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校畢業設計的變革與創作思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形式的改革與創新
鼓勵畢業設計(論文)形式的多樣化,但要體現“工學結合”。結合專業撰寫的行業分析報告、工作分析報告、崗位分析報告、技術分析報告、市場分析報告、產品分析報告、管理分析報告、業務分析報告、企業(部門)調查報告、產品(服務)營銷策劃書、營銷策劃報告、融資方案、案例分析報告,與各種大賽對接的社會調查報告、創業計劃書、產品設計方案、設計創意說明書、數學建模報告,或綜合實訓報告、頂崗實習報告等,都可以作為畢業設計(論文)。一些具有研究興趣、研究能力的優秀學生,也可以撰寫偏理論性的研究論文,但必須結合專業、結合區域產業發展來寫。
選題來源的改革與創新
鼓勵選題來源多樣化。選題可以是學生在校期間申請的創新工程項目、創業計劃;可以是學生在校期間完成的各種大賽的競技性成果;可以是三年學業中圍繞一直感興趣的研究點形成的研究報告;可以是企業調研中遇到的問題或企業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從教師課題中分離出來、獨自完成的小課題;可以是興趣小組、社團提出的研究課題,等等。
人題匹配的改革與創新
一人一題一直是教育部強調的選題工作的重要原則。但我們認為,多人(不超過4人)在同一單位頂崗實習的,可以共同完成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課題。但必須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分工,并且要在文本提交和答辯時體現出來。組隊完成的集體項目、競賽項目,以項目成果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的,也應該被允許。同一來源的選題,多人同做能夠比較學生的認真程度、資料查閱能力、創新意識,這種方式也可以嘗試。而且答辯時只要后面的同學講述自己的作品相對與前面答辯者的不同與創新點即可。這也可以節約答辯時間和考察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
組織流程的改革與創新
組隊、選題、開題、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或實際操作、展示,這是一個完整的環節。但本科生都不要求答辯,現在高職學生的“答辯”實際上也是在走過場,勞民傷財;“開題”更是學術化;“中期檢查”既不切合學生頂崗實習的實際,又會增加大量組織、管理的工作量。從務實的角度建議都應刪除,將流程簡化為組隊、選題、大綱指導、初稿修改指導、評閱、展示六步。展示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和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的責任心。但每步需要制訂明確的規范和標準。
答辯地點的改革與創新
如果還需要答辯環節,答辯地方應多樣化,可以是校內的多媒體教室、實訓室;可以是校外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現場;還可以是用人單位集體選秀的體育館和大禮堂。
答辯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試行答辯方式多樣化。可以是優秀展示型的答辯,可以是較差作品警示性的答辯,可以是優中差都有的答辯;可以是不同類型作品的選擇性答辯,如保證調查報告類、創業計劃類、崗位分析類、純學術研究類都有參加答辯的。多人合作的,可以采取現場指定任一人答辯的方式答辯,答辯成績對組員都有效,避免同組成員搭便車的行為,也可以要求每個團隊成員匯報自己完成的部分,每個成員的得分由總體分和個人完成部分得分各占50%形成。
聽眾組織的改革與創新
如果答辯在學校舉行,可以有三種聽眾組織方式:一是無學生聽眾,只有答辯人入場,評審團隊聽取答辯并提問;二是所有答辯學生必須作為聽眾,并可提問,聽取答辯表現作為答辯成績的組成部分;三是自愿作為聽眾聽取答辯,聽眾既可以是畢業生,也可以是低年級學生,讓他們提前了解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次序和專業對畢業設計(論文)的要求。
如果答辯在企業進行,也可以有三種聽眾組織方式:一是只有在該企業頂崗實習的學生可以作為聽眾;二是允許頂崗實習學生的同事前來作為聽眾,并可提問;三是邀請附近企業的畢業生和部分低年級學生前來旁聽。
答辯專家組成的改革與創新
專家可以由專業教師、實訓指導教師、企業專家組成,也可以邀請往屆優秀學生甚至低年級優秀學生作為專家,在場同學可以隨便提問,把答辯當作一次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
質量保證的改革與創新
為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出五種質量保證方法:
