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省農業系統視頻會市長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同志們:
今天的視頻會議,是經省政府同意召開的。當前,農時季節催人,任務緊迫,時不待我。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全國農業廳局長座談會精神,分析當前農業形勢,安排下半年重點工作;動員全系統干部職工迅速行動起來,全面推動完成各項重點任務,確保實現全年農業發展目標。剛才,同志傳達了全國農業廳局長座談會議精神,請各地認真學習,抓好貫徹。
下面,我講兩點意見。
一、上半年農業平穩較快發展,成績的確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面對歷史罕見的四季連旱、局部旱澇急轉、市場異常波動的不利影響,全省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個主題,以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為契機,堅持科技抗災奪豐收,狠抓惠農政策落實,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產業化經營,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農業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體現在“五個最”: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工作歷年最好,全社會合力支農的氛圍歷年最濃,直接參與農業工作的人數歷年最多,爭取到中央抗災專項資金數額歷年最大,農業部門的社會地位歷年最高。全省農業在大災之年經受了考驗,積累了經驗,創新了方法,保持了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為完成全年目標、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奠定了較好基礎。上半年的工作,主要有這么幾個顯著特點。
(一)夏糧實現連續八年增產,油菜籽產量保持連續16年居全國第一,種植業生產得到穩定發展。馬鈴薯產業成為當前農業生產新的增長點,面積穩定擴大,近兩年累計增加73萬畝;效益逐年提高,今年馬鈴薯畝平收益達到1288元,增加157元;兩年累計增產近4億斤,為夏糧增產豐收作出了貢獻。據最新統計數據,去冬今春新發展馬鈴薯42萬畝,占夏糧增加面積的77%;全省夏糧總產85.2億斤,增產1.05億斤;其中馬鈴薯增產1.28億斤。小麥受干旱影響,占種植面積10%的坡地和沙丘地減產較多,平原和水源條件較好的崗地由于抗旱措施到位,病蟲防控到位,單產基本持平,總產增加3400萬斤。油菜由于播期遇到連陰雨,加上高溫干旱,面積、單產、總產均出現下降,預計總產4408萬擔,減產5.24%。春夏播作物面積擴大,預計全年水稻面積3075萬畝,增加16萬畝;玉米面積810萬畝,擴大13萬畝;棉花面積擴大25萬畝,達到745萬畝,目前長勢良好,普遍好于去年。
(二)“菜籃子”產品市場行情較好,生產效益顯著提升,為促進農民增收、確保有效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積極開展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快發展城郊蔬菜和設施栽培,蔬菜保有面積穩步提升,有效應對春季蔬菜滯銷和市場異常波動的影響,產量和效益“雙增”,預計蔬菜總產1650萬噸,增加70萬噸,價格同比上漲12.6%。春茶因災開園推遲,量減價增,產量減29%,鮮葉均價上漲20%。畜牧業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加快,重大動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主要畜產品價格高位運行,各地畜牧業的發展熱情和養殖效益明顯好于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1958萬頭,同比增長5.3%,均價上漲68%,規模養殖生豬每頭利潤在300元以上;雞蛋價格上漲25%,活雞價格上漲20%,每只蛋雞利潤21元,農民靠畜牧業人均增收200多元。水產業在困難中前進,精養魚池改造加快,完成33萬畝改造任務,占年度的80%,規模養殖新增50萬畝,比例達到76%;受嚴重干旱影響,養殖面積和產量下滑,水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大宗魚類價格上漲12%,名特優上漲30%。
