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長橋水廠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長橋水廠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設的一座特大型水廠,現已達到160萬m3/d的供水能力。其始建于年代,是當時國內新建的最大水廠。根據建設條件采用了土堤式平流沉淀池,節省了材料,加快了施工進度。還開創了水廠采用大口徑非金屬管道作渾水管的先例。
關鍵詞:水廠建設水廠改造
長橋水廠是一座我國自行設計建造,逐步發展起來的特大型水廠,目前供水能力已達到160萬m3/d(平面布置見圖1),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水廠,擔負著上海市西南和部分西北地區的供水重任。隨著上海綜合實力的增強,市民對自來水水質要求的提高,長橋水廠還將面臨新一輪的改造。其出水水質目標是上海市供水專業規劃提出的水質目標,2010年以前,依據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同時比照美國EPA水質標準及歐盟目前水質標準,結合現行美國水質標準中的微量有害物質和微生物指標進行擬定的水質目標,徹底改善自來水飲用口感;2020年的水質目標是依據上海市的水源特點制定的與當時發達國家保持同等水平的新的水質目標。
1年代艱苦建廠
長橋水廠始建于年代,一直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承擔設計。1958年上海市政府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特別缺水的西南地區立項建設一座新水廠,規模60萬m3/d,是當時國內新建的最大水廠,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30萬m3/d,水源經多方案比較選在黃浦江關港段,水廠設在上中路南側,當年完成施工圖,為了貫徹多、快、好、省的精神和推行投資包干,又兩改設計圖,反映了當時經濟條件的困難和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智慧。
為節省投資,一期工程水源地由關港段縮至長橋港段,設江心式取水箱1座,直徑5m,2根DN=1250鋼制自流管,每根長250m,設計能力30萬m3/d,60萬m3/d時再建一套。取水泵房和吸水井各1座,取水泵房設5臺機組,水源泵站還設低壓變電所1座,辦公樓1幢,水源地至凈水廠設2根DN=1200的渾水管,距離2km左右,設計管材采用預應力鋼砼管,施工時由于貨源原因,一部分采用預應力鋼砼管,一部分采用鑄鐵管。開創了水廠采用大口徑非金屬管道的先例。
凈水廠原設計鋼筋混凝土平流沉淀池2組,每組分成2格,每格能力7.5萬m3/d。為了節約鋼材、水泥,加快建設進度,改為30萬m3/d土堤沉淀池1組,分成可獨立運行的2格。回流隔板絮凝,絮凝時間20min,沉淀時間75min,前段小泥斗排泥,后段大泥斗定期沖洗。濾池采用2組鋼筋混凝土快濾池,每組6格,濾速10m3/h,單池面積106m2,大阻力配水系統,水塔沖洗,水塔容積600m3,下層為加氯間,濾池采用左右兩翼中間水塔的布置形式,濾池管廊上層為月臺式空廊,布置合理,操作方便。清水池采用鋼筋混凝土,分設2座,由原設計每座1萬m3減小至5000m3,僅滿足消毒接觸時間,調節完全由廠外水庫泵站承擔。送水泵房1座,設6臺機組,為了節省聯絡管道,送水泵房吸水井分設2座。水廠的總平面布置采用功能分區,進廠大道的東側為行政管理和檢修區,西側為生產區,使工藝流程緊湊,直線型布置,便于以后擴建,為國內大型水廠的典型布置。
圖1160萬m3/d長橋水廠平面布置
一期工程于1961年1月正式動工,同年6月初步通水,原水由廠區東側春申塘邊的20萬m3/d臨時取水泵房取水,1962年5月一期工程竣工。
1966年為了滿足用水量的需要,著手對土堤沉淀池進行了技術改造。主要是絮凝部分,通過現場測定和經驗總結,提出了回流隔板的改造方案,將每格絮凝能力提高到9000m3/h,將土堤沉淀池的出水能力提高到40萬m3/d,濾池濾速提高到14m/h,使一期工程供水能力提高到40萬m3/d。
1970年供水缺口增大,又提出了擴建要求,長橋水廠的供水能力需要提高到60萬m3/d。水源部分,將黃浦江邊的水源地由30萬m3/d挖潛至40萬m3/d,廠內春申塘邊的臨時泵房可挖潛至24萬m3/d,滿足了需要。新建10萬m3/d鋼筋混凝土平流沉淀池1座,回流隔板絮凝時間20min,沉淀時間1.8h;新建快濾池1組,分6格,屋頂水箱沖洗;送水泵房挖潛改造更換水泵,當年12月份開始施工1971年7月竣工。擴建后出水能力勉強達到了60萬m3/d。運行指標:1#,2#土堤沉淀池,回流隔板絮凝時間15min,沉淀時間55min,水平流速36mm/s,平時小斗排泥,每半年停池清洗1次;3#沉淀池絮凝時間12min,沉淀時間54min,排泥采用虹吸式機械排泥,濾池濾速15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