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知識經濟與宏觀基礎分析范文

    知識經濟與宏觀基礎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知識經濟與宏觀基礎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知識經濟與宏觀基礎分析

    什么是知識經濟?現有相關文獻的闡述大同小異,多是引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下的定義。

    我個人的認識是:“知識經濟是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其基本特點表現為它是以人的創造性知識(廣義理解的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經濟的發展不再屬于資源依賴型,而轉化為知識依賴型(依賴于人的知識的發展程度)。由于地球上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而人的頭腦中的知識卻可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因而知以經濟作為知識依賴型的經濟,自然就可保待長期持續發展?!?/p>

    現在的問題是:上述關于知識經濟的界定中,廣義理解的創造性知識怎樣才能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呢?這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胄先是一個社會文化問題。即涉及到“非人性化”(dehumanized)與“人性化”humanized)的問題,如果知識經濟只涉及到非人性化的技術問題,那就只能稱之為技術經濟,而不是知識經濟;

    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創造性知識是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是人的大腦的產物。但任何人都不是一個孤立的人,而是作為“社會人”以至“文化人”而存在,總是生活在定的社會關系中。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人的大腦能個能獨立自主、精神煥發地進行創造性思維,從而相應地產生創造性知識,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它首先同人們所處的大環境、人們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條件有著直接的聯系。這是因為,“創造性思維不同于一般思維,往往表現為具有超常性(不墨守成規)、它有個性(獨出心裁)、富有開拓精神、獨創性與靈活性?!倍拐嬲哂猩鲜鎏卣鞯膭撛煨运季S得以自由馳騁,從加使異彩紛呈的創造性知識得以源源不斷地大量涌現,又有賴于與此相適應的催人奮進的社會大環境的激發和孕育才有可能實現。這也正是至今仍有許多人總是帶著極其美好和仰慕的心情,追思我國公元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和西歐14世紀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為這是中、西文化史上的兩個黃金時代,都是真正的“思想大解放,科學、藝術處于大變革、大發展、大創造的時代,也是科學、藝術上英才輩出、群星燦爛的時代?!边@兩個中、西文化史上黃金時代所產生的訂多出類拔萃的大師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閃耀的思想光輝,可以看作是他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反映,至今仍熠熠生輝,令人無限敬仰。

    關于創造性人才(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輩出與社會大環境的關系,我國晚清大學者龔自珍對此也有極為深切的感受。從他所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九州生氣情風雷,萬馬齊暗誠可哀。我愿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笨梢钥吹?,其中的前兩句充分反映了他對封建社會末期的思想禁錮壓抑了創造性人才成長的無限惋惜和哀嘆。而后兩句則充分表達了”他強烈要求進行社會變革,為創造性人才茁壯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的熱切追求和無限向往,因而他的這一寓意極為深刻的詩篇,就是今天讀來,也足以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由于知識是人的頭腦的產物,是同每個人的精神狀態緊密聯系的,因而它就決不可能是單純的自然科學技術問題,而應首先看作是社會文化問題。發展知識經濟,使它真正為人民造福,首先要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格的獨立和人的尊嚴,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做到以人為本、技術為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為促進知識經濟迅速而健康的發展,提供無窮盡的精神和智慧的源泉。

    二、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同宏觀與微觀經濟管理體制之間的關系

    (一)從宏觀上看

    首先要明確,在我國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要形成和發展知識經濟,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二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如果沒有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推動,以加速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撲面而來的以創造性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將無法在我國生根、發芽和結果,從而使我國又將失去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即導致我國經濟的發展將無法融入世界性知識經濟發展的大潮流,而陷入步履維艱的困境。

    那么,知識經濟為什么必然會同我國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水火不容呢?

