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上海小企業改革和發展情況范文

    上海小企業改革和發展情況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海小企業改革和發展情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上海小企業改革和發展情況

    一、總體呈全面、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

    主要指標均比上年有兩位數增長。企業戶數271999戶,從業人員6396849人,同比分別增長11.49%和11.02%;營業收入總額7710.39億元,同比增加11.82%;全部資產原值4489.96億元,同比增加22.92%;實收資本總額44*.79億元,同比增長26.01%。這反映了上海小企業在發展速度、規模總量上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2001年上海市小企業發展情況表

    指標名稱年份比上年增長(%)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0年2001年比1999年累計增長(%)

    企業總數(戶)2319752440572719995.2111.4927.12

    從業人員(人)5318817576194563968498.3311.0220.27

    營業收入(億元)5783.596894.567710.3919.2111.8233.31

    資產原價(億元)2952.353652.824489.9623.7322.9252.08

    實收資本(億元)2855.323497.244*.7922.4826.0154.34

    資本結構繼續改善。小企業基本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了資本或者產權相互參股、相互滲透的關系。2001年,國有、集體、法人、個人、港澳臺和外商資本占實收資本總額的比重依次為16.9%、21.2%、25.8%、14.8%、7.0%、14.3%。其中,公有制資本的比重比上年下降4.1個百分點,而同期法人資本和個人資本分別上升了1.0和1.9個百分點,兩者累計1788.8億元,占實收資本總額40.6%,超過全部公有資本109億元,是外資和港澳臺資本總額的1.9倍。法人資本和個人資本已成為上海小企業的主要投資來源之一。

    所有制結構進一步優化。隨著國有小企業從一般競爭性行業的逐步退出,2001年,全市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小企業的戶數比例,已由1999年的43.2%、47.7%、9.1%調整為36.3%、52.6%、11.1%。其中,公有制小企業的比例下降了6.9個百分點,而非公有制小企業上升了4.9個百分點,混合所有制小企業提高了2個百分點,非公有制小企業已占全部小企業比重的52.6%。

    二、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提升

    解讀2001年上海小企業統計資料,清晰地發現小企業由國民經濟的“有益補充”的地位和“拾遺補闕”的作用,提升到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的新高度,在吸納就業、吸引創業、發展產業,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和綜合競爭力,以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上海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方面,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小企業已成為一支推動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吸納社會就業的作用愈來愈強

    近幾年來,上海小企業吸納就業的作用越來越強。2001年的從業人員比1999年增長了20.3%,達639.64多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總數752.26萬人的85.0%。

    第三產業中的小企業成為吸納就業人員的主體。全市小企業就業人員的產業分布為:一產4.2萬人,二產403.83萬人,三產260.96萬人。其中1999年到2001年,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減少了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了1.5個百分點,而同期第三產業卻上升了1.7個百分點,其從業人員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和服務業。

    非公有制特別是私營小企業吸納就業人員增長迅速。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小企業的從業人員已達208.6萬人,占小企業全部從業人員的32.6%。其中,私營小企業所吸納的從業人員比1999年猛增了83.9%,達126.1萬人,占全市小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9.7%,比1999年提高了4.8個百分點。2001年,私營小企業吸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6.49萬人。此外,混合所有制小企業吸納就業人員的能力日益增強。在全市以公司制為主要財產組織形態的30271戶混合所有制小企業中,從業人員比1999年增長47.7%,達到113.5萬人,占全部小企業從業人員的17.8%。目前,全市非公有制小企業和混合所有制小企業的從業人員數已達312.251萬人,占全市小企業從業人員的50.4%,超過了公有制小企業從業人數總和。

    數據的變動充分表明,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國有經濟調整力度的加大,上海職工的就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公有制小企業不再是人們就業的唯一選擇,而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小企業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小企業吸納的從業人員已經占全市從業人數的絕大多數。小企業吸納就業功能的不斷增強,在保障和促進上海體制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吸引投資創業的作用愈來愈大

    小企業已經成為上海吸納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資創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其表現在:

    外省市來滬投資小企業增加。一是外省市非自然人來滬直接設立全資或控股企業達861戶,注冊資本總額153.1億元,同比增加45.2%。外省市非自然人在滬參與投資(非控股)小企業232戶,注冊資本277.2億元。二是外省市自然人直接來滬投資大幅增長,2001年與2000年相比,小企業戶數增加59.2%,注冊資本額增加70.3%。外省市自然人在滬參與投資(非控股)的企業中,注冊資本總額達51.54億元,投資行業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和制造業。這表明,隨著上海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服務全國擴大對內開放的若干政策意見》的實施,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初步顯現出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吸盤效應”。

