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新聞采訪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采訪活動前整理好所需材料
這個原則不僅是記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證采訪順利進行,報道更加典型的重要條件。相信每個學新聞的人在求學時老師就強調過采訪的重要作用:七分采三分寫甚至八分采二分寫,由此采訪在新聞報道中的地位可以想見。所以采訪前對索要報道的事物進行充分的準備和素材的收集就十分必要。要對整個事件或人的經歷了如指掌,為順利采訪打下堅實基礎。很多新聞人把采訪視為兵戎相見的激烈場景,就是因為在采訪過程中不僅要體現出前期的準備充分與否,也是采訪者與被采訪者心理思想上的搏斗。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具備冷靜的頭腦和快速的應變能力以達到采訪目的。雖然有時采訪過程只持續很短的時間,但是這期間的較量卻是在采訪開始前就已經展開。所以記者在前期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在關鍵時刻一舉公婆采訪者的心理防線實現采訪價值。當然搜集采訪材料也不是盲目的收集,而是要根據采訪的事件和人物的背景進行整理,同時借鑒網上此類新聞采訪的優秀案例經驗,分析他們的采訪角度,深入的層次采訪的方式和內容等等,再結合自己采訪實際制定出采訪大綱,力圖擺脫原有的固化思維培養創新思維,能在老的新聞內容中發覺新的新聞點,從而完成有價值的新聞作品。
二、采訪過程中仔細推敲細節
每一個好的新聞作品必然有幾個動人的細節被人們記住,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不僅要對整個采訪節奏和內容有把控,更要對那些閃光的細節敏感,能夠捕捉到這些精彩的瞬間,充實和點亮整個報道。眾所周知新聞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真實性,必須用事實說話,所以新聞報道如果想吸引人來閱讀,想成為優秀新聞報道,就要在交代清楚事實經過的同時增添多個動人瞬間引起受眾共鳴,讓人感覺新聞報道有血有肉的同時也充滿了人情味愿意閱讀,相反的如果新聞報道只是一般性的材料堆積,文筆也空洞乏味自然也不會有人愿意去讀。所以記者在與被采訪者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采訪內容的凝聚性,不能天馬行空的問,提問時要注意方式,容易被人接受也能探求到想要的答案。只有這樣絲絲相扣細細觀察,采訪后將所得到的點的信息整合,連起來變成線形成面,才能再寫作時有內容可寫,并且生動形象引起共鳴,新聞報道主題才能鮮明。
三、提問時要有針對性
采訪過程中記者的提問通常是貫穿整個采訪提綱的線索,對被訪者的提問十分重要。這是有針對性的提問,不僅可以讓被采訪者感覺到親切和尊重,也能讓記者更輕松的得到想要的資料。記者應該練就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本領,避免讓被訪者感到不知所云,無所適從的現象出現,不僅浪費采訪時間又無法得到預期結果。想要有針對性的提問深入采訪,就要身肉到采訪對象的生活圈中去,與他們一同感受他們的生活習慣工作環境,也能從側面了解到他們的工作狀態和熱情更容易抓住細節,也在采訪中更有提問權才能抓住最核心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問。在與他們相處中可以使他們消除對記者的隔閡,所采訪到的東西自然也是最自然流露的情感。反過來說記者也要根據不同的問題來選擇所要采訪的對象,需要驗證廣泛性就針對同一問題對不同的人進行采訪,這樣所獲得的答案更有說明性;需要問責就要對負責的相關領導進行提問;要了解具體的流程和細節就問負責崗位的員工;知識性的問題就要針對專家學者提問。
四、采訪中要營造氛圍尊重被采訪者
電視新聞報道大部分是在現場環境下進行采訪,與職業性格、工作經歷都不同的人和事進行交流,不僅需要極強的應變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還要培養自己的親和力,在較短的時間內爭取被采訪者的信任,這就要求記者有熟練的語言技巧和說話方式。一個記者的言談舉止和說話方式態度都會影響被采訪者的情緒,直接影響采訪效果。所以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德行,尊重采訪對象與他們為伍,讓他們放下戒備,采訪過程也可在閑談嘮家常中進行,讓被采訪者不知不覺中配合采訪,給出想要的資料,當然這需要長期采訪經驗的積累。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能站在被采訪者的位置進行提問,迅速與被采訪者打成一片消除隔閡,從而營造出和諧的采訪氛圍保障采訪的順利進行達到預期采訪效果。
五、提問方法
一針見血法這樣的方式無論是輕松愉快的開放式還是嚴肅認真的閉合式都適用。采訪一開始可以先采用輕松的方式將被采訪者帶入氛圍,而后再過度到閉合式提問,深度挖掘所需資料。跟蹤追擊法如采訪圈中有一個較為經典的案例,記者得到消息,一個學校的師生反映學校印刷的課本質量太差有錯頁現象,記者認為這是一個新聞點就開始對這一事件進行跟蹤采訪報道。向印刷廠廠長提出疑問,廠長表示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效益不好,資金周轉不開設備不能及時更新。廠長以為用這樣一個死循環的關系可以封住記者的嘴,但記者也發現了廠長的心理,緊緊追問設備陳舊會導致錯頁么以前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嗎?設備不更新就一直要錯頁下去嗎”這樣一來廠長無言以對,只能說是廠內管理制度不嚴格,責任心不強等真實情況。思辨法如有位記者在采訪一起假警察扣押真警察的新聞事件中,在向假警察詢問為什么扣押警察時,假警察義正言辭的說不知道所扣之人是警察,如果事先知道一定不會扣。以為記者會忽略,但記者快速的思辨了一下立刻回問:如果他是個普通公民,你就有權利隨便扣押嗎?假警察自知理虧只能認錯。
六、采訪問題設計原則
提問簡潔要求記者在采訪中所設計的問題,尤其是電視采訪中一定要堅持簡潔的原則,因為在短時間內尤其是被采訪者緊張的情況下記憶力是有限的,問題過長會致使采訪對象記不清。所以在很多沒有經驗的記者剛開始進行采訪時,總會出現提問了長長的一個問題之后,被采訪者尷尬會問對不起能重復一下問題嗎?西方的優秀記者就巧妙的避免了這一尷尬,他們明白問題過長,所得到回答的就越少甚至問題有去無回。記者在設計采訪問題時要切記不要籠統空泛,應盡量將問題設計的具體有針對性,使受訪者的回答也能具體貼切。深入的大問題可以劃分成幾個小問題,一個個的娓娓道來,打的問題也就自然劃開,最后也就把整體思路理清。在采訪開始時記者提問的問題可以間接一點避免直接問機械化的問題,例如你吃飯了嗎吃了什么等等這種發問雖然簡潔,但是被訪者的回答也會受到很大局限不會多說,只言片語蓋過去,就會使得新聞內涵不明顯,交談的形式也刻板不活潑。提問增強深度這一點在采訪干部專家學者等對象時尤為重要。有深度的發問可以引起他們有深度的思考和回答,這樣刺激下的提問會往往會收獲更有價值的資料更容易實現有價值的新聞報道。所以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上原則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回報給廣大受眾。
作者:王瑩 單位:長春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