    從社會文化觀看,須從經濟與文化的關系談起。

    關于經濟與文化的關系,正如“在其所著《新民主主義論》中說:‘一定的文化(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的社會和經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當時,根據提出的‘一邊倒’的國策,在經濟上照搬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主要特點是:采用國家所有制,所有企業除極少數屬于集體所有外,都屬于以國家為代表的‘全民’所有,國家通過下達指令性計劃進行‘大統一’的直接管理;在財務上實行‘統收統支,統負盈虧’,企業沒有獨立自主的經營權。經濟體制上的‘大統一’,要求文化上的‘大統一’與之相適應?!蠼y一’的文化,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表現出一元性、依附性和馴服性的顯著特點。

    一元性是指強調‘社會本位論’,個人作為社會整體的一分子,不應有獨具‘個性’的自我追求,個人的人格獨立和正當利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要求每個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否則,就會被誣為‘個人主義’嚴重而受到批判。

    依附性與一元性相聯系,強調任何人不能游離于一定的社會組織之外,其工作和生活必須依附于一定的組織,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無所不包的層層依附于上級的金字塔式的依附網絡。

    馴服性是指強調個人對組織必須絕對服從,不容任何人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有任何‘越軌’之處。要求人們以做組織的‘馴服工具’為榮。

    這種‘大統一’的文化,一方面將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和社會成員中極少數先進英雄模范人物‘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范相等同,嚴重脫離社會客觀實際,勢必導致‘假、大、空’風氣的滋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它對人的‘個性’的扼殺,也對社會成員主動性和聰明才智的發揮起到嚴重的窒息作用。”由此而形成的知識界“萬馬齊暗”的局面,怎么有可能為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提供無限生機的精神動力與智慧源泉呢?

    市場經濟體制則與此不同。它是建立在自由而普遍的商品等價交換的基礎上的經濟。“等價交換”的原則,其基礎是確認交換雙方地位的平等,并不因金錢或權力、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別。而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又有利于調動人類可貴的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即我國優秀文化傳統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第一》)和“止于至善”(《大學·孔經》)的精神,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就表現為力求達到永無止境的更加完美境界的精神。經濟生活中這種精神的發揚,有助于促進人的人本立場、主體意識和人性智慧的回歸。從而可以為知識經濟在我國的形成和發展奠定牢固的人文基礎。

    從以上關于知識經濟形成與發展宏觀基礎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涉及到的首先是社會文化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對有關問題如果不從社會文化的大視野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就有可能使人們的認識陷入機械論或工具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二)從微觀上看

    再從微觀上看,在企業內部建立合理的權力結構,實行真正民主的、人性化的管理,借以為知識經濟在企業內部奠定微觀基礎,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也走了一段很長的彎路。本來西歐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TheRenaissance)和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TheEnlightenment)所倡導的“人本主義”和“天賦人權”的思想,已經促成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使廣大公民(citicens)至少從理論上看,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如可參與議員和總統的直接選舉等等。可是,在企業內部,長期以來,所實行的仍然是縱向的專制獨裁式的集權化管理,廣大員工仍處于無權的狀態,他們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為等級森嚴的官僚體制所控制。從而使廣大員工在企業內部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智慧和創造力,因受到種種壓制而無法充分發揮。

    如不徹底改變這種情況,知識經濟在企業內部的落實自然無從談起。

    本世紀中葉以來,在西方企業內部興起的“產業民主運動”(IndustrialDemocracyMovement)正是以徹底改變上述違反歷史進步潮流的情況,作為其基本出發點?!啊a業民主運動’認為,企業內部傳統的專制獨裁式的管理等級制度所形成的管理權力結構,必須作重大的、帶根本性的變革,使之與反映歷史進步潮流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相適應。即認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所提出的‘人本主義’和‘天賦人權’的思想,不僅要體現在整個國家的政治、社會生活中,同時也應體現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廣大員工在企業內部管理中處于無權的狀況必須根本改變,要在企業內部實行‘產業民主’,將原來縱向的專制獨裁式的管理轉變為橫向(扁平式)的分權化的民主管理,借以使員工和經理人員處于平等地位,享有同樣的參與權力,把人本主義、民主管理的思想貫穿于企業管理過程的始終。從而使企業真正成為一個民主的、人性化的組織(HumanizedOrganization)。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充分發揮出來。”為知識經濟在企業內部生根、發芽、結果形成廣泛的人文基礎。

    什么是知識經濟?現有相關文獻的闡述大同小異,多是引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下的定義。

