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審計發展范文

    審計發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審計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審計發展

    摘要:“受托責任”的產生是審計產生和發展的內核,并隨人類社會發展和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文章分別敘述了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內部審計的發展歷史。并在回顧歷史的基礎上總結了各自發展的一般規律,體現了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政權組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國家民主發展進程過程中和反對官僚主義中的作用;民間審計作為社會權責結構中重要的一方,在各國市場經濟、尤其是資本市場中的作用;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重要職能部門在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再在此規律的基礎上,對審計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內部審計發展規律

    一、國家審計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

    1.國家審計的產生。從私有制的產生到國家的出現形成了以上對下的“委托管理關系”,而導致的“受托責任”的出現是國家審計起源的前提條件。

    原始社會中,人們之間是一種僅僅能夠維持生存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種“自由”“平等”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有了剩余產品,私有制開始出現,原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新的生產關系(責任關系)取代,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國家產生。此后,國王作為其統轄范圍內的所有者將其擁有的財富委托給其控制的官吏管理,從而也就形成了官吏對國王的“委托責任”,這種責任包括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其中經濟責任是主要的。國王為了檢查官吏是否忠實地履行了經濟責任,便委派一些兼職或專職人員代替他們進行檢查工作,這種經濟監督的行為就是早期的國家審計。這種審計是一種從上至下的監督體制,即是我們所稱的專制制度下的傳統國家審計,它是一種向上的審計結構。監督逐級向上負責,最后集中到一人或數人之手。

    2.國家審計的發展。1640年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英國封建主義的專制統制,這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從而揭開了人類政治史上世界革命的序幕。“民主”取代了“專制”,各國紛紛走向了國家現代化之路并逐漸實現了國家從專制制度向民主政治的轉化。而民主政治的最基本原則是“分權制衡”,正是這種“分權制衡”的國家政治體制使“受托責任”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責任關系,而是一種“主權在民”的新型責任關系。正是這一近代民主政治斗爭所導致“經濟責任關系”的演變,推動了國家審計從傳統走向現代,從而改變了國家審計的走向。

    專制制度下的傳統國家審計,是一種向上的審計結構,監督逐級向上負責,最后集中到一人或數人之手。而民主政治制度下的現代審計制度是一種向下的審計結構,監督權對下負責,代表“民”對“官”進行審計監督制約。

    3.國家審計的發展規律。“受托責任”的產生是國家審計產生和發展的起點和前提條件。國家審計產生于經濟責任關系的確立,并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責任關系也發生演變。責任關系演變和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民主政治的發展,即國家審計是有統一圓心的兩個層面所構成。外顯的表層結構是以實存狀態呈現與社會的經濟監督形態,主要包括國家審計組織機構、審計人員、審計法規、審計方法和技術。內在的深層結構是政治制度,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只能感受的隱形結構。事實上,二者是相互滲透,政治制度制導著國家審計,國家審計承載著政治體制。

    總之,社會政治愈民主,經濟愈發展,國家審計愈重要。這就是國家審計的發展規律。

    二、民間審計產生、發展及其規律

    1.民間審計的產生。如果說國家審計是國家政治制導的結果,則民間審計是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制導的結果,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18世紀中葉的英國工業革命導致以所有權和管理權相分離為重要特征的股份公司蓬勃出現,標志著社會經濟領域中股東和債權人與企業管理當局之間新型“經濟責任關系”的確立,從而產生了民間審計產生和演化的“驅動力”。以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舞弊案為起點,1721年查爾斯·斯耐爾出具了世界第一份審計報告,從而揭開了民間審計走向現代的序幕。

    實際上,民間審計作為法定制度框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經濟危機和公司法的推動。作為民間審計產生的先驅———英國,由于1720年“南海公司”舞弊案導致了世界第一份審計報告的產生,同時促使英國政府頒布了《泡沫公司取締法》禁止成立股份公司。工業革命后,在1825年英國議會廢除了該法律。從此,股份公司的發展一發不可收拾以至達到失控的狀態,經濟危機頻繁發生。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政府才考慮制定法案對股份公司進行社會性的監督,以維護資本市場的完整性和穩定性。1863年的經濟危機導致了1844和1845公司法的出臺,規定了公司的監事審計制度;1847年的經濟危機帶來了1855和1856年公司法的頒布,規定資產負債表的標準格式并規定由會計師擔任監事;1857年的經濟危機,使議會推出了1862年的公司法,會計師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規定由會計師來監督董事,實現了民間審計的一次重大轉折。從此以后,民間審計得到蓬勃發展,民間審計組織紛紛建立,近代民間審計的基本框架逐漸形成。

    2.民間審計的發展。民間審計誕生于英國,發展于美國,并在美國發展成熟而形成現代民間審計,然后走向世界各國共同開創了民間審計的新時代。

    美國的民間審計是以1748年詹姆斯·帕克向富蘭克林提出的《您與哈氏賬目一覽表》為起點而發展的。隨后在1882年美國第一個民間審計組織“美國公共會計師協會”成立;1897年,全美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1916年創立美利堅合眾國會計師協會,到1957年這一民間組織改名為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至此美國建立了一完整的現代民間審計體系。

    實際上,當經濟發展的重心從英國轉到美國后,民間審計的發展也由英國傳到美國,而民間審計的范圍、審計目標、審計技術都得到徹底的改變。并且形成了現代民間審計的三大支柱:內部控制、審計標準和會計準則。

