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生經濟價值觀狀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代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的行為表征
1.非理性的專業報考熱。據《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載“:經濟管理類專業”為我國高考狀元首選的專業,高居“1999-2006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專業排行榜”第一,而部分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傳統基礎專業,如工程類、醫學、航空航天、精密儀器及天文學等專業報考看寥寥無幾。這反映了我國社會轉型期教育存在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經濟價值觀發生的負面變化。這種以短期經濟利益追求為目的的專業報考不僅扭曲了大學生對自我的培養和塑造,更造成社會人才培養的不平衡。
2.盲目的校園經商風。如今,經商在大學校園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利用周末和晚上時間進行“擺攤”是大學生中常見的場景:有些是買賣自己用過的東西,有些則是商業,如自行車、電腦等二手商品。校園的宣傳欄除了張貼學術報告、講座和學生社團舉辦活動的通知海報外,還有大量有關商業活動的信息,如“招聘校園”“、聘用兼職推銷員”等。由此校園中曠課現象常有發生,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知識、低分成績毫不理會,這些導致大學生忘記了自己上大學的目的和根本任務,高校原本的教育意義逐漸淡化。
3.利益化的擇業觀。在“自主擇業、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就業機制形成的背景下,大學生逐漸將追求“職業價值觀”轉向“經濟價值觀”,把對“前途”和“成才”的長遠期盼轉化為對工資收入、住房、職稱、發展機會等現實化和具體化條件的要求。在職業的選擇上,大多數學生更注重職業的經濟價值,而舍棄了職業的理想價值;在職業選擇時,或高不成低不就,或舉棋不定,或接二連三的要求改派;在職業的取向上,把擇業范圍定在都市,或大機關、大單位;在職業的去向上,不僅要選城市、選職業、選單位,而且要講條件、講福利、講待遇。
二、影響當代大學生經濟價值觀的因素
1.市場經濟的負面作用。市場經濟價值觀強調的自主意識,功利原則與競爭原則,務實和效益的原則等帶來的負面作用及其消極影響反映到大學生思想意識上使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價值觀念發生傾斜,私欲物欲有所膨脹;在社會商品大潮的沖擊下,貨幣拜物教觀念也滲透到大學生的意識中,許多青年學生以金錢的追求作為人生的追求。
2.就業困難的社會壓力。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們的就業壓力越來越明顯,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同一個崗位競爭的人增多了,另一方面,用人單位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其條件不僅要求學習成績好、個人能力強,更注重學生是否有過相關實習或工作等直接實踐經驗。這樣,大學生群體往往更加忽視專業知識的積累,而積極投入到商業活動中增強自己的競爭意識,經濟意識,儲備相關的工作經驗。
3.貧富不等的心理壓力。我國高校的“幫困助學”體系已經開始運作,并且在現實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大學生在經濟上受到幫助的同時,他們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心理亞健康是極其隱性的,不容易被發現也不能夠得到及時疏導。這使得他們在內心自卑的同時,價值觀上更提升了金錢的價值,認為有了金錢的支撐是讓他們抬起頭的方法。
三、高校大學生經濟價值觀教育的思考
1.分層次漸進教育。對大學生的經濟價值觀教育應建立在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基礎上。大一,以人生觀教育為主。大二、三年級,在人生觀教育基礎上進行經濟價值觀教育及休閑教育。大四,充分利用“職業心理測量表”等心理咨詢常用測量表,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鼓勵他們面對就業難的社會現實,改變其由于競爭觀念等市場意識不斷增強所造成的采用經濟價值來衡量自己職業選擇的觀念。
2.實施“心理助學”工程。高校的助學體系缺乏在心理方面對貧困生的“心理救助”意識,針對大學生尤其是貧困生開展“心理助學”工程,是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經濟價值觀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心理助學”工程的實施可以依附高校中的心理咨詢中心,結合輔導員隊伍,通過講座、約談等方式和大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受助后的內心真實感受和對金錢的看法,及時發現并修正他們的心理誤區,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經濟價值觀。
3.課堂與實踐相互結合。大學生普遍開展經商活動已經是高校不可回避的一個現象,高校除了幫助學生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引導,更應給他們提供一個平臺,把課堂和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模擬股市、模擬市場等經濟形式的活動可以在校園里廣泛展開,讓大學生把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并培養市場競爭意識、創新意識、誠信等觀念,同時也滿足學生對自信和自豪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