    我個人的認識是:“知識經濟是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其基本特點表現為它是以人的創造性知識(廣義理解的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經濟的發展不再屬于資源依賴型,而轉化為知識依賴型(依賴于人的知識的發展程度)。由于地球上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而人的頭腦中的知識卻可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因而知以經濟作為知識依賴型的經濟,自然就可保待長期持續發展?!?/p>

    現在的問題是:上述關于知識經濟的界定中,廣義理解的創造性知識怎樣才能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呢?這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胄先是一個社會文化問題。即涉及到“非人性化”(dehumanized)與“人性化”humanized)的問題,如果知識經濟只涉及到非人性化的技術問題,那就只能稱之為技術經濟,而不是知識經濟;

    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創造性知識是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是人的大腦的產物。但任何人都不是一個孤立的人,而是作為“社會人”以至“文化人”而存在,總是生活在定的社會關系中。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人的大腦能個能獨立自主、精神煥發地進行創造性思維,從而相應地產生創造性知識,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它首先同人們所處的大環境、人們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條件有著直接的聯系。這是因為,“創造性思維不同于一般思維,往往表現為具有超常性(不墨守成規)、它有個性(獨出心裁)、富有開拓精神、獨創性與靈活性。”而要使真正具有上述特征的創造性思維得以自由馳騁,從加使異彩紛呈的創造性知識得以源源不斷地大量涌現,又有賴于與此相適應的催人奮進的社會大環境的激發和孕育才有可能實現。這也正是至今仍有許多人總是帶著極其美好和仰慕的心情,追思我國公元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和西歐14世紀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為這是中、西文化史上的兩個黃金時代,都是真正的“思想大解放,科學、藝術處于大變革、大發展、大創造的時代,也是科學、藝術上英才輩出、群星燦爛的時代?!边@兩個中、西文化史上黃金時代所產生的訂多出類拔萃的大師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閃耀的思想光輝,可以看作是他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反映,至今仍熠熠生輝,令人無限敬仰。

    關于創造性人才(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輩出與社會大環境的關系,我國晚清大學者龔自珍對此也有極為深切的感受。從他所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九州生氣情風雷,萬馬齊暗誠可哀。我愿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笨梢钥吹?,其中的前兩句充分反映了他對封建社會末期的思想禁錮壓抑了創造性人才成長的無限惋惜和哀嘆。而后兩句則充分表達了”他強烈要求進行社會變革,為創造性人才茁壯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的熱切追求和無限向往,因而他的這一寓意極為深刻的詩篇,就是今天讀來,也足以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由于知識是人的頭腦的產物,是同每個人的精神狀態緊密聯系的,因而它就決不可能是單純的自然科學技術問題,而應首先看作是社會文化問題。發展知識經濟,使它真正為人民造福,首先要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格的獨立和人的尊嚴,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做到以人為本、技術為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為促進知識經濟迅速而健康的發展,提供無窮盡的精神和智慧的源泉。

    二、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同宏觀與微觀經濟管理體制之間的關系

    (一)從宏觀上看

    首先要明確,在我國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要形成和發展知識經濟,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二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如果沒有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推動,以加速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撲面而來的以創造性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將無法在我國生根、發芽和結果,從而使我國又將失去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即導致我國經濟的發展將無法融入世界性知識經濟發展的大潮流,而陷入步履維艱的困境。

    那么,知識經濟為什么必然會同我國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水火不容呢?

    從社會文化觀看,須從經濟與文化的關系談起。

    關于經濟與文化的關系,正如“在其所著《新民主主義論》中說:‘一定的文化(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的社會和經濟?!?/p>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當時,根據提出的‘一邊倒’的國策,在經濟上照搬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主要特點是:采用國家所有制,所有企業除極少數屬于集體所有外,都屬于以國家為代表的‘全民’所有,國家通過下達指令性計劃進行‘大統一’的直接管理;在財務上實行‘統收統支,統負盈虧’,企業沒有獨立自主的經營權。經濟體制上的‘大統一’,要求文化上的‘大統一’與之相適應?!蠼y一’的文化,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表現出一元性、依附性和馴服性的顯著特點。

