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電影片名漢譯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日趨頻繁以及我國民眾審美欣賞的多元化發展,英美電影在中國市場獲得巨大的成功,受到我國觀眾的喜愛。英美電影面向我國普通社會大眾時,需要完成英漢語言之間的翻譯轉變,而其中好的電影名不僅可以迅速吸引大眾接受并觀看電影,而且能夠更好地實現電影的商業價值。該文從語用順應論視角出發,對英語電影片名的漢譯進行嘗試性研究分析,并力圖尋找一個可以指導英語電影片名漢譯的操作模式。
關鍵詞:英語電影片名;順應論;漢譯;語言結構
1語用順應論與英語影片漢譯概述
電影片名翻譯是ESP翻譯中的一個重要領域,與其他類型翻譯相比,電影片名漢譯應具備一定的娛樂性與競爭性,且漢譯的電影片名又要有能夠吸引觀眾的獨到之處。因此從這個視角來看,英語電影片名漢譯在語用順應論的參與下進行,能夠達到良好的表達效果。順應論又稱為語言順應性理論,語用順應是指人們使用語言過程是一個基于語言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意識程度下不斷做出語言選擇的過程。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電影片名具有音律性、修辭性、懸念性、可記憶性、跨文化性等特點。電影片名在電影的宣傳、推廣和觀看中發揮著信息功能、美學功能、商業功能等,因此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要遵循信息傳達、經濟效益和可讀性原則,而常見的翻譯方法有音譯、直譯、意譯、直譯加意譯等。
2順應論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的應用
2.1對語言結構的順應
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語用順應論下的語言結構順應是指從多方面對語言做出選擇,包括選擇語言、語體、語碼以及話語構建成分。電影是面向大眾的,因此考慮到大眾屬性和特征,英語電影片名的漢譯需要結合面向觀眾的語言表達習慣,將語言結構面向觀眾進行動態的順應。在我國不同地區,觀眾語言存在較為明顯的地方特征,即方言現象,維索爾倫將這種方言形式定義為可區分的變體,也就是所說的“語碼”。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可結合面向的觀眾,選擇方言順應,這種方法在港臺的翻譯版本中較為常見。從體現音律上的獨特優勢視角來看,選擇四字詞語順應是對語言結構動態順應的又一種表現。漢語的四字詞語包容量大,而且伸縮性極強,言簡意賅,富有表現力和概括力,且在我國語言體系和語言結構的審美方面具有獨特的音律美感優勢,這對于英語電影片名翻譯具有積極的作用。比如“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翻譯為“返老還童”,“NoCountryforOldMan”翻譯為“老無所依”等。
2.2對文化語境的順應
從英語到漢語,在普通翻譯中需要關注語言的背景文化的改變,即跨文化現象。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同樣需要關注對文化語境的順應,使觀眾在理解電影片名時不會因文化差異而產生不理解的現象。文化語境是指某一種社團特定的社會規范和習俗,而翻譯則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它需要面對兩種語言、兩種文化之間的順應轉換問題。尤其是在電影片名翻譯中,需要考慮到觀眾對不同文化的理解。由于不同觀眾所生活的文化氛圍和世俗觀念不同,這就需要在片名漢譯中對文化進行語用順應,尤其是涉及到忌諱、偏好等問題時。比如對“sex”或“sexy”的翻譯中,往往不直譯為“性”或“性感”,通常采用“不譯”或“意譯”的策略,例如“SexandTheCity”譯為“欲望都市”。
2.3對受眾心理的順應
對受眾心理的順應在英語電影片名翻譯中的作用更為突出,對受眾心理的順應程度越高,影片對觀眾的吸引力越大,越容易激發觀眾的消費行為動機,并在消費過程中獲得滿足感。通常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對受眾心理的順應主要包括對受眾審美心理的順應、對受眾獵奇心理的順應、對受眾尋求刺激心理的順應等。針對我國民眾的審美偏好,在電影片名漢譯中順應受眾審美心理則能夠使其產生美好的想象,比如“She,sAllThat,WivesandDaughters”譯為“錦繡佳人”,“BlueMoon”譯為“月色闌珊”等。此外,在漢譯中還可借助受眾的獵奇心理進行翻譯,比如“Crashing”譯為“出軌”,“Pandorum”譯為“深空失憶”。把握受眾尋求刺激的心理,在電影片名漢譯中同樣具有突出的作用,比如“DestinationFinal”譯為“死神來了”。
2.4對商業效應的順應
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不僅需要關注受眾心理順應、受眾文化語境順應以及語言結構順應,還會關注對商業效應的順應,畢竟電影拍攝的目的多數是為了實現盈利。電影拍攝通常需要高額資金的投入,而資金投入方多為企業,追求利潤是企業的市場本質,因此絕大多數電影具有典型的商品屬性,在這種背景下,票房則成為衡量影片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在電影片名漢譯中,為了滿足群眾的獵奇心理,吸引觀眾的觀看欲望,往往會出于商業考慮和吸引眼球而“打擦邊球”。比如“WheninRoom”譯為“許愿池艷遇”,“HighNoon”譯為“正午迷情”,“40Daysand40Nights”譯為“禁欲40天”等。
3順應動態交際過程語英語電影片名的漢譯
3.1對時間的順應
在語言翻譯中,時間和動態順應有很密切的關系。通常時間順應是指語言的產生和理解會因時間差異而出現變化,人們會在使用語言時做出調整和順應。在當前網絡普及時代,各種“新用語”“新詞”“網絡詞語”不斷涌現,這就需要電影片名漢譯對時間順應。隨著時間的推進,語言在不斷更新,英語電影漢譯需順應時間的需要,保留原語言的原汁原味的感覺。比如“TrumanShow”以往翻譯成“戲劇人生”“特魯門節目”等,而當前許多翻譯則直接將“Show”保留,比如“真人Show”。比如電影“Casablanca”以往譯為“北非諜影”,但現在更傾向于譯為“卡薩布蘭卡”。
3.2對程度的順應
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由于翻譯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順應過程,當不同文化之間碰撞時,需要做出程度順應。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英語中一些詞語在我國已經被觀眾所熟知,這使得電影片名漢譯不需要全部意譯,比如“Santa”可譯為“魔王撒旦”,“ReturnToHalloweentown”可譯為“萬圣節歸來”。此外,由于文化認可上的不同,往往會出現被譯界所批判的字眼,這些字眼的出現往往是為了極力引起人們的觀看興趣和欲望,進而獲得高票房。比如“Scream”譯為“奪命狂呼”,“EndofDays”譯為“末日浩劫”。
3.3對社交世界的順應
語言并不是抽象、干巴巴的存在,而是在社會世界中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是社交的工具。在英語電影片名漢譯中,對社交世界的順應十分必要。社交世界的順應是指社交的場合和環境對語言使用者要求的準則和規范,電影片名翻譯中必須謹記所選擇的擇語必須符合擇入語的交際規范和要求。由于引入的英語電影是面向我國觀眾的,因此電影片名漢譯需順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順應社會價值觀體系,順應宗教因素。比如“DeadPoetSociety”直譯為“死亡詩社”,但“死亡”在電影中所表現出的意思與我們所理解的意思并不一致,而且我國民眾對“死亡”一詞具有“忌諱”心理,在這個翻譯中,人們很容易理解其為恐怖電影,其實則不然。
參考文獻
[1]張艷萍,賈德江.順應論視角下英文電影片名的漢譯[J].海外英語,2010(9):174-175.
[2]王一鳴.語用順應視域下的英漢電影片名互譯研究[J].作家,2014(1X):165-166
作者:張微 單位:佳木斯大學公共外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