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革與開放雜志》2015年第八期
一、多傾注真情,不斷增加工作的“情感含量”
高效離退休干部為學校事業的發展貢獻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因此,從事高校離退休干部工作的人員要樹立全心全意為離退休干部服務的思想,充分尊重離退休干部,以深厚的感情貼近離退休干部,不斷增加工作的“情感含量”。首先我們要以一顆兒女般的心來對待離退休干部,善于傾聽他們的心聲,多和他們拉家常。通過傾聽和談心拉近和離退休干部的心理距離,努力做離退休干部的知心人。其次要注重細節,要勤于做小事,力求把每件小事做好、做實,做到離退休干部的心坎上,讓離退休干部高興、滿意。最后是要主動關心人,即真誠地愛護和關心離退休干部,急離退休干部之所急,想離退休干部之所想,幫離退休干部之所需,盡心盡力幫助離退休干部排憂解難。作為從事離退休干部工作的人員來說,認識到位,感情到位了,服務才能到位,才能把離退休干部工作做好。
二、多換位思考,切實幫助離退休干部解決實際問題
做好高校離退休干部工作,關鍵在于解決好離退休干部面臨的實際問題。要主動把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為離退休干部辦實事、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作為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高校離退休干部普遍最關心的實際問題莫過于自身的政治、生活待遇問題。因此,要高度重視離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實,始終維護好、落實好離退休干部的根本利益,平衡好在職人員與離退休干部之間的利益分配,讓離退休干部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充分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通過座談、家訪等多渠道的聽取意見和建議,掌握老同志的具體情況和面臨的困難,實實在在地為離退休干部排憂解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事實證明,把離退休干部的實際困難解決了,他們的的心情舒暢了,離退休干部工作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更有針對性,才能見到實效。
三、多搭建平臺,讓離退休干部力所能及的發揮余熱
高校離退休干部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群體,他們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高校離退休干部工作,要注重調動離退休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離退休干部的自身專長,多搭建有利于離退休干部發揮余熱的平臺。通過讓離退休干部發揮余熱,實現老有所為,既能轉移他們離退休后的失落情緒,又能增強其責任感與事業心,從而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因此,作為高校離退休干部主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搭建多重平臺,按照自覺自愿的原則,讓離退休干部力所能及的發揮作用。一是搭建校內平臺,使離退休干部能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和教學中來,如聘任他們擔任教學督導、學風督導,支持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等;二是要搭建服務社會、服務社區的平臺,充分發揮老干部在政治、技術、知識等方面的優勢,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四、多開展活動,營造全校園敬老尊老的氛圍
敬老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好高校離退休干部工作,也要繼承這一傳統。通過多開展活動和全方位的宣傳,在校園里營造敬老尊老的和諧氛圍。第一,以節日為契機開展活動,如可以確定每年重陽節所在月為校園“敬老助老月”,有條件的可以考慮專門編排以“敬老助老”為主題的文藝晚會在重陽節演出。第二,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宣傳,如在離退休干部中舉辦主題征文競賽、書畫攝影展等,并選取優秀作品在校園專門櫥窗進行展出,讓學生充分領略離退休干部的才藝和風采。第三,要善于發現離退休干部中的優秀典型,充分挖掘離退休干部曾經為學校事業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利用學校的校報、???、廣播等媒體進行宣傳。全校園敬老尊老氛圍的形成,將對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五、多發動學生,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把關愛送到離退休干部家中
高校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資源就是具有完全自主能力的大學生。做好高校離退休干部工作,可以借助這一資源開展相關活動。比如創設相關學生志愿服務社團,以學生社團為依托開展敬老助老活動。高校離退休干部主管部門可以與學生社團建立緊密的聯系,將敬老助老內容與學生的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離退休干部家中做義工,為老人讀報,陪老人聊天,給老人捶背,有才藝的同學教老人折紙,為老人畫像,或者教給老人簡單的保健操,或者組織學生代表在老人生日時到家中為其祝壽,充分讓老人們感受到兒女般的關愛和溫暖。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大力弘揚“我服務、我奉獻、我快樂”的志愿者服務精神,達到了既幫助他人、影響社會,自己也受到教育、得到鍛煉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使離退休老同志能夠再次獲得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愉悅了身心,滿足了精神需求。
總之,將親情化理念納入到離退休干部工作中來,直接將離退休干部工作升華到了更高的層面,也對從事離退休干部工作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真在工作中貫徹這一理念,做到上述的“六多”,離退休干部工作效果也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作者:鄖在廷黃丹單位:北京印刷學院社科部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