    政府扶持的三類小企業發展態勢良好。第一,科技型小企業發展勢頭強勁。2001年上海僅從事技術咨詢、計算機應用和科研綜合服務的科技型小企業就達9262戶,從業人員11.1萬人,分別比2000年增加37.2%和98.7%。全市民營科技小企業已超過1.5萬家,同比增加25.0%;專職科技人員占員工總數的50%以上。他們依托現代企業制度,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發揮經營機制較為靈活和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優勢,已經成為上海高技術人才的重要積聚地,促進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在目前上海市認定的1136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科技小企業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科技型小企業異軍突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環境日益改善,使上海成為集聚民營科技小企業投資創業的樂土;依托現代企業制度,借鑒運用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技術,發揮企業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優勢;得益于政府建立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創新基金的支持,使科技小企業成為促進上海科技創新的一支生氣勃勃的力量。第二,都市型工業小企業迅速崛起。都市型工業是以大都市獨特的信息、人才、技術、資金等社會資源為依托,以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和加工制造為主體,以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為載體,低能耗、低物耗、少污染、少占地,適宜在都市發展,能夠與城市功能和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新興工業。它主要涉及適合小企業發展的服裝服飾、電子信息產品加工制造、食品加工制造、包裝設計和印刷、室內裝飾裝潢、化妝品及洗滌用品制造、珠寶鉆石等工藝美術品、旅游產品及健身器材制造、鐘表制造,以及其他符合都市型工業特征的新興行業。2001年,全市有都市工業型小企業6000多家,完成產值比上年增長8.5%,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6.1%;實現利潤52億元,同比增長18.7%。上海市中心10個區已有140余家國有老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改建成157個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建筑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吸引了500多家中小企業入駐。都市型工業小企業的發展還形成了各區縣一業特強、錯位競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成為體現上海經濟活力的亮點。第三,社區服務型小企業闖出新路。社區服務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是個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新興產業。上海結合建設“4050”工程,通過提供創業指導、技能培訓、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引導下崗職工以社區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發展非正規勞動組織來創辦社區服務型小企業。2001年,上海市開業指導中心認定非正規勞動組織5113戶,平均每月以13%的速度遞增;全市非正規勞動組織累計有1.1萬多個,從業人員近17萬人,已有538個非正規勞動組織發展為社區服務型小企業。

    3、推動產業發展的作用愈來愈強

    上海小企業在發展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上的作用日益顯現,不可低估。尤其是在科技服務、信息咨詢、市場中介經紀等新興行業和一些技術、資金含量較高的新興制造業,小企業占據了很大比重。新興產業的發展,體現了小企業體制、機制的優勢,順應了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有利于優化上海產業結構。

    2001年,全市有服務業小企業7.3萬戶,從業人員68萬名;與1999年相比,戶數增加了1.4倍,從業人員增加了2.3倍,營業收入和實收資本分別增長0.5倍和0.8倍。尤其是從事科技服務、信息咨詢、市場中介服務等新興的經濟和社會服務業的小企業發展迅猛。1999年以來,戶數增加了1.4倍,從業人員增加了2.3倍,其中經營現代服務業的私營小企業戶數同比增加了50%。這充分折射出,上海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為服務業小企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環境和機遇。服務業小企業的崛起,適應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增加了上海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綜合競爭力。

    與此同時,全市第二產業小企業戶數增長9.6%,特別是二產小企業的資產規模總量迅速擴張,達到3316.5億元,比上年猛增了66.8%;戶均擁有資本也由上年的236.9萬元提高到360.6萬元。新增加的絕大多數是環保產品開發和制造等技術、資本含量較高的這類制造業小企業。這表明,有遠見的創業者已開始將投資方向從傳統的、低層次的三產和二產領域,轉到科技、資本含量更高的新興的第二產業,有利于推動上海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升上海制造業水平,也適應了發展這一產業所需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較多的特點。

    2001年,上海分布在

    一、

    二、三產業的小企業戶數所占全部小企業的比重,已經由2000年的0.5%、20.4%和79.1%調整為0.5%、20.9%和78.6%,第二產業提高了0.5個百分點。

    三、存在三個主要問題

    1、小企業的實收資本普遍不足

    2001年上海小企業的戶均規模為:從業人員24人,營業收入283.5萬元,資產165.1萬元。總體上看,上海的小企業實力較弱,競爭力不強。從企業類型觀察,國有和集體小企業人均資本只有6.4萬元和3.7萬元,私營小企業人均擁有資本僅4.9萬元。資金的缺乏,使得眾多小企業在生產經營、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上捉襟見肘,已經成為制約小企業發展的突出矛盾。

