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力資本投資與農村經濟發展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現行教育體制不適應現代農村經濟的發展形勢
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逐漸呈現出農村教育和培訓制度的不足和弊端,并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性。針對這種狀況,筆者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對農村教育與培訓中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進行分析。
1.農村教育目標單一。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村教育都是以升學率為唯一目標,這是農村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必然產物。但這樣一種教育模式毫無疑問不能夠滿足現代農村教育的最終目的,甚至有可能對農村的經濟建設和持續發展造成危害。這主要是因為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學過程不僅會導致學生的學習難以落實到實際,更導致學生只熱衷于書本知識而產生對職業技能教育的不重視。這些不良因素導致農村學生放棄扎根農村甚至是嫌棄農村的情緒和傾向嚴重,這對于農村經濟建設的長遠持續發展是非常有害的。
2.農村教育和農村經濟生產活動完全脫節。這表現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的多個方面。例如,農村進行教學活動時對象的單一和方法的落后。農村進行教學時所面向的對象往往都是希望能夠通過知識這條路走出農村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即便是學得非常好也很少有可能回來為農村建設做貢獻。而教學方式上更是單一的填鴨式教學,直接由教師對學生進行灌輸和指導,并不重視教育過程中的多種科學方式。
3.農村教育資源匱乏。現代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主要表現在教學物資、教育人員的不足上。農村教師無論是在職稱結構、年齡結構還是學歷結構上,都表現出明顯的不平衡性,甚至于在職的教師也不斷地通過自己的努力離開農村教育的崗位,以此來為自己提供新的平臺。
(一)加大農村教育投資
農村教育投資的加大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農民的整體科學素質,以加強農村人力資本的存量。基于此,在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的實現主要通過對教育的投資來實現,且人力資本投資質量的好壞也需要通過教育投資質量的好壞來衡量和評價。總而言之,教育是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最好方式,教育投資應當得到多方面的重視和關注。
1.增加政府對于基礎教育的投資。在對教育方面的投資進行探討和分析時,首先需要把握的一個原則性觀念就是要盡可能保證政府在農村教育投資中的主體地位。站在政府支持的高度之上來進行多元化基礎教育模式的構建,并相應地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教育資金的籌集,這需要地方政府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農村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并配套做好教育設施的完善工作,通過教師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專業素質的提高以及配套設施的全面完善來實現農村辦學條件的徹底改觀。
2.深化農村教育體制改革。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核心在建立能夠完全適應現代農村需要的新型教育制度。因為在教育理論進步和優化的同時,農村的實際環境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農村勞動力對于知識的需求已經趨向多樣化,因此,農村教育本身也應當按照人們的學習需求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來進行教育結構的調整,并在此過程中對已經過時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正和替換,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村的教學需求。總之,針對農村高素質人才的缺乏問題,應從農村的實際狀況出發實現高中教育的普及和多元化職業教育的推廣,這實際上也是加強農村重點教育的有效方式。
3.制定完善的農村教育發展計劃。具體來說,可以進行農村成人教育,可以開展形式多樣化的短期培訓班,還可以針對某個比較具備技術含量的專業來進行長期培訓,除此之外還有中老年的識字班和青年技術培訓班等。這些形式多樣的教育能夠全方位地提高農村教育的普及率。而中小學教育的目的和上述教育目的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小學教育主要目的是為各高校輸送高素質有用人才,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行的都是應試教育。由于多種原因,現在的農村青年往往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同時對農業生產的基本技能和相關知識也掌握得不好,這就使得這樣一個大基數的人群處在農村但是又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實際需求。正是因為這樣才需要不斷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對青年進行各種農業生產技能的培訓,使他們學有所成后能夠直接應用于農業生產和新農村建設中,這樣,農民才愿意在這些方面進行投資。
(二)加強城鄉間人才的流動
可以在城鄉之間進行教師的短時間交換制度,通過這種城鄉之間教學人才的流動將城市里的優質教育理念和思想帶入并滲透到農村去。每個市區內的學校都可以確定出一個到多個結對幫扶的農村學校來,除了定期進行上文所述的人才交流以外,還可以安排相關方面的人員對農村學校的教育工作進行科學的評估和指導,這樣農村學校就能夠在科學的高度上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還能夠從市區學校的老師身上學習到相關教學方法。此外,應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引進高等院校內的優秀畢業生到農村任教,這樣在給農村發展基礎教育事業的同時也能夠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本。
(三)優化農村知識結構
農村知識結構的優化同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農村的人力資本水平,主要是因為農村人員個人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的提高就能夠使他們在日常的生活生產過程當中更好地獲取有效信息,而有效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就正是降低農民生存成本的重要方式。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優化農村的知識結構,使農民自己也能夠具備對市場進行預測和適應能力,在把握市場需求的條件下確定農產品的產供銷,并最終保證自己收入的增加和整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近些年農村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過農產品生產過剩、價格急劇下滑導致農業經營舉步維艱的狀況,而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和追究,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農民對農業自身特點的控制不當造成,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農村人力資源水平上的欠缺。總而言之,對于農村人員來說,資本短缺最大的表現就是科學文化水平的低下,基于此,優質農產品的合理生產和有效銷售都是依靠科學的知識和技術來進行支撐的。
(四)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城鄉二元結構的打破主要是希望能夠最大程度地縮小城鄉之間的實際收入差距。到目前為止,城鄉二元結構不僅使得經濟要素的流動效率低下,還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遷移和投資回報。正是因為這樣,在對其進行處理的過程當中就要站在以農民平等發展和享受同等國民待遇的基礎之上來進行城鄉統籌思路的施展。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三個具體的方式來實現:首先,需要對戶籍制度進行改革,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解決城鄉之間最為深刻的不平等問題;其次,建立勞動保障制度,使得全部居民都享受到完全平等的國民待遇;最后,要完善相關方面的措施和制度,進一步加強對于勞動力市場的管理工作,這樣就能夠建立起一套能夠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跨地區流動的市場組織和機制來。事實上,改變流動人口的管理方式和辦法、降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實際流動成本以及農民合理權益的保障,都是增加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的有效方式。
三、結語
目前社會環境下想要盡可能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為主要的一點就是要致力于農村人力資本的提高,而農村人力資本提高最為核心的工作就是通過加強教育來實現。本文正是圍繞這樣一個話題,在簡要介紹中國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現狀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現代社會環境下影響農村人力資本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對提高農村人力資本存量的方式進行詳盡的分析和說明,希望這樣一些探討一方面能夠對相關方面理論工作的探討有所幫助,更為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夠對完善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式有所啟示。
作者:韓嚴民單位: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