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城鎮景觀設施氣候適應性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川建筑雜志》2014年第四期
1.1服務人群較廣、流動性大旅游吸引大量的流動人口進入小城鎮,小城鎮基礎設施需要同時滿足本鎮居民及外來旅游者的需求。使用人群根據旺季與淡季變動性較大,基礎設施規劃設計的彈性要求更多。
1.2生態性要求高游客活動對良好自然條件的干擾大于其他類型小城鎮,造成環境的負荷比一般小城鎮大?;A設施在環境修護上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不破壞小城鎮的旅游景觀結構的同時保證旅游小城鎮生態可持續發展。
1.3獨特的地域旅游吸引旅游小城鎮具有鮮明的城鎮風格,景觀資源的獨特性較高,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必須與城鎮風格、景觀特征高度契合,保證城鎮的整體風貌,對于景觀與服務相結合有較高的要求。
1.4“小而精”的高效率設計小城鎮在空間尺度上相對較小,基礎設施對協調人口、交通以及工業的壓力相對較弱,在城鎮空間的覆蓋度上更具有針對性。針對資源消耗、能量使用、建設規范等,要求旅游小城鎮擁有高于一般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需要“小而精”的高效率設計。
1.5經濟回報高旅游發展能帶動城鎮各方面的經濟發展,旅游業的可觀收入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旅游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很大。由于城鎮空間尺度相對較小,投入先進理念和技術的基礎設施的實施可能性增強。加上旅游產業帶來的大量收益,對于旅游小城鎮的發展來說基礎設施的投入回報率更高。
基于旅游小城鎮景觀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殊性,本文根據其旅游開發及資源保護要求,基于生態游憩與氣候適應性原則,把旅游小城鎮的景觀基礎設施分為:交通景觀基礎設施、雨洪景觀基礎設施、綠地系統景觀基礎設施、康樂游憩景觀基礎設施四大類。
3平樂古鎮中景觀基礎設施的氣候適應性分析
3.1概況及氣候特征平樂鎮位于四川成都市西南所轄邛崍市境內西南部,鎮域內山、丘、壩兼有,屬淺丘型地貌。景觀資源豐富,古色依然,老景猶存,極具川西風情。所處中緯度內陸熱帶濕潤氣候區,屬于我國冬冷夏熱的濕潤氣候區域,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雨量1136mm,無霜期280d,年平均日照時為1104h,全年氣候溫和,降水量豐富,日照充沛。盛行東南風,得天獨厚的小盆地氣候,選址依山傍水。白沫江自西向東穿鎮而過,流入南河,自然植被覆蓋良好。
3.2滲透防洪的雨洪景觀基礎設施設計平樂古鎮中白沫江自西向東穿城而過,河流上游擁有良好的自然植被緩沖,作為主要的旅游景觀資源,白沫江貫通城鎮主要區域,流向與盛行風平行?;诮邓畾夂虻倪m應性,重點考慮防洪排水的要求,河流景觀設施通過軟質自然河道的景觀再生、彈性的生態防洪堤壩(圖1、圖2)、生態浮島(圖3),緩解強降水量對河道的防洪壓力。景觀基礎設施在適應降水帶來的防洪需求方面提倡利用自然灘涂結合生物技術來軟化防洪設施。通過生態淺灘及支流緩解河水對河岸的沖擊,通過綠色植物以及硬質護坡的搭配,有效利用空間,通過植被淺灘增加水流滲透的保證,搭配硬質護坡做預防,形成多重的防洪保障。
3.3通風庇蔭交通景觀基礎設施的設計平樂街道狹長,考慮街道寬度、走向以及周圍建筑的高度對風速、風向、日照的影響,道路綠色基礎設施采用交錯式的種植,形成有效的通風、避風廊道。通過綠道、生態防風堤、起伏地形、水體等景觀設施控制風的環境,緩解城市不合理布局影響下的極端風環境;通過合理的空間隔離以及適宜的景觀要素(水體、植物)的選擇來保證適宜的日照;利用行道樹設施作為街道的庇蔭通風設施營造舒適的街道環境(圖5、圖6)。
3.4適應日照的游憩景觀基礎設施設計主河道白沫江沿岸是古鎮中旅游逗留時間最長、提供旅游活動最多的空間。河道寬闊,考慮濱水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長時間逗留的需要,利用水體、植被以及周圍具有景觀效果的建筑空間,對室外景觀空間起到提高環境舒適性的作用。河道與河岸的過渡通過有效的設計,植被的高度、位置以及河岸的鋪裝等經過控制,吸收一定的太陽輻射,形成庇蔭空間。河道景觀水體的蒸發,形成空間溫度差,形成河道風,建立舒適的微氣候游憩環境。
4結束語
氣候變化影響到基礎設施的效率以及小城鎮環境的舒適度,直接關系到旅游小城鎮的長遠發展。旅游小城鎮區域內基礎設施的景觀化設計使綠色空間、景觀空間在保護景觀資源、減少環境干擾、提高環境舒適度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文希望通過對設計和維護可適應變化的氣候的基礎設施進行探索,使景觀基礎設施能夠在降低氣候變化對城市區域的影響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者:王曉雯李錦浩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學院 解放軍78668部隊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