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流轉對農業建設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農業現代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時下的中國農業仍以傳統農業為主,存在很多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障礙性因素,其中以土地因素最為直接和重要,有效破解土地流轉的有關問題就顯得極為重要和緊迫。
關鍵詞:
土地流轉;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升級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大,屬弱勢產業。近年來,在支農惠農政策廣泛實施的情況下,中國農業呈快速發展勢頭,農業貢獻率不斷提高。近年來,桓仁特色農業快速發展,釀酒葡萄產業、食用菌產業、林地產業為代表的新興農業產業迅速發展,初顯現代農業雛型。但桓仁縣的農業產業發展中仍然存在有共性的問題和困難。一是新興產業的發展規模較小,或初具規模的項目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量的縮減;二是部分產業盡管有一定規模,但未能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規模,項目對農民收入增加、縣域經濟發展帶動力不強,經濟貢獻率低;三是部分產業總量擴張困難,發展后勁不足,市場乏力。上述問題之所以能夠出現,主要是生產要素制約了產業的發展。生產要素是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是維系國民經濟運行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現代意義的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技術及信息同樣也作為要素投入生產。
1加快土地流轉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升級的首要前提
六大生產要素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土地要素,是先決條件,有效解決土地問題,其他要素問題才能迎刃而解。新的土地政策的實施使當時積弱積貧的中國農村煥發了新的生機,也為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進步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這種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導的土地政策突顯出了歷史的局限性,部分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農業項目的實施與擴張舉步維艱,土地實際收益縮小,農民因地收入增勢放緩。為切實解決上述問題,農業部于2005年頒布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為農村土地的流動與轉移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由于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或依賴、思維方式的限制及對法律的不了解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致使農村土地的流轉情況不盡如人意。隨之而造成了農業項目的推廣呈條塊分布,量上難以突破,品質難以實現有效控制,項目效益難以實現等諸多實際問題。如何有效破解土地流轉難題,是當下農業新興項目首要目標,也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升級的現實需要。有效破解土地流轉難題,資本、勞動力等其他要素的解決要相對簡單和容易得多。現階段加速土地流轉應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方式方法可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因地因事靈活選擇。
一是通過政府的有效組織,企業唱主角形成利益紐帶,鼓勵和支持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實現農民土地的基本收入的穩定。以桓仁釀酒葡萄產業為例,酒企出資,農民以其耕地入股成立釀酒葡萄基地公司,基地公司單獨核算,形成酒企、基地公司、農民的三點聯盟。農民的土地由基地公司統一管理,統一種植,農民的土地在基地公司收益紅利,農民可以在基地公司就業,不僅保證酒企的安全、穩定的原料來源,農民也能實現土地的收益,理順了企業與農民的關系,有效化解了農民、酒企之間的矛盾。不僅破解了酒企發展的土地難題,也能有效進行葡萄質量控制。二是政府出面組織動員專業合作社基地周邊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幫助與協調社員與非社員之間耕地互換,促進耕地集中連片,為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耕地來源。三是由縣、鄉政府先行租賃農民耕地,將所租耕地轉包給項目建設單位使用,實現土地流轉。
2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是加速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
2.1內引外聯袁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域外轉移人力資源富余地區的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應積極與發達省份及南方勞動力需求大的市、縣締結友好關系,構建地區間勞務協作關系并建立服務網絡,積極開展相互間的勞動力信息交流,為本地農村富余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必要時可在沿海及經濟發達地區設立駐外聯絡辦事機構。積極開展政府間的國際勞務項目合作。在加強與省市政府的交流與合作的同時,通過省市政府的商務或相關部門努力,有效向勞動力缺乏的發達國家輸出勞動力,努力開拓國際勞務市場。
2.2發揮地區優勢袁通過產業發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就地轉移應是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主方向。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能夠保障縣域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推動農村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并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
2.2.1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縣鄉兩級政府可根據自然資源、地理和環境優勢建設具有產業依托和自身特色的小城鎮。鄉鎮工業、商貿服務、旅游及其他特色產業,發展的側重點可各有不同。通過小城鎮建設,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地轉化。
2.2.2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桓仁森林商品資源十分豐富,應大力進行地產森林商品的開發與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延長農業的產業鏈,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2.3政府主動作為袁促使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各級政府要把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就業服務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二、三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同重大建設項目緊密結合,同農村家園建設和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在勞動力轉移中發展城鄉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堅持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為目標,提高農民轉崗就業率。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整合勞動、教育、農業、群團等部門及各類社會教育培訓資源,開展多層次農村勞動力農業技能和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形成以鄉鎮為主體、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參與指導協調和“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機制。根據市場用工需求,針對不同培訓對象,靈活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門類技術教育與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對初高中畢業回鄉務工青年的技能性培訓。提高培訓的規模和層次。要充分利用媒體的宣傳效應和人才市場的招聘平臺,更多的農民工能夠方便地找到工作,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
3高效能服務型政府是鞏固和發展土地流轉成果的基石
實現農村土地資源的有序有效流轉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升級的實際需要,是實現土地效益增加的實際需要,是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富裕,農村繁榮目標的需要,更是農村實現最大范圍的穩定和發展的現實需要。企業作為市場的重要主體,其決策和發展離不開企業管理者的努力,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好與壞與企業家的數量與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直接關系。企業家作為特殊的勞動者,更應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愛護。政府作為市場的特殊主體既是管理者又是參與者,更應做好各方面的服務工作,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更健康更效能做出應有的必要的努力,做企業發展和企業家成長的推手。各級政府要努力營造出寬松的、和諧的、平等的市場環境,同時在資金,技術及信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細致周到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李金花.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思考[J].農村經營管理,2008,(01).
[2]陳慶松.強化土地流轉管理加快現代農業步伐[J].云南農業,2006,(05).
[3]蔡新民,王詩俊.加快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J].三明農業科技,2007,(02).
[4]熊況忠,吳定發,曹蓉,熊展,傅艷.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發展現代農業[J].作物研究,2010,(02).
[5]孫勝,劉明富,張道年,李鵬志.我國農用土地流轉與規模化經營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0,(01).
[6]楊紹勤.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推進現代農業發展[J].云南農業,2009,(07).
[7]陳章體,周東鳴.加大土地流轉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01)
作者:隋靜毓 單位:桓仁滿族自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