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間金融利率市場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如前所述,我國民間金融的興起在一定程度是我國利率抑制的結果。但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利率管制將逐漸放開,我國民間金融也必然面對利率市場化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首先,民間借貸資金的供給將下降。居民持有資產形式的選擇主要有三種,一是選擇流動性。即選擇閑置現金以及銀行活期存款的形式持有資產,閑置現金具有完全的流動性,而銀行的活期存款也接近完全的流動性,居民只要花費微小的交通成本、時間成本就能從銀行將該部分資金變現。其中閑置現金沒有收益,銀行活期存款則享有活期存款利息收益;二是選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流動性較差,但收益率較高,同時理財產品也具有一定的風險;三是選擇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流動性也較差,但收益率往往最高,同時由于缺乏法律保護,因而民間借貸風險也最高。在利率管制下,居民選擇民間借貸的概率較高,因為利率管制下,銀行的存款利率相對較低,從實際利率看,為刺激投資,銀行存款利率有時甚至是負的利率水平。因此,只要有其他可投資的渠道,居民并不會選擇將資金閑置或是以活期存款形式持有;且在利率管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主要依賴利差獲得收入,對理財產品的開發與創新缺乏動力,居民對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理財產品也沒多大興趣;而民間借貸雖然風險較大,但收益率較高,且在“熟人”、“親人”關系網的掩飾下,居民往往意識不到潛在的風險,大量的資金流入到民間借貸市場。一旦利率管制放開,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根據自身資金與經營實力來制定競爭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必定大幅度上升,銀行存款對居民的吸引力也會增加;且利率放開后,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利差收入將會越來越小,為了尋找新的收入來源,銀行等金融機構會更加重視理財產品的開發與創新,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多,理財組合也會更加多樣化,對居民資金的吸引力也會上升。因此,流入民間借貸市場的資金也必然減少。其次,民間借貸資金的需求將下降。
尋求民間融資的主體主要是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獲得貸款的居民與企業。而利率市場化后,隨著存款“脫媒”情況的緩解,可貸資金總量的增加,銀行等金融機構滿足居民與企業貸款需求的能力也將增強,這必然減少參與民間借貸的主體。貸款利率放開后,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根據不同的收益與風險比來為不同的投資者制定個性化利率,理論上所有的投資者都能夠獲得貸款機會,這同樣大大減少了參與民間借貸的主體。因此,社會對民間借貸資金的需求也必然減少。再次,民間借貸主體的信用水平可能下降。尋求民間融資的主體主要是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獲得貸款的居民與企業,這些主體中不乏一些信用良好,但是缺乏抵押品或是擔保的居民與企業,不乏一些擁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但資金缺乏的投資者,也不乏一些選擇風險高收益高項目的風險偏好投資者。貸款利率管制時,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能有效的根據收益風險比來制定貸款利率,因此它們也沒有將這些潛在的貸款對象區別出來的能力與動力。利率市場化后,根據收益風險比,這些潛在的貸款者實際上是銀行增加收入的較為優質的貸款對象,根據不同的貸款利率這些主體都有極大的可能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而一旦銀行等金融機構將這些主體從民間借貸市場“奪走”,勢必將拉低民間借貸市場主體的信用水平。
二、利率市場化下民間金融的發展機遇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深,我國民間金融市場將面臨資金供給下降、資金需求下降、借貸主體的信用水平下降等沖擊,我國民間金融市場似乎走向了“死胡同”。但實際上,民間金融不可能消亡。從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來看,即使在當前金融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其民間金融市場也保持著相當的活力。相對于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民間金融特有的優勢并沒有改變,利率市場化帶給民間金融市場的不僅僅是沖擊,也有機遇:首先,民間金融的相對優勢猶在。一是民間金融資金規模小,覆蓋率高。
