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視覺傳達設計的跨界教學分析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本文以“提筆忘字”教學實踐為例,把裝置藝術引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畢設課程,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本專業知識,設計推廣自己創作的藝術作品的方法,滿足設計專業學生實現藝術家和設計師的雙重夢想,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跨界人才。
關鍵詞:視覺傳達、裝置藝術、跨界教學、品牌設計
一、教學研究背景
跨界一詞可理解為“跨越邊界”,意為跨過、交叉,引申為兩個或多個領域間的融合與碰撞,從而形成新的生活態度、審美取向或價值觀念,其核心在于創新,顛覆傳統的思維模式,將不同的領域滲透交融[1]。跨界是藝術與設計領域的大勢所趨。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中,就是將不同門類的藝術與本專業設計形式相融合、相碰撞,造就具有創新意義的作品。裝置藝術是當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是目前非常活躍的一種藝術類別,其創作主題包羅萬象,創作手法、表現手段、媒介的運用花樣繁多、超乎想象,是一個與雕塑相似的實體性藝術。視覺傳達設計屬于商業藝術,創作表現形態以二維平面設計為主,主要課程如標志、廣告、包裝、CI等,都屬于品牌設計學科的范疇,品牌化創作是畢業設計的主流形式,模式化、同質化、缺乏個性和內涵的現象十分嚴重。而信息時代的學生,思想前衛,興趣廣泛,不滿足于品牌設計中扁平化的創作模式,希望能像當代藝術家一樣隨興而作,創作表現向三維實體,向非商業設計突破。而“品牌”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商業和非商業性的雙重特征。因此,有必要開啟品牌的非商業性特征,培養學生在立足于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向多元化、多領域交叉學科求索,把畢設作為他們釋放個性的大舞臺。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創作一套既具備藝術價值,又具備品牌價值的跨界設計作品呢,本文以《視覺傳達設計的跨界教學研究——以“提筆忘字”為例》(以下簡稱“提筆忘字”)教學為例,探討裝置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二、《提筆忘字》教學實踐研究
本課程要求學生先把自己當做藝術家,圍繞選定的主題進行裝置藝術創作,后把自己當做品牌設計師,用本專業的知識為裝置藝術展覽活動做品牌視覺形象設計。
1.確定主題
首先要開啟“主題教學”,引導學生選擇一個有思想,有內涵,跟自己趣味相投又有品牌形象推廣意義的主題。《提筆忘字》主題的思想性不言而喻,反映了科技時代下社會生活發展的一個普遍現象:長期依賴電子設備進行交流的我們已很少使用筆,久而久之便經常“提筆忘字”。
2.發散性思維
“主題思想”所體現出來的一般都是一個文學詞組,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本課程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把這一抽象的概念轉化為一系列的具體的可呈現的視覺符合或視覺表現形式。在此,引導學生圍繞主題概念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是關鍵的一步,方法是:以主題概念為中心,向外擴散,突破原有的圈,充分發揮想象力,經不同的途徑、方向,以新的視角去探索、重組眼前的和記憶中的信息,產生出多種設想,尋求多個與主題思想相關的系列表達[2]。《提筆忘字》四個字,源于作者感嘆手寫文字形式或將會被“遺忘”!由此聯想到隨科技的發展而即將被遺忘的種種傳統文化。在此,出現兩個關鍵詞“科技”和“將被遺忘的傳統文化”,它們都是抽象的。接下來要進行發散性思維:尋找代表“科技”和“將被遺忘的傳統文化”兩個概念的具象物體或視覺圖形。多方探索后:“科技”選定手提電腦,“即將被遺忘的傳統文化”確定了算盤、活字印刷、結繩記事和手工繪畫。確定這四個“即將被遺忘的傳統文化”作為系列創作的方向,前提條件是可以找到明確的實物和視覺圖形。
3.裝置藝術創作