    2、公有資本可退出的空間很大

    目前上海公有制小企業的資本構成中公有資本仍占絕對比重。在國有小企業的資本中,公有資本比重平均為72.4%,其中國有資本占70.1%,集體資本占2.3%;集體小企業的公有資本比重平均為78.1%,其中國有資本占4.4%,集體資本占73.7%。以此比例推算,全市國有和集體小企業累計分別有4721億元國有資本和6277億元集體資本。而且,這些區縣公有制小企業絕大多數分布在一般的競爭性領域中。由此可見,目前上海小企業中可退出的公有資本數量巨大。結合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調整,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推進區縣小企業公有資本的有序退出,是一項艱巨而又繁重的改革任務。

    3、公有制小企業經濟效益仍比較低

    上海公有制小企業的經營能力總體上有所提高,但經濟效益低下,尤其是公有制工業小企業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從投入產出的效率看,公有制小企業與私營小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國有和集體小企業每萬元資產與實現萬元營業收入之比分別是1:1.83和1:1.24;而私營小企業高達1:5.17,分別是國有小企業的2.83倍,集體小企業的4.17倍。再以人均營業收入比較,私營小企業為12.251萬元/人,也分別高于國有小企業1萬元/人、集體小企業1.8萬元/人。經濟效益的差距,集中暴露出公有制小企業體制、機制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矛盾。因此,加快企業機制轉換,進行制度創新,提高經濟效益,是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四、促進小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建議

    展望未來,上海小企業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到“十五”期末,小企業的規模總量、經營能力、綜合素質,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提升。小企業將繼續成為吸納就業人員的重點,吸引社會投資的熱點;科技型、都市型、社區服務型和社會中介類小企業將繼續快速發展;小企業的結構布局將進一步優化;小企業中的公有資本比例將繼續下降,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將成為小企業的主要形態。

    為了進一步提升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要針對目前存在的矛盾,采取積極的改革措施,著力解決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

    1、緩解資金矛盾,增強小企業的競爭力

    目前,上海小企業在發展中已凸現出資本短缺、實力較弱的矛盾。為增強入世后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一是要切實轉換政府職能,發揮行業協會在指導、協調小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幫助小企業減少投資風險,加快向“小而強”、“小而特”、“小而專”、“小而精”的方向發展,形成與大企業配套協作的產業鏈,增強發展后勁。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服務功能,采取建立風險投資資金,增加貸款擔保金籌措,開展專業擔保機構、市和區縣擔保組織、企業互助擔保等多形式的貸款擔保等途徑來緩解困擾小企業,尤其是科技型小企業、都市型工業小企業、社區服務型小企業和農業小企業發展的資本不足問題,推動上海小企業更快地發展壯大。三是市、區政府和行業協會要引導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小企業與大企業、大集團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過“靠大聯大”,把產業資本和科技資本、知識資本結合起來,壯大資金規模,增強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

    2、結合國有經濟調整,加快公有資產有序退出

    目前上海公有制小企業的資本構成中公有資本仍占絕對比重,具有巨大的退出空間。加大對小企業的改制力度,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是促進國有資本退出的有效途徑之一。第一,以深化企業改革為抓手,大力推動區縣綜合改革。針對公有制小企業大多分布在地區,而且基本沒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的實際情況,把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推進區縣國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結合起來,采取小企業市場化的兼并重組、產權轉讓、開放股權、租賃承包、拍賣變現等方式,推動更多的國有、集體資產有計劃、有步驟地退出一般競爭性行業。第二,大力推進股份制改革,發展混合經濟。要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跨所有制的企業資產重組,一方面推動小企業的國有資本向其他優勢行業、優勢企業參股,稀釋國有資本比例;另一方面吸引其他社會資本置換小企業的國有存量資本,逐步減少小企業的國有資產總量,實現國有資本的盡快退出。第三,騰出空間,大力吸引民間投資。要完善和落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小企業的改組、改制和改革的政策,通過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造,盤活和退出國有資本;尤其要鼓勵大學畢業生、國有企事業單位富裕的技術及管理人員、自然人和下崗職工出資置換國有小企業資產,創辦非公有制小企業。

    3、深化企業改革,盡快提高公有制小企業的經濟效益

    加大企業改革力度是促進公有制小企業盡快提高經濟效益,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的根本途徑。第一,加大企業改革、轉制力度,促進公有制小企業財產、組織制度創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優化資本結構,加快轉換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第二,進一步完善政策,切實解決債務處置和人員分流難題,幫助國有小企業解脫歷史包袱,提高應對加入WTO后的市場競爭實力。第三,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勞動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以及經營者激勵、約束制度,充分調動經營者和勞動者辦好企業的積極性。第四,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強化企業內部管理,降低生產和經營成本,加快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盡快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上述措施,發揮公有制小企業在推動上海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領頭羊作用。新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线乱码一区二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日本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一区二区|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免费看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精品夜色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