相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民間金融規模很小,10萬以內甚至幾千、幾百一筆的借貸金額普遍存在,這種規模的借貸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規模效應太低,不利于成本控制。同時民間金融無處不在,覆蓋全國各地沒有死角,這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二是民間金融程序簡單,快捷方便。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一筆貸款的發放,必須對貸款者的信用水平、資產狀況、資金用途等進行全面的審核、審批,過程復雜且耗時長。而民間借貸的主要貸款對象往往是“熟人”、“親人”,或者“熟人”、“親人”所推薦的關系戶,其信用水平、資產狀況等在平時的生活交往中基本確定,并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考察,也不需要復雜的審批過程,借貸的程序簡單快速,這對一些急需資金“救急”的居民與企業可謂“及時雨”;三是信息不對稱性更低。對于銀行來說,完全掌握貸款者的信息是十分困難的,難免出現信息不對稱而招到“騙貸”。而對于民間借貸,借貸雙方的關系較為密切,在長期的交往中,相互的了解也較為細致,信用考察也更加針對性,因此,一定程度上,民間借貸的信息比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更加透明。四是民間借貸能夠接納的風險比銀行等金融機構更高。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雖然理論上可以按照收益風險比來確定貸款利率從而發放貸款,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要通過人行、銀監會等相關監管機構的監管,必須控制不良貸款率,這就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接納風險過高的貸款,即使貸款者能夠支付較高的利率。而民間借貸則不受這些政策限制,只要有主體為了獲得高收益而愿意承擔相應的風險,就能實現供需雙方的資金融通。
其次,民間利率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利率將趨向統一。長期以來,我國民間利率的綜合水平遠高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原因在于民間高利貸、標會、地下錢莊的非法金融活動拉高了民間利率。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等金融機構滿足社會融資需求的能力將大大提高,這會抑制民間高利貸、標會、地下錢莊的發展,同時伴隨著利率市場化,政府對民間金融的監管將更加嚴密,民間高利貸、標會、地下錢莊也會進一步的受到抑制,因此,長期來看民間利率的綜合水平有降低趨勢。這極大地保證了貸款者的利益,降低了貸款者的融資成本,有利于民間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當然,由于民間借貸風險依舊高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根據收益風險對稱原則,民間借貸利率依舊會長期的高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
再次,民間金融市場作為正規金融市場的補充其市場定位將更加明確。利率市場化要求經濟社會具備完善的市場運行與監管機制,因此,政府的監管以及法律制度必將趨于完善,民間金融市場將更加規范,民間金融的違約風險將極大的降低,民間金融市場不再是投機倒把的場所。在政府監管與法律制度的規范下,民間金融市場對風險的識別能力也將極大提升,這極大地提升了民間借貸市場的信用度。居民與企業轉向民間借貸的原因將主要是為了獲得民間借貸相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所具備的獨特優勢,而不是為了“圈錢”、“騙錢”,民間金融也不再是高利貸的代名詞,民間金融市場將作為正規金融市場的補充而長期存在與發展。
三、結論
長期以來,我國正規金融市場與民間金融市場基本處于“雙軌制”的狀況,正規金融市場雖然被賦予了“正規”二字,但出于金融穩定、宏觀經濟調控的目的,正規金融市場一直受到政府的利率管制,其滿足社會融資需求的能力也遭到了抑制。而民間金融游離于正規金融體系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利率管制,因而早早的具備了利率市場化的雛形特征,相對于正規金融市場,我國民間金融市場資金流動更加自由,更能順應市場的需求,某些時刻甚至比正規金融市場更能滿足社會融資的需要。正如前文所述,我國的利率管制從資金總量與結構性融資上降低了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滿足社會融資需求的能力,這促進了民間金融的興起。但民間金融終究無法承擔我國正規金融機構在金融穩定、宏觀經濟調控上的任務,而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正規金融機構滿足社會融資需求的能力將日益增強,民間金融的市場供需規模將被壓縮,但這并不意味著民間金融會消亡,恰恰相反,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的加深,民間金融相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獨特優勢將被凸顯出來,正規金融市場利率與民間金融市場利率將趨于統一,我國正規金融市場與民間金融市場的“雙軌制”將被打破,民間金融市場作為正規金融市場的補充其市場定位將更加明確。
作者:徐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