美化功能
從景觀設計的美化功能體現來講,應當放到一個重要位置來分析,其中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之間所發生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轉換的關系,主要是通過意境的表達來給人們美的享受。
2.4安全保護功能
概括地講,景觀環境的保護功能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認識和理解,一方面景觀環境的建設對其周圍的生態進行有目的的保護,另一方面通過景觀環境的設計而避免人們在活動時給周邊環境帶來人為傷害或者周邊環境給人帶來的自然危險。
3.室內景觀的形成概述
當今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工業化進程迅猛發展,綠色空間的不斷減少,使人們渴望在室內空間中能夠設置花草、山石、水體、小品等景觀供賞玩,休息。
正因為有人對室內景觀的向往,所以現在許多大型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把只能在室外見到的山石、水體、花草、樹木引入或借景入室,并且成為一種潮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崇尚。室內景觀我們可以認為是依附于建筑、景觀和室內空間,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及協調的一個概念。室內景觀就是把室外景觀中的自然景物和人造景物直接或借景的手法將其引入室內空間,從而形成室內景園和室內庭院。由此而見,室內景觀有很大的延展性,它可以包括在建筑內部封閉或者敞開的庭院景觀,也可以是雖然不在建筑內部但是與建筑體有著很密切聯系的庭院景觀。筆者論述的是廣義上的室內景觀的概念。
4.中國與西方室內景觀發展史概述
4.1中國室內景觀發展史概括
依據中國古代史料記載,在距今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盆栽植物來裝飾居住空間的先例,這也成為世界最早的室內植物景觀。在東漢及唐宋時期,用盆栽植物、山石等自然材料來裝飾室內空間已經很普遍了,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園林文化的發展與影響,許多官商、文人開始把室外的山石、植物等,移入室內空間中,制造出小型的室內景觀并且在當時也成為一種風氣,但是由于當時建筑結構的限制,只能制造出小規模的室內自然景觀。
4.2西方室內景觀發展史概述
西方室內景觀的雛形就是滿足室內觀賞和栽培植物而設置的“溫室”,也可以說,西方室內景觀就是以植物所展開的,從古希臘簡單的室內栽植花卉到古羅馬時期在封閉式的中庭建筑中用植物來裝飾迎賓入口,都是簡單地將植物作為一種室內景觀主要元素,目的就是用于觀賞。文藝復興帶動了西方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人們開始把溫室的技術運用到庭院中,在此時期的庭院規模很大,室內庭院里開始具有溫室一樣的加熱系統,在室內庭院中可以種植瓜果蔬菜,而且可以招待客人,室內庭院在功能上有了很大飛躍。
5.現代景觀文化在室內景觀中的表達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景觀設計師開始探索新的景觀設計方式,在現代藝術和現代建筑不斷發展中和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景觀設計開始不斷相互交流、融合。現代派藝術和現代建筑思想開始形成,并且生態與文化的結合,成為現代景觀的主要思想,在這樣新的形式下現代景觀設計手法也不斷運用到室內景觀設計當中,使室內景觀更加具有現代氣息。
6.室內景觀生態原則
當生態學進入景觀設計當中,使景觀設計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并且影響到景觀外形。景觀設計不再保持原有的形式,而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許多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原則,這些原則可以涉及每個設計,無論設計中應用這個原則多還是少,都可以被人們稱為“生態設計”。生態設計在世界領域內被人們所認同,所以在室內景觀設計中應考慮生態設計原則。
7.總結
在這個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無論是室外景觀還是室內景觀,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都以各種形式體現出人們的多種需求,而室內景觀離我們生活更近一步,所以室內景觀的發展將會得到更多形式的發展與變化空間,讓我們與自然不再有鋼筋混凝土的隔離,因此,人類回歸自然將是永遠的主題。
參考文獻:
[1]張大為,尚金凱.景觀設計.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12.
[2]史明.景觀藝術設計.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4.
