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航空專業科研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專業科研競爭力是指一個專業所具備的科研基礎、人才、資源等實力對單位戰略目標的滿足程度。本文圍繞航空專業科研競爭力評價,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綜合利用“投入-過程-產出”模型和能力模型等方法論,在專業科研活動要素梳理和專業科研能力構成分解的基礎上,通過聚類分析的方式,構建了適用于航空專業科研活動模型評價的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了適用于航空專業科研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
關鍵詞:
科研競爭力;系統工程;評價指標體系
1引言
航空科研活動具有系統性、集成性、復雜性等特點,涉及的專業領域非常廣,數量也很多。對航空科研院所而言,在各專業的管理、專業間的配合與協調等方面的難度非常之大,但這些科研單元正是完成具體科研任務的執行單元,其科研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科研院所的整體科研實力,決定著航空型號研制的成功與否。航空科研通常采用是Vee模型來實現系統工程管理,運用技術狀態管理、技術接口管理、技術數據管理、技術風險管理和技術評估管理等手段,對系統工程的技術過程、活動及要素進行管理和控制,確保系統工程目標實現的過程,包括生命周期階段劃分、系統工程流程和目標導向的知識集合三部分。
目前專業科研競爭力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類[1,2]:一是“學科”,學科與專業有較大相似性,基本原理和性質相同,但研究主體(主要指高校)和研究范圍存在較大差異;二是“競爭力評價”、“科研競爭力評價”、“創新能力評價”等主題的研究,都是著重在某些方面開展評價,系統性不強,行業特點不明顯。競爭力評價方面[3],國內學者對企業競爭力的評價始于對企業經濟效益的評價,從對企業競爭力的研究而逐漸開始對企業競爭力評價及評價方法開展研究,多數評價研究側重于企業競爭力的定性分析,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科研競爭力評價方面主要側重于學術研究競爭力,主要從爭奪資源的角度入手,主要針對多個不同的高校進行排名完成評價。創新能力評價[4,5]則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多種方法論綜合利用的方式,并且在地域性、行業性等領域得到了示范性應用。然而,針對以大型航空系統工程為主要任務的航空科研院所的專業科研競爭力評價仍然是一個全新的評價領域,直接相關的研究案例尚未發展。專業科研競爭力的概念屬于能力的范疇,它是指一個專業所具備的科研基礎、人才、資源等實力對單位戰略目標的滿足程度。它是專業現有技術水平/能力和未來技術發展前景的綜合體現,它以科研任務為載體,以技術創新為發展驅動,其內容涉及投入、管理、產出、環境建設等多個環節的要素??萍荚u價的指標體系根據設計思路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常用的指標模型包括“投入-產出”、“投入-過程-產出”、能力模型等。本文擬從航空專業科研活動的邏輯模型出發,基于不同的方法論體系,運用系統工程思想與方法,探索、構建出適用的專業科研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2航空專業科研活動邏輯架構模型
航空科研是一項不斷追求技術更先進、性能更先進的系統工程,具有項目周期長、系統性強、集成度高、技術風險大的特點。整體上看,航空科研的邏輯模型包括需求牽引、投入、專業科研活動、科研環境、產出與成果等方面,圍繞著未來航空裝備研制的技術能力需求開展工作,主要科研活動分為預先研究和型號研制兩類活動。從構成上看,投入包括人員、經費和基礎設施投入;科研過程包括專業科研活動、科研管理活動和科研輔助活動;產出與成果包括軟、硬件產品等硬實力,以及專利成果、學術論文等軟實力。
3專業科研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3.1設計原則根據專業科研競爭力評價的目的和要求,指標設計應該遵循如下原則:(1)系統性原則:專業科研競爭力無論是概念還是評價工作都是首次開展,指標體系應盡可能覆蓋專業科研活動的全部要素,在設計指標內容時,應重點考慮指標的完備性,力求指標內容不會出現遺漏和缺失。(2)前瞻性原則:專業科研活動服務于未來航空武器產品的研制,既要反映專業科研競爭力當前狀態的“狀態量”指標,又要反映專業科研競爭力未來發展趨勢的“趨勢量”指標。(3)多樣性原則:專業科研活動要素較多,很難利用同一種類型的指標去考慮,因此,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主觀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的方式,靈活設計各個評價指標。
3.2設計思路本研究中利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借鑒“Vee”模型,通過采用多套理論模型相結合的思路來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1)采用“投入-過程-產出”模型,“自上而下”梳理專業科研要素的完備集合。2)采用能力分解模型,“自下而上”聚類專業科研要素形成專業科研競爭力。
3.3基于“投入-過程-產出”模型的專業科研要素分解(Vee模型分解過程)首先,構建專業科研活動的“投入-過程-產出”模型。專業科研投入分為動態投入和專業基礎,專業科研活動分為科研活動和管理活動,專業科研產出分為學術/技術產出和經濟/社會影響。其次,根據理論模型,對現有的各類科研要素進行整理,并進行適用性分析。然后,結合航空專業科研活動的特點進行補充,主要考慮增加對現有技術知識、專業情報獲取渠道、型號研制手段、預先研究手段的考核。最后,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專業科研活動所涉及的基本科研要素分類,再經過進一步整理,建立專業科研要素分類,共分科研軟硬件條件、科研人才隊伍等11大類共31項,經過專家調研,確定最終的科研要素體系,見表1。
3.4基于能力分解模型的專業科研競爭力構成聚類分析(Vee模型集成過程)專業科研競爭力是專業現有技術水平/能力和未來技術發展前景的綜合體現,它以科研任務為載體,以技術創新為發展驅動,其內容涉及投入、管理、產出、環境建設等多個環節的要素。根據能力分解模型,本文從“內部-外部”和“技術-管理”兩個維度,對專業科研競爭力進行分解,將專業科研競爭力分解為重大關鍵技術突破能力、自主成果轉化能力、領導科技創新能力和外部品牌影響力等。如圖3所示。在該模型中,領導科技創新能力是驅動力,關鍵技術突破是核心,自主成果轉化是關鍵,對外品牌影響力是推進器。根據專業科研競爭力的能力體系,結合科研要素完備集合,建立科研要素體系與專業科研競爭力的能力體系的對應關系;進一步歸類整理,形成三級共54項的專業科研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3.5指標權重設計評價指標權重主要采取層次分析法和專家調查法。層次分析法是將與決策總是相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該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強調系統化、層次化。通過構造判斷矩陣,計算出權重,經過一致性檢驗后,選擇若干名專家進行綜合打分后,確定各個指標的最終權重。
4研究結論
本文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綜合利用“投入-過程-產出”模型和能力模型等不同方法論,在專業科研活動要素梳理和專業科研能力構成分解的基礎上,通過聚類分析的方式,構建了適用于航空專業科研活動模型評價的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共54個評價指標。通過研究得出如下
5結論:
(1)航空科研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專業科研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具備系統性和完備性特征,必須覆蓋專業科研活動的所有內容。
(2)航空科研活動是高新技術研究,代表著最先進的科技,專業科研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需注重創新力,并且能夠引導專業向著更好方向發展。
(3)航空科研活動的要素眾多,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去構建評價指標,要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作者:程文淵 張葆晨 吳洋 蔣林波 千光 田湧 邢晨光 張慧 張小偉 單位: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