    (1)范圍的演變。20世紀初,美國的經濟迅速發展,股份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原來的詳細審計已無法適應。1929年美國會計師協會了《財務報表的驗證》,確立了資產負債表審計的程序,實現了從英式詳細審計向資產負債表審計的轉變。同時提出了將審計范圍與評價審查企業內部控制聯系起來,并于20實際20年代開始運用。實際上,“資產負債表審計”一詞是蒙哥馬利早在1911年的《美國經營手冊》就已提出。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美國政府認識到缺乏可靠的財務報表是經濟危機根源之一,因此在此后的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中規定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須接受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且審計的范圍是全部會計報表。

    (2)審計方法的演變。在美國,民間審計方法實現了從英式詳細審計向抽樣審計的轉變,從傳統的賬表基礎審計向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的轉變。而這種轉變是在企業實施科學管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民間審計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充分利用來實現的。第一次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對民間審計重要性的人是英國審計學家L·R迪克西,在他1905年出版的《迪克西審計學》中就提到“合理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減輕詳細審計工作”。但直到40年代內部控制制度才得到民間審計的重視,從而形成了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制度基礎審計,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公眾風險意識的增加,進而形成了風險導向審計。1949年美國會計師協會出版的《內部控制制度》第一次正式公布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含義,并在隨后將內部控制制度分為“會計控制”和“業務控制”,從此將內部控制制度導入審計系統,標志著現代審計的興起。

    (3)審計標準的形成。審計標準就是對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自身素質和工作質量提出的要求,是據以指導審計行為的一般原則或規范,旨在確保審計工作的社會可靠性。

    1929年AIA“財務報表的驗證”的出版,在確立了資產負債表審計程序的同時強調突出了審計標準。而1938年的“羅賓斯公司”倒閉案則催生了審計標準的誕生。1941年SEC修訂財務報表規則S———X第2條第二項“審計證明書”中第一次提出“公認審計標準”。此后,出現“審計標準”大討論,直至1954程序委員會發表了《公認審計標準———其意義和范圍》列出10條審計標準同1972年審計標準執行委員會發表的《審計標準說明》合稱“公認審計標準”(GAAS)。

    (4)會計準則的形成。在會計準則的研究和發展過程中,美國動手最早,貢獻最大。而會計準則產生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會計內部的原因,會計的主觀隨意性太大;二是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原因,導致對會計信息可靠性的保證的需要。美國會計準則研究的導火索是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使有關管理機構和學術界意識到會計實務存在問題的嚴重性,意識到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進行有效監督的必要性。1932年AIA下屬的特別委員會向紐約股份上市委員會提出會計準則的第一份文獻“五大會計原則”。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規定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格式。1936年至1938年期間是“會計準則制定方式大爭論”的時期,最終于1938年確定了由會計職業界制定,SEC有否決權的準則制定方式。從此,會計準則的制定進入了發展和成熟階段。并以1940年帕頓和利特爾頓合著的《企業會計準則導論》為重要里程碑,美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AICPA和AAA及特有的準則制定程序,最終形成了公認會計準則(GAAP)。

    總之,英式傳統審計傳播到美國后,自19世紀40年代起逐漸建立了一套被譽為現代審計的三大支柱:審計標準、會計原則和內部控制制度。使審計方法、目標、范圍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實現了從傳統審計到現代審計的轉化。

    3.民間審計的發展規律。公司制的兩權分離所產生的新型“經濟責任關系”是民間審計產生的發動機,市場經濟秩序、尤其是資本市場是民間審計的主要陣地,信息使用者、尤其是財務信息使用者是民間審計的直接服務對象。

    經濟愈發展,民間審計愈重要。這就是民間審計發展的客觀規律。

    三、內部審計產生、發展及其規律

    1.內部審計的產生。1844年英國議會制訂公司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明確要求企業設置監事之職行使內部審計的權力,從而初步確立了近代內部審計制度。20世紀40年代以后,跨國公司迅速崛起,使公司管理環境更加復雜。為了提高內部經濟效率,管理人員和內部審計師不得不尋求更好的管理制度,從而促使現代內部審計的產生。其標志是1941年維克多·布瑞克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內部審計專著《內部審計———程序的性質、職能和方法》和約翰瑟·斯頓倡導下成立的世界第一個內部審計組織“內部審計師協會”,從此瑟斯頓被稱為“內部審計師協會之父”。現代內部審計之父是美國的勞倫·B·索耶,代表作包括《現代內部審計實務》(1973)、《現代內部審計》(1974)和《管理和現代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手冊》。

    2.內部審計的發展規律。內部審計是因企業內部管理中的委托關系形成的“委托責任”而產生和發展的。是企業治理結構中重要的職能部門,以提高企業內部經濟效率為主要目標,同時為公司內部重要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信息資料。

    社會經濟愈發展,市場競爭愈激烈,企業發展速度愈快、愈成熟壯大,內部審計愈重要。這就是內部審計的發展規律。

    結論

    審計作為社會監督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古至今都扮演著維護社會穩定、國家興衰、公司成敗的重要角色。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影響經濟基礎。審計以其特有的功能維護著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同時又受制于社會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國家的政治制度制導著國家審計,社會經濟制度制導著民間審計,企業的管理制度制導著內部審計,而審計有承載著政治制度、經濟制度。這就是審計發展的一般規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免费人人潮人人爽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内偷窥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在线|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日韩社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免费新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asmr国产一区在线|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