    一元性是指強調‘社會本位論’,個人作為社會整體的一分子,不應有獨具‘個性’的自我追求,個人的人格獨立和正當利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要求每個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否則,就會被誣為‘個人主義’嚴重而受到批判。

    依附性與一元性相聯系,強調任何人不能游離于一定的社會組織之外,其工作和生活必須依附于一定的組織,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無所不包的層層依附于上級的金字塔式的依附網絡。

    馴服性是指強調個人對組織必須絕對服從,不容任何人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有任何‘越軌’之處。要求人們以做組織的‘馴服工具’為榮。

    這種‘大統一’的文化,一方面將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和社會成員中極少數先進英雄模范人物‘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范相等同,嚴重脫離社會客觀實際,勢必導致‘假、大、空’風氣的滋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它對人的‘個性’的扼殺,也對社會成員主動性和聰明才智的發揮起到嚴重的窒息作用?!庇纱硕纬傻闹R界“萬馬齊暗”的局面,怎么有可能為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提供無限生機的精神動力與智慧源泉呢?

    市場經濟體制則與此不同。它是建立在自由而普遍的商品等價交換的基礎上的經濟?!暗葍r交換”的原則,其基礎是確認交換雙方地位的平等,并不因金錢或權力、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別。而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又有利于調動人類可貴的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即我國優秀文化傳統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第一》)和“止于至善”(《大學·孔經》)的精神,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就表現為力求達到永無止境的更加完美境界的精神。經濟生活中這種精神的發揚,有助于促進人的人本立場、主體意識和人性智慧的回歸。從而可以為知識經濟在我國的形成和發展奠定牢固的人文基礎。

    從以上關于知識經濟形成與發展宏觀基礎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涉及到的首先是社會文化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對有關問題如果不從社會文化的大視野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就有可能使人們的認識陷入機械論或工具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二)從微觀上看

    再從微觀上看,在企業內部建立合理的權力結構,實行真正民主的、人性化的管理,借以為知識經濟在企業內部奠定微觀基礎,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也走了一段很長的彎路。本來西歐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TheRenaissance)和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TheEnlightenment)所倡導的“人本主義”和“天賦人權”的思想,已經促成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使廣大公民(citicens)至少從理論上看,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如可參與議員和總統的直接選舉等等。可是,在企業內部,長期以來,所實行的仍然是縱向的專制獨裁式的集權化管理,廣大員工仍處于無權的狀態,他們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為等級森嚴的官僚體制所控制。從而使廣大員工在企業內部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智慧和創造力,因受到種種壓制而無法充分發揮。

    如不徹底改變這種情況,知識經濟在企業內部的落實自然無從談起。

    本世紀中葉以來,在西方企業內部興起的“產業民主運動”(IndustrialDemocracyMovement)正是以徹底改變上述違反歷史進步潮流的情況,作為其基本出發點。“‘產業民主運動’認為,企業內部傳統的專制獨裁式的管理等級制度所形成的管理權力結構,必須作重大的、帶根本性的變革,使之與反映歷史進步潮流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相適應。即認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所提出的‘人本主義’和‘天賦人權’的思想,不僅要體現在整個國家的政治、社會生活中,同時也應體現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廣大員工在企業內部管理中處于無權的狀況必須根本改變,要在企業內部實行‘產業民主’,將原來縱向的專制獨裁式的管理轉變為橫向(扁平式)的分權化的民主管理,借以使員工和經理人員處于平等地位,享有同樣的參與權力,把人本主義、民主管理的思想貫穿于企業管理過程的始終。從而使企業真正成為一個民主的、人性化的組織(HumanizedOrganization)。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充分發揮出來。”為知識經濟在企業內部生根、發芽、結果形成廣泛的人文基礎。

    什么是知識經濟?現有相關文獻的闡述大同小異,多是引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下的定義。

