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產品質監安全生產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2013年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嚴格對照“平安”創建要求,圍繞“兩個確?!蹦繕耍凑铡皬娨庾R、重基礎,嚴監管、建機制”的工作思路,加快農業標準化應用,強化生產主體責任落實,進一步夯實農業安全生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健全監管網絡,強化監管責任,進一步增強基層監管能力;嚴厲打擊不法行為,強化查處力度,進一步提升執法監管能力;創新全程監管模式,構建長效監管機制,大力推廣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狠抓農產品質量監督抽檢,積極開展各項專項整治行動,著力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安全生產監管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安全生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水平。
二、主要目標
在全面完成上級業務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全面落實區平安辦、區安委辦、區食安辦交辦的各項要求的基礎上,確保完成以下重點工作目標:
1、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抽檢任務,確保全區農畜水產品檢測合格率穩定控制在98.5%以上,確保全年無重大農業安全生產及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2、繼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點創建工作,鞏固提升上年50個點,今年再增加30個以上的創建點;進一步完善評優方式,建立較為科學的評分制度。
3、全面推進以“我誠信、我發展”為主題的“安保誠信”工程,全區農資營銷單位和規模以上農產品生產銷售單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簽訂率達到100%。
4、努力擴大主要農產品的監測面,各鎮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全面運行,重點對轄區內主要農產品開展上市前農藥殘留等快速檢測,全年監測數量達到5000份以上。
5、著力推進“三品一標”培育工作,確保新增無公害農產品7只、綠色食品3只、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2萬畝以上。
6、探索開展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建設,確保全區試點單位達到10家以上。
7、探索建立農業投入品聯合監管機制,與公安、工商等部門共同實行重大行動聯合檢查、信息線索互通、重大案件移交和建立定期會商制度,進一步強化源頭監管,加大大案要案的查處力度。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著力規范三品認證管理
1、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實施。加快實施蔬菜、水果和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推廣項目建設;加大農業標準化宣傳培訓力度,指導農業生產者合理使用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
2、強化“三品一標”認證管理。嚴格規范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程序,嚴把認證質量審核關,提高認證產品信譽度,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證后監管工作。
3、示范點創建工作擴面提質。繼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點創建工作,在鞏固提升上年50個點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加30個以上的創建點,樹立更多的典型標桿,擴大輻射帶動面。進一步改進創建要求,在繼續要求完成上年提出的創建要素基礎上,重點在指導每個創建單位建立主要產品標準化生產模式圖等方面,作進一步規范提升;進一步完善評優方式,建立較為科學的評分制度。
(二)強化主體責任落實,著力推進“安保誠信”工程
1、積極培育企業自律誠信。舉行以“我誠信、我發展”為主題的農產品“安保誠信”工程啟動儀式,全區農資營銷單位和規模以上農產品生產銷售單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實現全覆蓋。建立全區重點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信息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企業內部檢查員隊伍的培訓培養工作;加強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質量安全管理的指導與服務,推進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建設。
2、開展農產品產地準出示范。制定工作方案,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從農業龍頭企業、專業生產合作社、“菜籃子”產品入手,先行試點、逐步擴大,指導企業實施以“產地編碼”、“二維碼”、“三品一標”證書、產地準出憑證為主內容的追溯模式,實現“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不斷完善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
(三)健全基層監管網絡,著力推進監管責任層層落實
1、健全基層監管網絡。結合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重點構建和完善區、鎮(開發區)、行政村三級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進一步明確各級監管機構、職責和人員,做到職能、責任“雙落實”,人員、經費“雙保障”。
2、加強培訓指導。實行基層監管人員有計劃分級培訓,重點組織鄉鎮監管站長和檢測員等集中業務培訓;指導鎮(開發區)、村建立監管和協助監管的運行機制,提高監管效率。
(四)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1、開展種植業產品專項整治。以蔬菜、葡萄、草莓等為重點,強化農藥監督管理,嚴查、嚴打在用藥中非法添加高毒農藥行為;加強農藥使用管理和技術指導,嚴防超范圍使用農藥,落實安全間隔期、臺賬記錄制度,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
2、開展畜產品專項整治。以生豬、家禽、湖羊為重點,嚴厲打擊違規添加“瘦肉精”等非法投入品行為,加強抗生素和飼料安全問題隱患排查整治,加大獸藥和飼料生產使用環節監管力度,認真落實養殖檔案記錄和休藥期制度。
3、開展水產品整治。以溫室龜鱉、鱖魚、黑魚等特種水產及餌料魚為重點,完善漁用藥物、飼料使用管理規范,強化用藥執法檢查,嚴格查處使用孔雀石綠、硝基呋喃、氯霉素等國家明令禁用藥物行為。積極推廣先進養殖技術和生態模式,調整養殖密度。
4、開展農資打假行動。聯合工商、公安等部門開展“綠劍”專項系列執法行動,深入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暢通農資經營主渠道,切實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源頭關,確保農業投入品監督抽檢合格率穩定控制在90%以上。
(五)規范安全風險監測,著力強化監測結果應用
1、完善監測制度。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確立的監測法定職責,著力構建起部、省、市、區、鎮(開發區)五級聯動、定量定性相結合的監測機制。各鎮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全面運行,對轄區內規模生產基地主要產品開展上市前農藥殘留等快速檢測,檢測結果可作為企業自檢結果。
2、加大抽檢力度。繼續以風險高、隱患大的初級食用農產品,以及日常消費的大宗農產品、地方特色農產品和省名牌農產品等為重點,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和“三品一標”生產單位、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為主要對象,配合市級以上業務部門開展產品抽檢。
3、規范監測行為。加強抽檢人員管理,進一步提高依法、科學監測水平,進一步提高監測效率。加強各鎮檢測室和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檢測室管理,進一步提高速測的品種、數量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自檢、初檢效果。
4、注重監測結果應用。對監測不合格產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迅速跟進監督抽查,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并追根溯源、舉一反三,加強產業、領域的整治,切實發揮監測結果的預警、引導、震懾和倒逼作用,進一步深化分析會商、檢打聯動、約談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