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道路設計中無障礙設計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道路設計中踐行無障礙設計理念,重在體現社會對于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出行方便等情況的關注,同時也是人文關懷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的表現。本文重點探討了道路設計中,無障礙設計理念的內涵,以及實際應用中需要重視的設計環節,從而為相關設計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無障礙設計;道路設計;殘障
1引言
無障礙設計不僅是市政道路設計的重要環節,更是未來道路設計的發展趨勢,旨在發揚人文關懷,確保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孕婦的社會弱勢群體,能夠平等參與到公共生活之中,維護自己的出行安全與方便。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就城市道路的無障礙設計制定了相關的規范與標準,以作為確保設計合理性的重要依據,以提升我國的道路無障礙設計水平。
2殘障人士基本需求和現有無障礙設計概述
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的初期,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性,研究從其心理及生理需求出發,在使用功能、設計尺度、使用方式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面對殘疾人的無障礙需求,針對現有的無障礙設計,主要面臨的三個問題如下:①由于道路設計中無障礙設計仍然缺乏必要的技術水平,并且常常存在運用不當等問題,影響了無障礙設計的實用性;②現有的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中,更多的是局限于殘障坡道設計與施工,而對于指示系統、整體規劃等方面,缺乏環境特性的設計實踐作為基礎;③在障礙設計中,沒有關注環境要素可能造成的能耗問題,影響道路后期使用的可持續性。
3無障礙設計的原則與要點
殘障人士存在出行障礙的方面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會對出行存在各種不同的要求,為了適應各種傷殘功能,需要結合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建立殘疾人無障礙物質環境導則及事例》的基本指導原則,具體歸納包括以下幾點:
(1)安全性,障礙人群能夠安全使用無障礙設施,從而安全到達目的地。確保障礙人群在使用所提供的無障礙設施設備時,能夠心里放心踏實,不存在任何心里壓力,從而更好地保障障礙人群的心理安全與身體安全;
(2)保障障礙人群的出行方便,重在要求確保障礙人群能夠自主地達到他們要想去的地方,而為了確保他們能夠自主實現目的性,就需要道路無障礙設計以及必要的無障礙設備的幫助,從而達到可達性,即障礙人群能夠借助無障礙設施,達到目的地;
(3)無障礙設計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性化,可以在無障礙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將正常人的出行習慣或思想強加給障礙人士,而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給予相應的幫助,從而確保其正常出行。人性化,即指所有障礙設施能夠充分考慮到存在不同障礙人群的使用,并盡可能給其他人群提供便利。根據當前無障礙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及障礙人群的不同需求,應該重視對于盲道、坡道、信號系統、交通標志、梯道、臺階、公交系統等的優化,注意各種設施、節點的處理,都能夠兼顧其他的人群,從而在方便障礙人群的同時,也能夠給其他人群帶來便利,從而達到無障礙的目的。
4市政道路的無障礙設計措施
(1)視力障礙人群慢盲道設計①感知盲道所謂感知盲道,主要是利用現有盲道路磚表面上的條形、圓點形等形式,來區別并反映不同的信息,所使用的是具備提供信息功能的專用盲道磚塊。在這些磚塊的表面,通常有指北特征標記的盲道北向磚;或者在表面有能夠表示醫院、廁所、商場等方位特征標記的方位定位磚;以及表面上有用于指向“盲文交通導盲路牌”特征標記的導盲路牌和指示磚。這種磚塊的使用,能夠有效改善現有的導盲技術水平,為盲人導盲并順利抵達目的地,提供容易普及、使用簡單方便的新盲道指示方式。②導盲路牌導盲路牌應當選擇位于盲道兩側,較為合適的位置,或者道路的交叉口處等,使用漢字與盲文在路牌上寫上相關指示信息。導盲路牌的設置高度,一般以距地面1.3m左右為宜,而導盲路牌應當距離盲道的邊緣線約0.6~1.0m,從而避免干擾盲人行走,同時為盲人獲取信息提供方便。盲文信息的編寫,則應當清晰、簡潔,有較強的凹凸感,從而便于盲人準確獲取信息。③盲道磚的組合在鋪設盲道時,所使用的盲道北向磚、方位定位磚、導盲路牌以及指示磚等,通常只能指示某種特殊環境,主要是通過彼此之間的合理組合方式,告知盲人全面的環境信息。在進行組合時,由于感知盲道磚的設置數量有限,如果設置太多,反而可能造成信息混亂等問題,因此,在設置組合盲道磚時,應當以能夠清晰提示方位和主要建筑物為首要原則。