    我個人的認識是:“知識經濟是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其基本特點表現為它是以人的創造性知識(廣義理解的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經濟的發展不再屬于資源依賴型,而轉化為知識依賴型(依賴于人的知識的發展程度)。由于地球上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而人的頭腦中的知識卻可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因而知以經濟作為知識依賴型的經濟,自然就可保待長期持續發展。”

    現在的問題是:上述關于知識經濟的界定中,廣義理解的創造性知識怎樣才能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呢?這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胄先是一個社會文化問題。即涉及到“非人性化”(dehumanized)與“人性化”humanized)的問題,如果知識經濟只涉及到非人性化的技術問題,那就只能稱之為技術經濟,而不是知識經濟;

    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創造性知識是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是人的大腦的產物。但任何人都不是一個孤立的人,而是作為“社會人”以至“文化人”而存在,總是生活在定的社會關系中。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人的大腦能個能獨立自主、精神煥發地進行創造性思維,從而相應地產生創造性知識,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它首先同人們所處的大環境、人們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條件有著直接的聯系。這是因為,“創造性思維不同于一般思維,往往表現為具有超常性(不墨守成規)、它有個性(獨出心裁)、富有開拓精神、獨創性與靈活性。”而要使真正具有上述特征的創造性思維得以自由馳騁,從加使異彩紛呈的創造性知識得以源源不斷地大量涌現,又有賴于與此相適應的催人奮進的社會大環境的激發和孕育才有可能實現。這也正是至今仍有許多人總是帶著極其美好和仰慕的心情,追思我國公元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和西歐14世紀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為這是中、西文化史上的兩個黃金時代,都是真正的“思想大解放,科學、藝術處于大變革、大發展、大創造的時代,也是科學、藝術上英才輩出、群星燦爛的時代?!边@兩個中、西文化史上黃金時代所產生的訂多出類拔萃的大師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閃耀的思想光輝,可以看作是他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反映,至今仍熠熠生輝,令人無限敬仰。

    關于創造性人才(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輩出與社會大環境的關系,我國晚清大學者龔自珍對此也有極為深切的感受。從他所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九州生氣情風雷,萬馬齊暗誠可哀。我愿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笨梢钥吹剑渲械那皟删涑浞址从沉怂麑Ψ饨ㄉ鐣┢诘乃枷虢d壓抑了創造性人才成長的無限惋惜和哀嘆。而后兩句則充分表達了”他強烈要求進行社會變革,為創造性人才茁壯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的熱切追求和無限向往,因而他的這一寓意極為深刻的詩篇,就是今天讀來,也足以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由于知識是人的頭腦的產物,是同每個人的精神狀態緊密聯系的,因而它就決不可能是單純的自然科學技術問題,而應首先看作是社會文化問題。發展知識經濟,使它真正為人民造福,首先要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格的獨立和人的尊嚴,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做到以人為本、技術為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為促進知識經濟迅速而健康的發展,提供無窮盡的精神和智慧的源泉。

    二、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同宏觀與微觀經濟管理體制之間的關系

    (一)從宏觀上看

    首先要明確,在我國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要形成和發展知識經濟,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二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如果沒有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推動,以加速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撲面而來的以創造性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將無法在我國生根、發芽和結果,從而使我國又將失去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即導致我國經濟的發展將無法融入世界性知識經濟發展的大潮流,而陷入步履維艱的困境。

    那么,知識經濟為什么必然會同我國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水火不容呢?

    從社會文化觀看,須從經濟與文化的關系談起。

    關于經濟與文化的關系,正如“在其所著《新民主主義論》中說:‘一定的文化(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的社會和經濟?!?/p>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當時,根據提出的‘一邊倒’的國策,在經濟上照搬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主要特點是:采用國家所有制,所有企業除極少數屬于集體所有外,都屬于以國家為代表的‘全民’所有,國家通過下達指令性計劃進行‘大統一’的直接管理;在財務上實行‘統收統支,統負盈虧’,企業沒有獨立自主的經營權。經濟體制上的‘大統一’,要求文化上的‘大統一’與之相適應?!蠼y一’的文化,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表現出一元性、依附性和馴服性的顯著特點。