裝置藝術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藝術家要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的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3]。作品的思想性問題在前面的選題中已經解決,在這里的關鍵就是材料的選擇和制作,材料是裝置藝術的載體,既要符合主題內涵、便于制作、又要適用于展示。《提筆忘字》裝置藝術的材料為:挖去鍵盤后的手提電腦4臺,每個系列一臺;算盤系列用的算盤實物1個和電子計算器界面圖形1張;活字印刷系列用的刻有“0”或“1”泥活字版實物1個和Word編排文檔界面圖形1張;結繩記事系列用的打結的麻繩實物1條和電子記事本界面圖形1張;手工繪畫系列用的調色盒1個和電腦繪圖軟件的界面圖形1張。其中手提電腦是主材,是展示的主要載體,4臺電腦代表4項現代科技的創新和創新后替代掉的將被遺忘的傳統文化(圖1),具體表現為:四臺手提電腦上的被挖去鍵盤的位置分別被算盤、泥活字版、打結的麻繩、調色盒實物所置換,而相對應的電腦顯示屏上貼上分別取代它們的電子計算器、Word編排文檔、電子記事本和電腦繪圖軟件的界面截取圖形。四臺電腦分別代表了從“算盤到計算器”、從“泥活字排版到Word編排文檔”、從“結繩記事到電子記事本”、從“手工繪畫到電腦繪圖”四種科技文化的變革,提醒人們追憶或珍惜即將丟失的人類文明。
4.品牌視覺形象設計
完成裝置藝術作品后,接下來就是要為這套裝置藝術展覽做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在此,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品牌的非商業特征,一個人、一場活動、一個概念,只要它有一個主題名稱,都可以把它當品牌來推廣。“提筆忘字”這個主題要把它理解成一個裝置藝術展覽活動的品牌名,本階段教學的重點就是要為它做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教學內容從前期調研、基礎設計和應用設計三方面展開。(1)前期調研引導學生通過對類似展覽活動的內容和特點進行調研與分析,了解展覽活動項目的市場運作情況,對比自己所做的項目的實際情況,從而明確設計方向,制定基礎設計風格,規劃應用設計項目的內容和表現形式。(2)基礎設計基礎設計教學的重點是品牌標志、標準字、標準色、輔助圖形等。從品牌標志設計入手,再以品牌標志的造型特點展開與之相匹配的標準字、標準色、輔助圖形等設計,是最常見最容易入手的設計方法。《提筆忘字》的基礎設計:先做設計定位,確定為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標志設計要圍繞定位展開。把“提筆忘字”四個字做文字圖形化創作(圖2),用馬賽克為基本線條的字體組合成印章造型,使標志圖形在傳統中蘊含現代科技感。進而,把標志圖形進行立體化設計,利用馬賽克與活字同為正方形的特點進行同構,活字上刻有的“0”和“1”,是現代計算機程序處理中使用的數碼二進制數,活字字塊高低不平,錯落有致,從創作形式上看亦是一件代表傳統與科技的裝置藝術作品。輔助圖形設計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馬賽克的圖形;一種是算盤、結繩、泥活字、繪畫圖形等實物照片;另一種是紅圈。色調以黑白紅為主。(3)應用設計應用項目要依品牌宣傳的需要,采用相適應的載體。在此要引導學生了解展覽活動的特點,選擇需要設計項目的內容、尺寸、造型結構、材質等。本階段的重點是如何把前期的基礎設計應用到這些項目上。系列海報設計分別為即將丟失的算盤、結繩、泥活字、手工繪圖四個主題,每張海報以相對應的電腦裝置作品的照片為主圖,置于版面的中心,版面上下文字用于解讀裝置作品,完成從立體到平面的藝術轉換。名片設計(如圖3)成折頁結構,分別模仿四臺手提電腦裝置作品的造型。翻頁時如同打開小電腦,很有趣味性。宣傳冊設計(如圖3)的亮點在邊框中,馬賽克造型的線和點對比凸顯科技感,紅圈的點綴形成亮點。禮品盒設計(如圖3)為立方體結構,有算盤、結繩、泥活字、繪畫圖形四個系列,每個包裝上的六個版面圖形分別為相對應內容物的照片和馬賽克圖形,突出主題思想。其他的應用設計如鼠標墊、鼠標、U盤、光盤等設計都采用馬賽克形成的點線圖形,實現系列化延展。
三、結語
跨界在設計教學中已不能回避,希望本教學實踐對探索培養學生具備跨專業、跨領域的知識面和技術組合應用能力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注釋:
[1]周潮.跨界設計與跨界教學[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3):5-8.
[2]范發明.肖永紅.大學生數學發散性思維培養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0(16):168-169.
[3]曹立潔.論綜合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121-123.
作者:甘錦秀 單位: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