(三)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加快,實力不斷壯大,產業化經營發展勢頭較好。各地加快實施農產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把推進產業化經營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建設大園區,培植大龍頭,培育大品牌,發展勢頭超過預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4月,我省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1819億元,居全國第9位,在中部居之后居第2位,同比增長46.3%,增幅排在之后,居全國第2位。全國50強糧食加工企業中,前15位我省占4家,。據我廳對重點龍頭企業監控情況顯示,農業各行業企業銷售收入均保持較高增幅,尤其是生豬養殖加工企業增長最快。上半年,44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46億元,同比增29%,稅后利潤8億元,增26.8%,其中生豬養殖加工企業銷售收入增長62.3%,稅后利潤增長56%。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加快,達到1.49萬家,新增2307家。農產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創匯5.9億美元,增長42.6%。
(四)監督抽檢力度加大,監管責任進一步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全面落實國務院的部署,有序推進“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明確動物疫病防控責任,保持了全省清潔生產、無重大疫情發生。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荊楚行活動,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穩定,抽檢結果為歷年來最好。繼續完善鮮活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啟動縣級政府所在城區蔬菜和豬肉市場準入工作。認真開展農產品例行監督抽查,上半年,與農業部一道共開展了3次農產品質量抽檢,涉及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樣品1045個,監測合格率98.5%。其中蔬菜合格率95.7%,水產品合格率97.6%,水果、食用菌、茶葉、畜禽產品合格率均為100%。
(五)農業發展方式不斷創新,試點、示范和推廣效果較好,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組織百萬農機鬧春耕活動,用好中央5.5億元的補貼資金,充分發揮農機在春耕、春種、夏收、夏管中的重要作用,小麥、油菜的機收率達到86.1%和17.6%。早中稻機插率超過20%。針對農村戶用沼氣使用存在的問題,積極調整沼氣投資結構,支持建設沼氣工程,開展沼氣春季服務行動,提高沼氣后續服務能力。針對春夏的嚴重干旱,大力推廣早、中、晚稻集中育秧技術,搶住了季節。針對農村缺少勞力的情況,大力推廣輕簡栽培技術,保證了春播進度。針對農村“有人無田種、有田無人種”的問題,積極創新經營體制機制,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每個縣市抓1-2個典型合作社,帶動效應明顯,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有序進行。上半年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3462元,同比增長21.6%,比全國快1個百分點,增速同比提高8.2個百分點。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實現今年農業發展目標,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有些不確定因素仍然難預料。一是保全年生產目標的壓力很大。我省糧食增產的力在夏糧,穩產的基礎在秋糧。今年夏糧只增產1億斤,盡管秋糧面積有所增加,但是目前氣候條件難料,保全年增產4億斤的困難重重。油菜籽生產,全國是增產的,而我省總產減2.2億斤,靠“以秋補夏”實現全年油料增產,希望不大。這里,我簡要通報一下夏糧夏油生產情況。根據省調查總隊的數據,夏糧減產的有3個市州,其中市減0.7%,市減10.3%,神農架減16.8%;減產最多的是市,減產1.37億斤;增幅最高的是市,增18.2%;增產最多的是恩施州,增1.04億斤,增15.5%。油菜籽增產的有6個市州,其中市增13.4%,恩施州增2.3%,市增1.9%,州市增1.6%,黃石市增1%,天門增0.8%;增產最多的是市,增1萬噸;減產較多是,市減產1.1萬噸(減9.4%),市減產1.5萬噸(減7.8%),市減產1.1萬噸(減7.7%),市減產2萬噸(減7.2%),孝感市減產1萬噸(減6.8%),市減產5.5萬噸(減16.3%)。從公布的數據看,夏糧增產不多,夏油減產較多。出現這種狀況,有災害的嚴重影響,有農民積極性不高的影響,也有我們工作上的問題。特別是油菜生產,有的優勢產區,如東沿江地區,冬閑田不減反增,面積減少較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二是災后復產任務重。今年先旱后澇,旱澇急轉,抗災形勢嚴峻。