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利率市場化對地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率頻繁波動使得地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要。本文從地方性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了利率市場化下地方性銀行的利率風險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若干解決對策。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舉措,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的變革將是未來中國金融市場體系完善的一項重要內容。提高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的管理能力,健全利率風險管理體系是我國地方性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利率市場化下地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影響分析
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是指銀行受整個市場利率水平的不規則波動而可能引起的損失。伴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市場也逐步對利率放松了管制,地方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將會進一步加大。首先,利率水平如果由管理當局決定,那么市場利率就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并且管理當局決定的利率也比較容易預測,這種情況下利率風險不會成為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對該風險的管理也只是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附屬職能。然而隨著管理當局對利率管制的不斷松綁,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場的變化所決定,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利率的波動逐漸變大并且波動頻率也在增高,其波動的趨勢也很難掌控。因此,銀行應當合理制定出相關措施以更先進的風險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術去應對此風險。其次,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在競爭激勵的環境中擁有一定的自主定價權,完善定價機制,健全市場的供求關系。我國央行通過運用各種政策性工具來調控和引導市場利率,使得市場能夠在金融資源的配置中發揮其主導作用。地方性商業銀行目前利潤的主要來源在于傳統的存貸款利差收入,其他創新產品收入較為薄弱。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實施,存貸款利差的空間將會不斷縮減,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經營壓力不斷增大,進而迫使商業銀行不斷的開拓新的業務,以此來規避和減少相應的利率風險。
二、地方性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利率的波動加劇了銀行的利率風險
自2007年以來,存貸款基準利率頻繁的出現不對稱性的調整,對以存貸款為主營業務的商業銀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人民銀行根據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通過調整基準利率來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當經濟過熱時,人行會調高存貸款基準利率,來穩定經濟的發展;當經濟發展增速較慢時,人行則通過調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來刺激經濟發展。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提速,人民銀行通過調整利率來調節經濟增速越來越頻繁,由此加大了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利率波動風險。
(二)市場利率的波動加劇了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及信用風險
利率市場化之后地方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收到了挑戰,由于利率的變化,地方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傳統盈利模式發生了變化,市場資金在金融市場之間頻繁地流動,造成地方中小銀行普遍存在著資金流動性的壓力,客觀上存在著流動性風險。其次,利率市場化容易帶來信用風險。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資本逐利的本性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原先地方商業銀行風險極小的大客戶甚至中小客戶,面對著利率的波動,他們的定價、溢價能力變得異常強大,而銀行為吸引客戶,搶奪存款,等傾向于將資產投向那些能夠帶來更高收益的領域,往往容易帶來風險偏好的上升,容易造成信用風險的增加。
(三)存貸款利差逐漸縮小,銀行盈利能力受到沖擊
利率市場化后地方性商業銀行也在逐步轉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以爭取更多的回報,但存貸款業務仍然是地方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各家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變化,地方性商業銀行獲得了存貸利率的決定權,各銀行間的競爭不僅僅只是體現在貸款的數量的增長上,更是體現在存貸款的價格變化上,但是由于各商業銀行間競爭加劇等原因,貸款利率上升的幅度要遠小于存款利率上升幅度,這必將會導致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縮小,盈利空間降低。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許多中小型銀行因為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面臨倒閉或者被兼并的命運。
(四)商業銀行之間利率的定價競爭呈現日趨激烈的現象
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前,各商業銀行之間的利差是固定的,存貸款利率相同,因此銀行間的同業競爭壓力比較小,各銀行間主要的競爭集中在物理網、和科技力量和營銷機制等方面。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各商業銀行之間的差異化增加,從而必將展開激烈的利率定價競爭。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競爭手段從原先的全面優質客戶服務轉變為用價格差、利率差等來吸引客戶,通過差異化利率杠桿來爭奪優質的客戶。由于國內金融市場體系還不夠成熟,地方性商業銀行轉型升級并沒有形成足夠有效的產品定價機制,不能準確的依據市場的資金變化行情和客戶的風險水平來界定存貸款利率的水平,短期內地方性商業銀行很可能出現盲目的價格競爭現象。
(五)地方性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受到挑戰
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由于我國地方性商業銀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風險預警機制,應對利率的變化在受到市場資金供求的波動影響下,造成利率的波動幅度和頻率不斷增大,杠桿效應的影響又使得商業銀行的存貸款等業務的敏感性增強,導致銀行風險控制的能力下降,從而加大了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其次銀行中的風險轉移機制,銀行破產和兼并機制也尚未建立健全,這些都增加了地方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
三、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深化我國利率市場改革
利率市場化并不僅僅是利率的變動,其更深的層次在于帶動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改革,內容涉及商業銀行的制度、政策、內控管理等多個維度。唯有當經濟活動達到一定的發展程度時,整個利率市場才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改革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因此,對于處于利率市場化關鍵時期的我國來說,更需要不斷推進相關的利率市場改革,特別是與利率相關的監管法律、制度、政策。同時,為實現利率的有效傳導,必須繼續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完善管理制度,促使其成為市場的競爭主體,將配套措施的改革與市場化改革相匹配,增強其經營主動性,并且互相協調、互相促進,使資金需求對利率變化更為敏感而富有彈性。
(二)推動金融市場產品創新和管理
金融衍生品是我國商業銀行業近階段主營業務之一,也是屬于高風險業務,特別是在當今互聯網+的時代中,商業銀行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雖然此類金融產品所帶來的回報率較高,但因其準入門檻較低,我國監管措施己嚴重滯后于金融產品創新速度,導致監管乏力、風險難測。在利率管制的情況下,金融工具的價格優勢不明顯,風險程度相似,排列組合的空間利用率不大,將金融風險捆綁在了市場主體上,雖然在利率市場化后,各類供求關系由市場所決定,但并不意味著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沒有必要了。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信息的不對稱現象會造成許多的問題存在,因此銀行在推動金融衍生市場進行創新的同時,各部門監管機構也要重視整體層面的風險預警,如金融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應當對金融衍生產品加強信息的公開的監管,對其存在的潛在風險及時的提出警示。
(三)完善利率市場化改革工作
針對商業銀行的轉型,當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在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應當以商業銀行提供的新的利潤增長點為目標,構建一套比較全面的金融安全體系,以此來防范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為商業銀行在改革進程中的平穩有序過渡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為達到這一目標,金融監管部門應根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同階段和實際情況,調整完善相關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路徑,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確保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掌握改革措施在實施中產生的問題和效果,并能快速全面地提出下一步改革和監管對策。
(四)加快轉型發展,培育特色業務
各商業銀行應把握外部市場變化,針對利率市場波動,調整自身發展戰略,形成各商業銀行經營特色,同時兼顧區域差異,凸顯局部亮點,通過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提高信貸資源產出效率;通過調整客戶模式,改善其收入布局,提高中小企業的客戶占比,從而降低對利差收入的依賴,進一步深化銀行業各網點轉型,著力提升其綜合產能;提高服務收入的占比;進一步完善服務渠道,借助互聯網技術拓展服務覆蓋面等方式加快推進發展轉型。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性商業銀行要在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場環境中不斷加強創新,推動自身轉型,同時也要積極應對不斷擴大的利率風險,從而有利于地方商業銀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來降低利率風險,為商業銀行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天奇.試論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的影響[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2]鞏屹.淺談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受利率市場化的影響[J].財經界,2014(14)
作者:李獻英 單位:新疆昆侖銀行克拉瑪依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