第一,交叉檢驗法。通過軟件檢測,如果某篇畢業設計(論文)與網絡、期刊庫上的文章相似度超過40%或發現大段抄襲,直接判為零分,需要推遲一年答辯;如果兩個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有超過40%以上的文字相似,如確系互相抄襲,直接判為零分,需要推遲一年答辯;如是一位抄襲另外一位的作品,則抄襲者直接判為零分,需要推遲一年答辯。
第二,倒逼機制保證論文質量法。給定評審標準,只要有下列情況之一,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判不及格或推遲三個月答辯:10處文字、標點錯誤;3處排版不符合規范;一處超過500字未注明出處,等等。
第三,匿名評審保證論文質量法。給定評審標準,專業教師3人匿名評審(指導教師回避),不及格者不能畢業或推遲三個月答辯。
第四,末位淘汰的論文質量保證法。給定評審標準,專業教師3人匿名評審(指導教師回避),同專業中分數最低的10%由專業集體評議是否通過。
第五,指導教師兜底負責法:答辯完畢,組織專家小組按照評審標準進行質量抽查,發現有學生論文未達到規定要求的,鑒于學生已經畢業,請指導教師負責修改完善,以體現其對指導和把關不嚴的懲罰。
畢業論文完成和指導時間的改革與創新
既然學生在最后一學期忙于找工作,既無足夠時間也無足夠耐心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為什么不嘗試將畢業論文完成時間、指導時間的提前甚至自由化?而且在最后學期舉行畢業設計(論文),存在著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如果學生真正頂崗實習了,對其專業素質、綜合素質、職業技能企業自然會嚴格考察,還用得著學校來考察嗎?不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學期才開始,可以結合項目,也許第一學期就可以基本完成,在畢業前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所學,不斷修改完善,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完成、修改同步;可以將一些“工學結合”的論文選題或選題思路在一年級末提供給學生,要求學生在第三至第五學期,結合課程的作業要求,選擇一篇代表性的論文提交,當然每個課程作業嚴格按照論文的要求進行;可以在學生進校就提供給學生論文要求,要求學生在第一至第五學期,每個課程提交的論文,都嚴格按照論文要求,最后選擇一篇作為畢業設計(論文)即可。
畢業設計(論文)實現“工學結合”的改革與創新
目前一些高職畢業設計(論文)存在“假大空”的現象,沒有體現“工學結合”。我們在實踐中通過五個方面來保證“工學結合”:
一是選題來源的控制,從來源上要體現“工學結合”———來源于企業,來源于項目,來源于現實問題。
二是選題名稱要體現出“工學結合”,如×××案例分析、深圳×××行業崗位能力的分析,或副標題體現“以深圳×××公司為例”。
三是內容的“工學結合”。內容要體現出現狀、問題、對策三版塊,體現出對區域的聚焦研究而非全國的泛泛研究;要有具體的案例和數據而非純粹的文字描述;要至少創新地揭示三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且問題、對策要得到企業指導老師的認同。
四是答辯的“工學結合”。答辯在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現場進行,評委要有企業專家,聽眾要有學生實習的崗位同事。
五是應用的“工學結合”。成果能夠得到學校和企業指導教師的認可,能夠提供給企業或行業參考或借鑒,或能夠商業化運營或商業化出售,或直接使社區、社會受益,等等。
論文指導的方法和途徑的改革與創新
可以集中指導或分散指導,可以見面指導或通過網絡、短信、電話指導,可以召集學生到辦公室指導或上門指導,也可以建立QQ群遙控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要進行全程跟蹤,持續指導,進行關鍵點控制。十五、課程作業合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改革與創新如果專業課程設計成一個有機的體系,每門專業課程都有自己的特定項目作業,最后可以將這些課程作業合成一個大報告,稍加修改,成為畢業設計(論文)。但這對專業課程設計提出了高要求,也對學生提出了高要求。
在畢業設計(論文)中加強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系統設計的改革與創新
每個專業可以梳理出畢業設計(論文)需要達到的能力點,將有關能力目標分解到每門課程的執行中,每門課程都變成畢業設計(論文)體現的能力要素的訓練載體,使大學三年全程對學生進行問題發現分析和解決能力、社會調查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演講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作者:胡延華王文濤馮華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