    一元性是指強調‘社會本位論’,個人作為社會整體的一分子,不應有獨具‘個性’的自我追求,個人的人格獨立和正當利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要求每個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否則,就會被誣為‘個人主義’嚴重而受到批判。

    依附性與一元性相聯系,強調任何人不能游離于一定的社會組織之外,其工作和生活必須依附于一定的組織,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無所不包的層層依附于上級的金字塔式的依附網絡。

    馴服性是指強調個人對組織必須絕對服從,不容任何人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有任何‘越軌’之處。要求人們以做組織的‘馴服工具’為榮。

    這種‘大統一’的文化,一方面將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和社會成員中極少數先進英雄模范人物‘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范相等同,嚴重脫離社會客觀實際,勢必導致‘假、大、空’風氣的滋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它對人的‘個性’的扼殺,也對社會成員主動性和聰明才智的發揮起到嚴重的窒息作用。”由此而形成的知識界“萬馬齊暗”的局面,怎么有可能為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提供無限生機的精神動力與智慧源泉呢?

    市場經濟體制則與此不同。它是建立在自由而普遍的商品等價交換的基礎上的經濟。“等價交換”的原則,其基礎是確認交換雙方地位的平等,并不因金錢或權力、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別。而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又有利于調動人類可貴的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即我國優秀文化傳統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第一》)和“止于至善”(《大學·孔經》)的精神,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就表現為力求達到永無止境的更加完美境界的精神。經濟生活中這種精神的發揚,有助于促進人的人本立場、主體意識和人性智慧的回歸。從而可以為知識經濟在我國的形成和發展奠定牢固的人文基礎。

    從以上關于知識經濟形成與發展宏觀基礎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涉及到的首先是社會文化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對有關問題如果不從社會文化的大視野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就有可能使人們的認識陷入機械論或工具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二)從微觀上看

    再從微觀上看,在企業內部建立合理的權力結構,實行真正民主的、人性化的管理,借以為知識經濟在企業內部奠定微觀基礎,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也走了一段很長的彎路。本來西歐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TheRenaissance)和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TheEnlightenment)所倡導的“人本主義”和“天賦人權”的思想,已經促成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使廣大公民(citicens)至少從理論上看,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如可參與議員和總統的直接選舉等等??墒牵谄髽I內部,長期以來,所實行的仍然是縱向的專制獨裁式的集權化管理,廣大員工仍處于無權的狀態,他們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為等級森嚴的官僚體制所控制。從而使廣大員工在企業內部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智慧和創造力,因受到種種壓制而無法充分發揮。

    如不徹底改變這種情況,知識經濟在企業內部的落實自然無從談起。

    本世紀中葉以來,在西方企業內部興起的“產業民主運動”(IndustrialDemocracyMovement)正是以徹底改變上述違反歷史進步潮流的情況,作為其基本出發點?!啊a業民主運動’認為,企業內部傳統的專制獨裁式的管理等級制度所形成的管理權力結構,必須作重大的、帶根本性的變革,使之與反映歷史進步潮流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相適應。即認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所提出的‘人本主義’和‘天賦人權’的思想,不僅要體現在整個國家的政治、社會生活中,同時也應體現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廣大員工在企業內部管理中處于無權的狀況必須根本改變,要在企業內部實行‘產業民主’,將原來縱向的專制獨裁式的管理轉變為橫向(扁平式)的分權化的民主管理,借以使員工和經理人員處于平等地位,享有同樣的參與權力,把人本主義、民主管理的思想貫穿于企業管理過程的始終。從而使企業真正成為一個民主的、人性化的組織(HumanizedOrganization)。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充分發揮出來?!睘橹R經濟在企業內部生根、發芽、結果形成廣泛的人文基礎。

    三、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將對現行管理會計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一)企業經營目標的多元化問題

    企業經營目標是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管理會計,作為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的“決策支持系統”,其一切活動,也應以企業的經營目標為中心,力求能卓有成效地促進和服務于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應怎樣界定企業的經營目標?國內外各相關學科的學者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化和發展的過程。我認為,其認識的深化和發展,又同人們對人性(personality)怎樣認識有著直接的聯系。