僅6月中旬兩場暴雨,農作物受災925萬畝,絕收24萬畝;水產受災366萬畝,漁業生態破壞嚴重,損失成魚13.6萬噸、魚種3.75萬噸,少繁育苗種95億尾,水草損失294.5萬噸。恢復產能壓力很大。三是重大動植物疫病蟲害威脅大。7、8、9月是重大動物疫病的高發期,也是開展農作物病蟲防治的關鍵期。前期干旱時間長、氣溫持續偏高,水稻螟蟲、稻飛虱基數高,近期持續高溫,病蟲呈現出大發生態勢,“蟲口奪糧”任務很重。四是生產成本上漲較快。我廳監測,上半年主要農資價格全面上漲,種養成本大幅上升。6月底,尿素、碳胺、飼料同比上漲都在20%以上。農機耕整費用每畝增加20元,規模養殖場生豬成本上漲41%。五是市場風險難預料。生豬、蔬菜價格波動加劇,結構性、區域性、季節性供求矛盾突出,給發展生產帶來在的風險。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抓住薄弱環節,周密謀劃措施,全力以赴鞏固農業發展的好勢頭。
二、貫徹落實同志在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扎實做好下半年工作
最近一段時期,省委、省政府以及農業部就當前形勢、做好下半年工作召開了一系列會議,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毫不含糊抓好落實。當前農業發展的確面臨一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但是更應看到,發展困難期正是調整工作思路、優化農業結構的機遇期,正是變壓力為動力、拓寬發展空間的黃金期。比如說,生豬產業,去年上半年效益大幅下滑,養一頭豬虧損60多元,全國很多地方出現了棄殺母豬的現象,而我省審時度勢,逆勢而上,加強引導和支持,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去年生豬出欄數躍居全國第5位,萬頭豬場439個、全國最多,產值達到603億元,成為農業最大的產業;今年上半年,全國生豬供求出現緊張,而我省生豬出欄數穩定增加,成為全國生豬調出最多的省份,不僅保持了生豬產業持續快速發展,而且為穩定市場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再如,水產業,去年針對水污染以及養魚與用水的矛盾問題,果斷調整思路,主攻提高精養魚池的標準和產出水平,加大改造力度,精養面積超過70%;今年盡管遭遇大旱,對洪湖等地的魚池生產影響大不,漁業主產區的產能恢復較快,為保目標打下很好的基礎。因此,全省各級農業部門、農業各個產業主管部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把握機遇,冷靜觀察,化“危”為機,主動應對各種風險,把困難之時作為新一輪大發展的契機,把危機之刻作為創新工作的起點,促進農業強省建設。
下半年的農業工作,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在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扣糧食增產4億斤、農民收入增長8%的目標,堅持抗大災奪豐收不動搖,力爭大災之年實現農業保位爭先,促進農業穩定發展。這里,我重點強調以下四個方面:
(一)抓好水稻生產,奮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抓好糧食生產是農業部門的首要職責。確保糧食增產4億斤,是省委、省政府今年對我們農業廳目標考核的約束性指標。我省糧食生產,秋糧占80%。糧食生產還要增產3億斤的重擔就壓在秋糧上,壓在中稻、晚稻上。因此,奪取全年糧食豐收,關鍵在秋糧,重頭在水稻。從各地農業部門上報的情況看,全省中稻、玉米播種面積是增加的,正在栽插的晚稻面積預計也是穩中有增。但是,影響秋糧、特別是水稻生產的威脅很多,面臨水旱災、病蟲害、干熱風、寒露風等關口。各地要抓住時機,大力實施2011年糧食增產行動計劃,突出重點環節、重點技術、重點措施,一招不失地抓好以水稻為重點的秋糧生產的各項工作。年底,省農業廳將對各地糧食生產情況進行考核。
一是組織好晚稻搶插,力爭面積明顯增加。搶時收割早稻、及早騰茬是晚稻生產保栽插面積、保適期栽插的前提。各地要組織好農機作業,發揮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和大戶的作用,擴大機收、機耕、機插的面積,做到早稻成熟一片、收獲一片,晚稻田耕整一片、晚稻秧栽上一片。要千方百計擴大“雙季晚”面積,早稻田全部種上晚稻,水源較好的西瓜田、蔬菜田要應插盡插,力爭晚稻面積有一個明顯增加。各地的晚稻面積只能增、不能減,這是今年糧食生產考核驗收和農業系統年終評優的一個硬指標。
二是加強水稻等作物的田間管理和技術服務。當前,正是中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要依托高產創建活動,組織各級的農業科技人員,開展巡回技術指導,加強田間管理,對每個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提出針對性的技術措施。特別是要抓住7、8、9三個月病蟲防治的黃金時期,加強監測和預警,積極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堅決打贏“蟲口奪豐收”的攻堅戰。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及時預警信息,科學指導防災減災,特別注意防范中稻受“干熱風”的影響。近期,北地區干旱嚴重,農業部門要爭取支持,加強技術指導,努力把損失降到最小。
