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調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解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探討如何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健康的消費觀念,文章以問卷形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并分析其中的調查數據和調查結果,給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心理
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群體的重要部分,大學生消費是社會消費的主體之一,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狀況會影響著當下社會消費狀況,影響著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為規范大學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社會消費和諧發展,文章試圖以問卷形式開展調查,以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如何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健康的消費觀念。
一、調查說明
(一)調查問卷題目說明
問卷題目設計涉及大學生消費來源、月消費數額、消費行為方式、消費觀念等,多方面、多維度調查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
(二)調查問卷
調查說明此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方式,對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70份,有效問卷占總發放問卷的90%。
二、調查數據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來源和月消費數額調查分析
第一,據大學生消費來源調查數據顯示,84.44%的學生日常消費主要來源于家庭給予,10%的學生日常消費主要來源于勤工儉學或者自主創業所得,5.56%的學生日常消費主要來源通過其他方式,如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大學生的日常消費來源雖有多種途徑,但超過八成的學生的消費主要來源于家庭。第二,據大學生月消費數額數據顯示,12.22%的學生為500元以下,51.11%的學生為500~1000元,24.44%的學生為1000~1500元,12.22%的學生為1500元以上。大學生不同的消費水平反應出不同的消費主體情況,一是生源結構,有的學生來自農村,農村學生消費水平總體較低,有的學生來自城鎮,城鎮學生消費水平相對較高;二是家庭經濟情況,家境相對貧困的學生消費水平總體較低,反之,家境相對寬裕的學生消費水平較高。從調查數據得知,大部分學生月消費數額在500~1500元之間。第三,據大學生月消費結余數據顯示,60%的學生月消費有結余,22.22%的學生月消費沒有結余,17.78%的學生月消費不一定有結余。月消費有結余與否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學生消費來源數額的多少,若月消費來源數額比較大,則結余的可能性較大,反之亦然;二是學生個人消費行為,若有消費計劃、勤儉節約行為的學生,月消費有結余的幾率較大,若消費無計劃、不節儉的學生月消費結余的幾率較小。
(二)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調查分析
第一,由大學生消費記賬行為調查數據得知,11.11%的學生對所有消費支出基本有記賬習慣,36.67%的學生對一些比較大額的消費支出有記賬習慣,38.89%的學生很少有消費記賬習慣,13.33%的學生從來沒有消費記賬的習慣。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有消費(所有消費、大額消費)記賬的習慣,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少有或沒有消費記賬的習慣。第二,由大學生消費觀念調查數據得知,11.11%的學生表示崇尚節儉的消費行為觀念,35.56%的學生表示比較節儉,45.56%的學生表示既不節儉也不浪費的,7.78%的學生表示消費大手大腳。大學生消費觀念各不一樣,大部分學生擁有較好的消費行為觀念。第三,由大學生最常去的消費場所調查數據得知,14.44%的學生最常去的消費場所是大型商場、大型超市,7.78%的學生最常去的消費場所是專賣店、特色店,31.11%的學生最常去的消費場所是網店,即網絡購物,46.67%的學生沒有特定常去的消費場所。大學生消費場所不一,但網店已經成為部分學生經常光顧的地方。第四,由大學生消費商品時的注重點調查數據得知,52.22%的學生注重商品的基本屬性,即質量和功能,5.56%的學生注重商品品牌,注重商品外觀和商品價格的學生均為21.11%。超過一半的學生消費商品時注重的是商品的實用性,注重功能屬性。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從消費來源結構分析
大學生經濟來源途徑大多數學生的消費來源來自家庭,少部分學生的消費來源來自其他途徑,這是因為學業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學生以學業為主,一方面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之上,另一方面是學生通過自身獲取經濟來源的途徑少,通過自身獲取經濟來源的能力不強,也有部分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社會兼職、獎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方式得到生活主要消費。
(二)從月消費水平及消費是否有結余
看大學生消費觀念根據當下消費價格水平和校園物價水平,以及學生開支所需,大部分學生月消費數額在500—1500元之間,總體合理,六成以上的學生月消費有結余,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擁有較好的消費觀念,沒有出現入不敷出情況。
(三)從消費記賬行為和消費觀念
看大學生理財意識有一半左右的學生有記賬習慣,做消費記錄和消費計劃,持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凸顯理智的消費理念和理財意識,但仍有一部分學生缺乏理財智慧。
(四)從消費場所和消費商品注重點
看大學生消費特征首先,由于科技迅速發展和電商飛速前進,網絡購物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便捷,多個消費場所對比之下,網絡消費已然成為學生青睞的消費領域。其次,學生雖然是時代潮流的代表,但是由于受實際生活條件的影響,并未一味追求品牌、特性、不在乎價格,消費商品時多數學生依然更加注重商品的基本屬性和功能。
四、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狀況的思考和建議
通過上文調查數據及相關分析,為構建大學生科學、健康、合理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文章做出如下思考和建議:
(一)增強自我獨立意識,崇尚勤儉節約作風
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要消費群體,應增強獨立意識,嘗試參與社會實踐,嘗試參加社會兼職,獲得酬勞,一來可以減輕單一的家庭給予的經濟壓力,二來可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另外,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減少無謂的消費和不必要的開支。
(二)培養科學的消費行為,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消費行為習慣是學生生活作風、生活習慣的重要部分,而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的形成需要家庭的合理引導,學校的有效教育,社會健康的消費環境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良好修為。
(三)學習理財知識,掌握理財方法
學校可開設理財選修課程供學生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財方法和理財知識,從日常生活開始,著手個人理財。
參考文獻
[1]徐妍,莊軒.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消費觀念的調查分析———以新疆高校為例[J].新疆社科論壇,2017(1).
[2]姚貝.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透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
[3]易菊香,肖海鷗.大學生消費心理調查研究———以吉首大學學生消費為例[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4]楊帥帥,王水娥.淺析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J].中國市場,2016(44).
作者:黃開展 單位: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