關鍵詞:工業園區景觀規劃景觀設計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新型的工業園區設計已經轉變為系統化的建設模式,打造生態工業園,為企業的生產和員工的生活創造一個優美的環境,建設“園林式園區,花園式工廠”,營造一個優美、舒適、安全、協調、統一、多樣、人文的高品質廠區景觀環境,在保證企業各部門運作的同時更好地展現企業文化內涵,提升企業形象,使園區景觀設計成為企業宣傳的一個重要途徑,達到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這已成為社會的共識。
1、景觀設計的基本理念
人的需求應該放在景觀設計的第一位;利用自然條件展現特色;保護和發展歷史文化特色;著眼于長遠,克服急功近利思想。
1.1景觀設計的要素
景觀設計的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道路,水體,鋪裝和設施景觀。
1.2景觀設計的方法
景觀設計的方法包括構思、構圖、對景與借景、添景與障景、引導與示意、滲透和延伸、尺度與比例、質感與機理、節奏與韻律。
1.3景觀設計的終極目標
景觀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融合了工程和藝術、自然與人文科學的精髓,創造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居住環境,幫助人們塑造一種新的生活意識,更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它的最終目的是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創造和諧。
2、景觀設計原則
2.1 “以人為本” 體現人為生態
園區內綠化景觀設計要形成“以人為本”的優雅高品味工作環境空間,提升環境優化重工業園區氛圍的功能。利用園區文化資源,塑造園區特色,弘揚園區文化,展現園區內涵,構建富有文化底蘊的園區。
2.2 “以綠為主”體現自然生態
植物配置要豐富多彩,強調植物的造景功能和適用功能,突出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創造春花爛漫、夏蔭濃郁、秋色斑斕、冬景蒼翠的四季美景。要求喬木和灌木、常綠和落葉、闊葉和針葉樹相結合,最大限度提高綠視率。
2.3 “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根據園區整體建設方案所表達的建筑形式,研究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強調將建筑融入環境,建筑與環境相互襯托,統一和諧,交相呼應,相得益彰。在綠化樹種的選擇上要實地擇樹,該地區為堿性土壤,適宜栽種的樹種較多,在樹種的選擇上要考慮季相的變化。主、次干道行道樹各成特色。南北主軸植物種植要簡潔規整,既要有莊重的氣氛又不失活潑大氣的效果。
3、景觀設計方法
景觀設計是多項工程配合相互協調的綜合設計,就其復雜性來講,需要考慮交通、水電、園林、市政、建筑等各個技術領域。各種法則法規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體的設計中,運用好各種景觀設計要素,安排好項目中每一地塊的用途,設計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質的、滿足客戶需要的、比較適用的方案。景觀設計中一般以建筑為硬件,綠化為軟件,以水景為網絡,以小品為節點,采用各種專業技術手段輔助實施設計方案。
4、景觀設計的生態設計觀
生態設計觀念或結合自然的設計觀念,已被設計者和研究者倡導了很長的時間,隨著全球化帶來的環境價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態設計觀必然有進一步的發展,可以將其概括為:
4.1不僅考慮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將設計作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環的一個手段,充分體現地域自然生態的特征和運行機制;
4.2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設計中盡量避免對地形構造和地表機理的破壞,尤其是注意繼承和保護地域傳統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觀;
4.3從生命意義角度去開拓設計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體現了生命優于物質的主題;
4.4通過設計重新認識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建構更好的生態倫理。
4.5具體說就是:以“生態”為切入點展開,遵循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的原則,充分利用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質地進行構圖,并通過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變化,使之成為一幅活的動態構圖。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尊重植物生態特性,通過喬木與灌木、常綠與落葉的合理搭配,建立景觀優美、結構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植物配置不但講究層次、厚度、色彩,還從功能角度出發,使喜陽、耐陰、喜濕的植物各得其所,同時兼顧考慮植物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材料,從而達到以最少的植物、最優化的配置方式來烘托周邊環境,創造豐富、自然地四季植物景觀。
4、景觀設計的人性設計觀