三是及早謀劃好秋冬農業開發。這幾年的夏糧增產,秋播馬鈴薯功不可沒。今年油菜減產,危及“油菜生產第一大省”的地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秋播油菜面積沒落實。我省冬閑田常年500萬畝,目前農產品價格普遍較好,開發秋冬農業力很大。只要政策宣傳到位、工作措施抓到位,擴大夏糧、油菜、冬季蔬菜的面積完全是有可能的。我們正在研究制定扶持秋冬種生產的激勵措施。對長期秋冬拋荒面積大、空閑田多的縣市,實行掛牌督辦,落實責任制。重點是、、和孝感等地。省廳將組派督辦組,一名廳領導帶領一個機關處室、一個事業單位聯系一個重點縣,確保今年秋冬種面積明顯增加。
(二)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為農民增收多做貢獻。目前,豬禽、水產、蔬菜等鮮活農產品價格普遍較好。各地要抓住機遇,優化結構,采取措施,促進平穩發展,保障市場供應,提高生產效益。
畜牧業,要認真落實貫徹落實國務院出臺的穩定發展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組織四級聯創活動,引導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和水平。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推進無規定疫病區建設,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強化生產監測與信息,引導養殖戶合理填槽補欄,積極應對生豬等產品的價格大起大落。
水產業,要發揮好中央漁業救災和生態修復專項資金的作用,全面抓好抗災復產工作,抓緊魚苗投放、魚苗繁殖,抓好結構調整、生產管理,抓實生態修復、產銷對接,繼續大力推進精養魚池改造和健康養殖,力爭大災之年保目標、保增收,千方百計保住“全國第一淡水養殖大省”的位子。
蔬菜和園藝產品,要抓住“伏缺”和秋冬種兩個關鍵時刻,調整產品結構,走精細化、設施化、品牌化、高效化的路子。以標準園創建為抓手,抓好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產品的生產,壓減大路貨,提高效益。特別是蔬菜、柑橘,要強化產銷信息監測預警,抓好產銷對接服務,提高流通效率。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把工作重心放在鮮活農產品上,一手抓執法監管,深入開展“瘦肉精”等專項整治,努力消除風險隱患;一手抓監管能力建設,加強監測和風險評估,加大監測抽檢的力度,努力提升監管服務水平,確保我省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一個較高水平。
(三)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競爭能力。這幾年,我省農業各項工作中發展最快、進步最大的是產業化,但與先進省份相比,讓人憂心的、差距最大的也是產業化。這項工作,涉及農業全局,是做大做強現代農業、建設農業強省的關鍵的關鍵。書記在省委會議上講,民以食為天,食品加工是天字號產業,是永恒的“朝陽產業”,是我省最大的“富民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中之重是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食品加工業,多出亮點,多出品牌,多出龍頭,讓全國人民吃糧、食油、品味、喝水。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書記的講話精神,把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當前農業工作“重中之重”、作為農業工作的“牛鼻子”來抓,明確目標,強化措施,強力推動。下半年主要抓三項工作:一是要評定一批省級龍頭企業,淘汰一批、補充一批;二是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召開一次高規格的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研究落實書記的指示精神的具體措施;三是表彰糧食、油料、果蔬、茶葉、畜禽、水產品等六大行業的10強大龍頭,努力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的行業領軍企業。后段時間,我們將組織專班研究產業化支持措施,各地、各行業要早做準備,推出地方的特色,打造地方的優勢,提升地方的競爭力。要積極配合組織好第九屆農交會、農博會和香港展銷會等活動。