    大家知道,美國學者AbrahamH.Maslow是研究行為科學的先驅者之一,他在本世紀4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論”(HierarchyofNeedsTheory),該理論認為“人的需要可以分為5個等級,依次是:①生理的需要:是指衣、食、住等人的基本生活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的生活及其生命、財產能得到安全保障的需要。③友好與歸屬的需要:是指人進入組織后,組織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友好相處,成員對所在組織形成歸屬感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是指人應受到尊重,在組織中形成自重、互敬的良好氣氛,進而激發人們對所從事的工作產生自豪感的需要。⑤自我實現(Self-actuality)的需要:是指人對完成自己矢志獻身的創造性事業,可從中得到最大自我滿足的需要。這種自我實現是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以上5個層次的需要,形成一種金字塔式的結構。

    我感到,對AH.Maslow的理論.也可從另一角度來領會,據以把人依次分成三種類型,即經濟人(Economicman)、社會人(Socialman)和文化人(Culturalman)。意思是可粗略地認為:側重于第1、2層次的人屬于“經濟人”;側重于第3層次的人屬于“社會人”;而側重于第5層次的人屬于“文化人”;而第4層次則介乎第3層次與第5層次之間,既同“社會人”有關,也同“文化人”有關。

    對人的類型作這樣一種分類,有什么重要意義呢?我認為可以作為確定企業員工的個人目標和作為由員工組合而成的企業整體經營目標的客觀依據。

    具體地說,在工業經濟發展的前期,本世紀初以泰羅為代表的管理學家認為,企業的組成人員,都是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進行活動的“經濟人”。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也遵循“經濟人”的行為準則。因而企業整體的經營目標是“利潤的最大化”。對員工的激勵也主要運用經濟激勵機制。

    當工業經濟發展到較高級的階段,行為科學家則認為,不能把企業的“組成人員看作是只尋求經濟利益的‘經濟人’,而應把他們看作是具有感情、思想、需求。愛好和主動性、能動性的‘社會人’。因而認為,企業作為一個社會單位,是一種社會的有機聯合體。在這種社會有機聯合體中,不存在像‘利潤最大化’這樣一個單一的可以普遍適用的經營目標。從長遠的觀點看,應把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看作是它的總體目標。……必須努力消除以‘利潤最大化’為單一目標可能導致企業側重短期行為的種種消極因素。除利潤之外,還必須同時在科技開發、產品開發、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人才開發、生產安全、技術裝備水平、生活福利設施等各個方面同時下功夫,才有可能為企業長期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奠定牢固的基礎。與此相聯系,企業的員工作為‘社會人’,不是單純‘經濟人’,他們的個人目標也是多樣化的,應包括心理、社會和經濟需要等各個方面,并不會以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作為其唯一目標。因而,對人們的激勵因素也不能局限于經濟因素,而應同時包括心理、社會和經濟等各個方面?!?/p>

    當工業經濟進一步向知識經濟轉變,企業的組成是以高智力的員工為主體,他們已經達到‘文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企業作為由文化人組成的集體,它們的生產經營當然不會以工業經濟后期“企業本位”的多元化因素作為經營目標,更不會以工業經濟前期所采用的“單一的利潤最大化”作為經營目標,而會適應“文化人”的特點和要求,采用以服務于“社會本位”的更高層次的多元化因素作為經營目標。這種更高層次的多元化因素,從根本動力上看,必然是以非功利性因素作為主導。這是因為以“文化人”為主體組成的知識經濟社會,是高度文明的社會,根植于這種大環境的企業,自然會以更廣闊的視野,更恢宏的氣度,力求應用它所擁有的巨大優勢,不斷為其賴以生存的社會創造盡可能多的新價值,借以為解決社會面臨的諸如資源、環境、教育等眾多問題,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作出盡時能大的貢獻。

    總括地說,企業的經營目標,從“單一的利潤最大化”,到“企業本位的經營目標的多樣化”,到“社會本位的經營目標的多元化”,反映了一個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其中,財務會計能最直接有效地為實現較低層次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玩具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精产品999一区二区三区有限| 精品不卡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不卡|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www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