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經營管理雜志》2014年第六期
一、主要做法
突出農民主體,打牢群眾基礎。堅持“三原則、三體現”,充分保障農民的主體地位。“三原則”:一是依法原則。此項改革應遵循《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現行法律法規。二是農民自愿原則。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宗旨是“還權于民”,農民自愿是改革前提。三是村民自治原則。改革必須堅持農民的事農民做主,充分發揮村議事會、監事會和社審核調解小組作用,將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貫穿于改革工作的每個環節和細節,使改革真正做到“三體現”,即體現農民意愿、體現農民智慧、體現農民活力。加強引導服務,有序推進改革。雙流縣農村發展局作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試點工作的牽頭部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及流轉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農經科專門負責改革的日常工作,并專門抽調業務骨干組成縣級宣傳督導組、工作指導組、駐試點村工作組,搞好引導服務,做好組織協調。在具體實踐中,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不越俎代庖、不大包大攬。比如,在涉及歷史遺留問題或群眾爭議較大的問題時,不搞一刀切,通過村組議事會,交給群眾討論解決,堅持讓農民做主。
狠抓關鍵環節,確保改革取得實效。一是抓好宣傳發動關。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指導相結合、理論培訓與實地操作相結合、發放宣傳資料與進村入戶相結合,將改革政策原原本本交給干部群眾,讓農民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發動,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認識,營造全社會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二是抓好實測摸底關。采取“縣領導、鎮組織、村牽頭、社負責、農戶配合”的“五聯動”工作方法,切實做到宣傳發動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對口指導到位、分工協作到位、經費保障到位“五到位”,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公開、公平、公正對農村承包地進行實測。三是抓好民主公示關。既公示實測結果,也公示群眾提出問題的處理結果。當地鎮政府對經村社公示無異議的實測結果進行審核后,報縣農發局審定,審定無誤后,對符合確權登記條件的擬確權相關內容交由村、組(社)進行再次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統一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探索固化產權,實行長久不變。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的基礎上,雙流縣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依法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改革試點工作。通過試點,探索出“長久不變”工作就是要做好“兩固化,一顯化”,即:固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固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顯化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縣共238個村(涉農社區)、1803個組(3674個社)、20.31萬農戶全面完成了承包地“長久不變”的確權頒證工作,并通過司法部門公證,完成了法律意義上的承包地“長久不變”。
制定配套文件,提供政策依據。結合實際,針對確權登記、流轉管理、價格評估、流轉程序、登記備案、實測方案、實施細則等方面,研究制定了《雙流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試行)》、《雙流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評估辦法(試行)》、《雙流縣農村承包地手工實測實施細則》《雙流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確認辦法(試行)》等15個相關配套文件,并指導興隆鎮瓦窯村完善了《興隆鎮瓦窯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不變管理辦法(試行)》。成都市在制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評估辦法(試行)》時,充分借鑒了雙流縣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價格評估體系,現已全市推廣。
二、相關探索與成效
開辟銀農合作,破解融資難題。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取得了突破。雙流縣宗富枇杷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四家合作社利用本社社員141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農村信用聯社抵押貸款融資100萬元,為農民生產經營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建立保障機制,防范流轉風險。為有效防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流轉過程中的風險,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縣農發局與保險機構、金融機構積極探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保險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流轉雙方的風險。建立土地流轉項目儲備制度,建立待流轉土地項目、擬流轉土地業主信息儲備庫,搞好土地流轉項目篩選、包裝,收集農用地流轉供求信息,引導流轉受讓方向現代農業園區集中,促進農業優勢產業集約集群發展。搭建信息平臺,暢通流轉渠道。縣農發局積極搭建農村土地流轉信息平臺,2008年1月,成立了雙流縣土地承包流轉服務中心,各鎮(街道)成立了相應的服務機構。中心開通了“雙流縣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搭建起農村承包土地流轉服務平臺。
建立評估機制,實現公平流轉。為推動全縣農用地規范有序流轉,縣農發局制定了《雙流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評估管理辦法》。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工作開展以來,全縣共評估了89宗土地,評估面積2189.81畝,評估總價達9274.22萬元,為936戶農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推行托管合作,促進農民增收。丘陵地區農村土地大面積種植果樹,但因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勞動力缺失,致使果樹疏于管理、效益較低。永興鎮干塘村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雙流縣宗富枇杷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創造性地推出了托管經營方式。即農民將果樹托管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和經營,在托管經營期間,不得毀壞果樹,合作社每年向農民支付每畝1500元收益。目前,果樹托管面積已達320多畝。這種托管經營模式,不但解決了果農技術和管理難題,而且解決了果農和合作社持續增收的問題。探索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造,推動農民持股進城。黃龍溪鎮東岳村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試點的基礎上,將各組(社)經營性資產以及未確權到戶的田坎、河灘、荒坡等資源性資產實行股份制改造,實行量化到人、到戶,明確“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解決因人口“生老進出”四項變動而造成集體資產管理混亂的問題。同時,該村組建了黃龍東岳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按照企業化運作模式進行經營和管理,農民可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和現金入股,公司產生的收益按股份分紅,2013年入股分紅達890萬元。如此,有利于讓農民放心持股進城,有效促進農村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推進農村城市化和農民市民化進程。
深入收集民意,切實調處問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以來,全縣共接待因農村承包地確權引發的糾紛150人次,均已得到妥善解決。特別是對輪換工、自理口糧戶、大中專畢業生的土地確權問題做了大量的調處工作,通過深入村社摸清具體情況,把握問題的關鍵環節,提出了依法、可行的解決方案,實現了群眾滿意、社會穩定。
作者:劉向東夏燕英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農村發展局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