(四)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步伐??倳浽诳疾鞎r,要求推進農業強省建設。這是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殷切希望,也是中央對我省明確提出“農業強省”的目標定位。農業強省要強在糧食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強在農產品加工、強在農民增收、強在新農村建設上。農業強省的核心內涵和主要標志可以概括為“一大三高”:一是農業規模大,農業產值、農產品增加值、大宗農產品產量和人均占有量處于全國前列;重要的農產品輸出省;優質農產品占主導地位。二是農業產業體系融合度高,建成穩定的糧棉油業、高效的園藝業、特色的畜禽業、一流的水產業、先進的加工業、活躍的服務業;農業“六次”產業化效應凸顯,農業產業內部、農業一二三產業之間的協調性顯著增強。三是農業現代化程度高。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以及農業科技貢獻率、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居全國領先水平。四是農業經濟效益高。農業成為出口創匯的重要增長點;農業產出水平較高;農民人均收入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下一步,我們重點實施“”工程,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農業現代化“強省之路”。即突出“一個主題”,就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偏重數量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由主要依靠資源占用和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和農民素質提高轉變;確?!皟纱笕蝿铡保褪潜U瞎┙o,農民增收,主要農產品人均占有量、農民人均收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做到“三個提高”,就是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推動“四個促進”,就是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⒓s化。實現“五個一批”,就是做強一批高效農業,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壯大一批農業市場主體,推出一批農業改革試點,建設一批特色農業強市和強縣。各地要按照這個總體思路,抓緊謀劃,抓好對接,上下齊動,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步伐。
最后,我再強調三個問題。一是關于沼氣建設。這次“三萬”活動問卷調查反映,戶用沼氣利用情況不理想,按照省里要求必須迅速進行整改,重點是調整投資結構,提升服務水平。今年中央壓減投資,我省努力爭取,投資總額與去年持平,最近已陸續下達,主要用于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發展集中供氣。秋冬是沼氣建設的關鍵期,各地要倒排工期,加強質量監督,改進服務方式,確保完成新增25萬農戶用上沼氣的目標,兌現今年省政府對全省農民的莊嚴承諾。二是關于種業發展。今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作物種業大會,出臺了種業發展“新政”,這是我國農作物種業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充分顯示種業的戰略地位和極端重要性。我省種業科研實力較強,但是各自為政、自立山頭、分散經營,市場競爭力不強。水稻、棉花、小麥、蔬菜、玉米等大宗產品種源控制力不強。省里正在研究制定我省種業發展政策措施,重點是加強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推動種子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幾家核心競爭能力強、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集團。三是關于政策項目資金使用。今年中央、省兩級對農業的專項資金增加了不少,切實管好、用好的任務很重。各地要加強監管和規范使用,確保不出現重大違規違紀的行為,不出現因個別地方的問題引發中央對項目制裁的事情。市縣兩級農業部門特別是縣一級,要認真執行國家的政策規定,按法定程序運作,按法定用途使用,主動接受監督,做到不套取、不挪用、不截留,確保資金和干部“兩個安全”。省委、省政府已組成由省紀委牽頭的惠農政策督查專班,正在各地暗訪抽查。各地以縣市為單位迅速組織自查自糾,省廳將組織重點抽查。
同志們,做好下半年農業各項工作,時間緊迫,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希望全省農業系統干部職工積極行動起來,堅定信心,再鼓干勁,再加措施,狠抓落實,扎實工作,為全面完成今年農業發展目標繼續不懈努力!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