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公益團隊發展的現狀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十年來,作為民間公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公益組織更是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文章以吉林省內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公益組織為調研對象,深入分析大學生公益組織目前的困境,并提出能幫助大學生公益組織更好發展的建議。
本次調查選取吉林省部分高校學生,包括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北華大學、長春師范大學等高校學生。調查共收回問卷303份,其中女生占49.83%,男生占50.17%;大一學生占42.90%,大二學生占31.35%,大三學生占11.88%,大四學生占13.86%。調查內容圍繞現有大學生對于公益活動的參與程度、公益活動的認知程度、參與目的以及影響團隊發展的限制性因素等內容展開,力求能夠較為全面的去展現當代大學生參與公益以及大學生公益團隊發展的情況,從而反映出大學生公益團隊在發展中出現的制約因素。
一、公益活動參與程度
從調查獲得的資料來看:39.93%的學生會積極參加學校社團組織的公益活動,26.07%的學生對活動有興趣就參加,20.13%的學生積極性不高參加與否無所謂,13.86%的學生想參加,但與其他事情沖突。33.33%的學生平均每年參加公益活動的時間少于一個星期,28.71%的學生一到兩個星期,14.85%的學生三到四個星期,只有12.87%的學生平均每年參加公益活動的時間多于一個月,而10,23%的學生不參加公益活動。62.71%的學生表示參加過公益團隊,37,29%的學生沒有實際參加過公益團隊。20.53%的學生表示身邊的同學經常參與公益事業,54.97%的學生表示身邊的同學偶爾參與公益事業,20.53%的學生表示身邊的同學基本不參與公益事業,還有剩下的3.97%的學生表示身邊的同學不參與公益事業。如果有一段課余時間,22.33%的學生選擇看書、泡圖書館,14.78%的學生選擇打工、做兼職,19.50%的學生選擇上網、娛樂,14.78%的學生選擇實習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實踐化,15.09%的學生選擇參與公益活動,12,26%的學生參加學校其他社團活動。36.17%的學生參加過校志愿者,29.19%的學生參加過校愛心社等社團,20.48%的學生參加過社會上的公益組織,12.64%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公益團隊。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都會參與公益活動,但參加時間不長,且公益在眾多的課余活動中排名不高,若有其他活動,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放棄公益活動。當今大學生普遍都有做公益活動的心,這應該與我國的儒家文化有關,但參與公益活動時間的長短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做公益活動的意志并不高。
二、獲知公益活動的途徑
獲知公益活動的途徑主要有四種:自己了解;他人告知;學校組織宣傳;社會宣傳。調查結果顯示,19,80%的學生自己了解,23.79%他人告知,34.76%通過學校組織宣傳,20.94%通過社會宣傳。大學生對于公益活動的獲知來源有限,大部分來自學校宣傳,因而需要加大在學校宣傳各種公益活動的力度。
三、公益活動的影響和作用
從公益活動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來看,2.97%的學生很排斥這類活動;11,22%的學生表示無所謂,參不參與都不重要;66.01%的學生表示偶爾參與,活動有一定意義;19.80%的學生表示不可或缺,是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從社會公益事業的參與狀況與大學生獎學金評定的關系來看,24.09%的學生表示不應該,若公益摻入功利性目的,會違背其美好初衷;25.08%的學生表示應該,鼓動大家參與其中,有利于社會和諧進步;50.83%的學生表示適當考慮,但不應硬性標準,硬性標準會使公益參與徒有其表。從問卷結果來看,大多數大學生是懷著奉獻愛心的情感去做公益的,這正是作為公益人所有的難能可貴的品質。通過宣傳這種情感及培養大學生的公益素養,使排斥公益活動的學生數量減少甚至到沒有,做到人人都能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
四、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目的
主要有六種:幫助他人;受他人引導,無目的性;積累經驗,獲取感悟;拿實踐證明等;為將來就業做準備;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結交朋友。23.85%的學生表示自己參與公益活動是為了幫助他人;8.32%的學生受他人引導,無目的性;23.09%的學生是為了積累經驗,獲取感悟;13.57%的學生是為了拿實踐證明等,為將來就業做準備;18.05%的學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12.91%的學生是為了結交朋友。盡管每一位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目的不同,但只要愿意去參與公益活動,就是奉獻愛心的體現。
五、公益團隊的建設和管理
82.51%的學生表示學校應該有專業的大學生公益團隊,大學生參與公益是時代的潮流;7.59%的學生認為不應該,更應該注重學業;9.90%的學生表示無所謂,與自身關系不大。若所在學校沒有專業的大學生公益團隊,57.43%的學生表示會為建設專業的學生公益團隊而努力,8.58%的學生表示不會,33.99%的學生表示不一定。7,26%的學生認為自己參加的公益團隊不存在缺陷,19.87%的學生認為自己參加的公益團隊沒有專業的指導人員,21.45%的學生認為自己參加的公益團隊組織制度、規范不完善,11.36%的學生認為自己參加的公益團隊成員少,14.35%的學生認為自己參加的公益團隊的成員本身公益素養不夠高,17.98%的學生認為自己參加的公益團隊活動形式單一。6.70%的學生認為學校公益團隊的各項公益活動沒有問題,20.62%的學生認為學校公益團隊的各項公益活動太少,17.87%的學生認為學校公益團隊的各項公益活動的活動意義不大,徒有形式,24,23%的學生認為學校公益團隊的各項公益活動不錯,但宣傳力度不夠大,15.64%的學生認為學校公益團隊的各項公益活動缺少吸引力,比如缺少實踐證明、志愿者證書等獎勵,13.57%的學生認為學校公益團隊的各項公益活動的組織方面不夠完善。在現有的大學生公益團隊基礎上,25.09%的學生認為應該尋求社會支持,開發公眾資源;24.84%的學生認為應該加強培訓管理,打造專業隊伍;25,22%的學生認為應該完善制度建設、促進團隊發展;24.09%的學生認為應該樹立特色活動,形成良性循環。從現有調查情況來看,目前的大學生公益團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打造一支支專業的大學生公益團隊是我們急需深度思考并解決的任務。
參考文獻:
[1]趙煜.大學生公益社團的培育與管理[D].浙江大學,2014
[2]李鳳.大學生公益團隊的建設與管理研究——以EJR公益團隊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魏鈞,董玉杰.民族多樣性對團隊績效的影響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4(2):67-74.
[4]左果果,邢斐,葉璇,劉蓮芝.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問題與路徑思考[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
[5]李春麗,洪瑩.大學生公益創業的動機、影響與建議[J].青少年學刊,2016.
[6]方慧.廣東大學生公益創業組織運行與支撐體系研究[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6.
[7]喬朝陽.大學生公益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S1).
[8]張水玲,于麗梅,康凱奇.大學生公益組織的發展困境及其突破——以青島農業大學“虹書屋”為例[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4).
[9]朱翠貞,艾衛平,張衛平.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
[10]高娛.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現途徑[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1).
[11]安尼瑪麗•卡拉西洛.團隊建設[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2.
[12]李延偉.大學生持續性志愿服務:一項質性研究[D].南京大學,2011.
[13]劉樹忠.大學生公益素養現狀及其培育[D].廣西師范大學,2011.
[14]張薇.大學生團隊精神培養對策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
[15]周霞.試析高校公益性社團在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中的價值[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
作者:何暢1;陳瑜2 單位:1.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2.東北電力大學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