全球化是人類推動的,人類是世界的主體,是技術的掌握者、文化的繼承者、自然的維護者。景觀設計觀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義,超越功能意義設計,進入到人性化設計。具體包括:以人為本,設計中處處體現對人的關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環境行為模式獲得使用者的認同;呼應現代人性意義,對人類生活空間與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與人類的多樣性和發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變化和內涵的多義性。
工業園區一般遠離城市中心區,工業區內要充分考慮完善園區工作人員生活相關的商務會所、住宅、購物店、餐飲娛樂健身場所、醫院、學校、公園等。道路景觀上增添人性化的景觀休憩廣場、街頭小游園,極大的豐富了園區道路的趣味,彌補工業機器生產的冷漠感。
關鍵詞:園林意境;景觀空間設計;啟示
文人園林起源于自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的解放促進了藝術領域的開拓,造園活動開始興起。我國古代文人雅士受到當時社會思潮的影響,文人雅士營造的私人宅院,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寄情山水、隱居山林、尋找世外桃源的思想,讓文人對居住的宅院有著獨特的設計,在私家園林創造美景,營造一種精神意境。古代文人園林體現了古人“隱逸”的思想,文人利用園林來進行藝術創造塑造自己心中的理想,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文人園林崇尚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對于當前的景觀空間設計理念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
1文人園林意境同景觀空間設計的聯系
文人園林的意境是文人思想的寄托,通過文人園林,可以看到文人內心的無奈,同時可以看到文人對山水、自然美景的追求,文人園林體現出東方景觀設計的獨特意境———與自然相融合。研究文人園林的意境并非是對古人生活模式和心態的向往,而是感悟其中的東方氣質,那種追求融入自然的意境,利用有限的空間營造無限的精神意境,實現人、自然、空間的整體融合,文人園林的空間營造手法值得當代設計師借鑒。將古代文人園林景觀的意境同現代景觀設計理念相融合,在景觀空間設計中更多的追求自然品味,減少瑣碎、華麗、庸俗、堆砌的裝飾,力求運用一石一木來傳達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利用有限的空間營造無限的美感。
2文人園林意境對當代景觀空間設計的啟示
2.1造園手法上的啟示
在造園手法上,文人園林在造園手法上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小的景觀,來展現出園林的空間層次,這種造園手法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區域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而且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也開始注意到這一點。文人園林對于上下和遠近的把握十分得當,既有“仰則觀象于天,俯則取法于地”又有“百尺為形,千尺為勢”,可以看出其中對上下遠近的空間把握。例如北京的香山飯店,正是采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貝聿銘將山石、湖水、花草、以及樹木與飯店白墻灰瓦式的主體建筑設計的相互映,使得整個飯店高低錯落,院落相間,而且其廣場式的前院、內院式的大堂、以及建筑后花園,不僅增強了空間序列的連續性,還營造了庭院深深的韻味。
2.2美學觀念上的啟示
文人園林在美學觀點上,強調園林的“形”而非“型”,所謂的“形”可以將其理解為影子,影子因為不同輪廓而形成不同形狀,“形”屬于物我合一。文人園林通過門窗、假山、隔扇、花窗等,光影交錯使人產生虛幻的意境。這種虛幻交替的意境可以用于當代的空間設計中,例如蘇州博物館的主要景觀空間,中庭,其通過鋪裝、植物等景觀材料與石景、水景,亭臺等景觀細部,共同形成了一個將中國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的景觀空間,入口處大廳廳門由兩邊半圓造型而成,相當普通的幾何圖形,用簡潔的白與標準灰兩色的和諧搭配,高貴而大氣。同時采用了現代材料鋼材和玻璃,沒有任何傳統的磚墻和瓦,有時尚感,充分體現了文人園林的意境。
2.3空間功能上的啟示
文人園林在空間功能上,不僅滿足了私密性的特點,同時文人園林還有著可居住、可游玩、可觀賞的特點。例如,古代的建筑中,樓、臺、閣、亭、廊等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開敞,被稱之為“廳空間”,這是文人園林的主導形式,可以很好地滿足文人看與被看的審美情趣。這種“廳空間”的建筑形式,可以被當代的景觀空間設計所借鑒,在房屋的中間設計庭院,建筑圍繞庭院而作,人們在園林中可以實現與自然的融合,自然成為人們的審美主體,建筑成為自然景觀的配角,讓人們實現精神上的放松。現代景觀空間設計可以借鑒文人園林的空間處理方法,實現在有限的空間內,產生時間和空間的虛幻感,打造無限的空間意境。此外,現代景觀空間設計在注重景觀的整體布局時,還需要注意細節的處理,例如,山水、樓亭閣、匾額、詩詞等,做為現代設計師更應該注重這些細節處理,為人們打造耐人尋味的現代園林景觀。
3結語
文人園林體現了古代文人對于山水美景的向往,追求人與自然融合的意境,文人園林的設計是文人思想的產物,利用簡單的景觀來營造豐富的空間層次。如同中國的圍棋文化,雖然只有簡單的黑白雙色,但是通過黑白的組合產生驚人的變化,因此,在當代景觀空間設計時,可以借鑒文人園林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通過景觀和空間的設置,展現出人與自然的融合,給人一種豐富的層次感,提升景觀的美感。
參考文獻
1易奕.淺析文人園林“意境”對當代空間設計的啟示[J].藝術科技,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