(2)慢行交通系統設計慢行交通系統的設計,是實現道路無障礙設計人性化的重大理念。在現代城市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同時,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大,運用慢行交通系統,能夠有效改善出行的質量,從而提升生活品質。而慢行交通系統的建設則主要以“以人為本、空間和諧”作為核心理念,將人性化當做標尺,對整個道路的交通空間進行設計,進而通過提倡人力、步行等方式,改善機動車、非機動車的實際交通運行環境,降低不必要的私家車出行,將公共交通出行提倡為主流方式,從而減緩生活的節奏,使人們緊繃的神經能夠舒緩并愉悅起來。在交通設計中運用慢行交通系統,還能夠降低交通環境中的噪音問題,從而構造安靜文明的生活環境。政府應當注意加大慢行交通系統的設計規劃與相關資金、人員方面的投入力度,從而逐步改進城市中對于慢行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制定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與管理政策,用于引導慢行交通系統的有序發展。
(3)語言障礙道路設計在無障礙道路設計中,設計標線、標示牌等重要的交通標志時,應當盡可能使用具有較強對比度的顏色,例如紅、黃、藍等。標志牌應當設立在顯著的位置,并采用簡明扼要的方式設計標識牌上的示意圖,讓大多數人能夠盡快識別相關信息(見圖1),文字則應當凹凸且大、高度合適,從而便于存在視覺障礙的人士可以通過觸摸的方式掌握相關信息。因為市政道路中,人群視力、記憶力以及反應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許多小孩、老年人難以及時了解并領會較為復雜的出行信息,因此,信息提供應當采用更家具有針對性的設計與設置。為此,需要重新調整并創新車技相關符號標志,使用簡單明了、形象化的 符號從而滿足小孩、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特點。符號從而滿足小孩、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特點。
(4)基于肢體障礙人群的道路設計改進思路①臺階的優化在道路的人行天橋、地下通道、高程突變處等,都應當適當設置梯道或臺階,并在梯道的兩側設置扶手,在上口、下口與橋下的防護區,設置提示盲道(見圖2)。需要注意臺階的高度、寬度設置適中,一般應當采用最符合人體行動的尺寸,即15cm×30cm。另外,人行道的路面往往會出現高程突變的情況,有些可以設置成坡道,而更多的則為了保持路面的平整,選擇設置1~3個臺階的方式。②二次過街二次過街的安全島設置,不同于常規直通的人行橫道,需要全面考慮視距、車流、位置、過街形式等多種因素。道路行人過街安全島的合理非對稱性設計,有利于行人的安全,設置的方式使安全島能夠與錯位式的人行橫道實現銜接,從而便于設置作用于二次行人過街的信號燈,同時能夠避免行人在過街時,造成信號誤解問題,因為每對信號燈都具有專門性,是為不同段人行橫道專門設置,因此含義簡單明了,并且容易和上下游路口實現信號綠波協調。③坡道的優化市政道路的無障礙設計中,坡道的設置至關重要,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輪椅使用者、殘疾人實際狀況,從而便于輪椅使用者通行。對于坡道的坡度,則要求盡可能小;設計緣石坡道時,為保障殘疾人出行安全,需要注意保持緣石破坡面的平整度。在人行道各個出入口,凡是被立緣石斷開處,都需要設置緣石坡道,該坡道通常有兩種形式,即單面坡與三面坡。單面緣石坡道應當和人行道寬度彼此對應,控制在1.5m以上,坡度則不能大于1:30。三面緣石坡道正面的坡道寬度,應當控制在1.2m以上;正面與側面的坡度則應當低于1:12。緣石坡道平坡段的寬度與人行橫道的寬度應當保持一致。
5結語
市政道路的無障礙設計應當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特殊人群實際需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應從障礙群體的出行特點出發,進行合理設計,通過推行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確保障礙群體參與公共生活的權力,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瑜.談建筑無障礙設計的必要性[J].城市建筑,2014(23):77.
[2]朱慶亮.基于無障礙設計理念的電梯設計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2):9~10.
[3]許怡,陳世棟,匡富春.老年人生活家具中的無障礙設計分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4(10):56~57.
作者:郭志峰 單位:益陽市城市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