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注意要素與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退休以后有收入風險,由于疾病產生健康風險,所以需要社會保險制度來護航,因此面對失能風險,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應對制度,這個制度就應該是長期護理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模式如何選擇?歐洲很多國家都選擇了津貼模式,只有6個國家選擇了社保模式,世界上更多的國家采取了包含商業保險、津貼、社保的混合模式,從經驗推斷,我國實施長期護理保險有五大保險路徑可依賴。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障對象是誰?從國際經驗來講,長護險的保障對象基本上都是醫療保險的參保人,而我國現在籌資綁定在醫保的統籌基金賬戶和個人賬戶,是經濟性常態。失智不等于失能,特別是60歲以下的重度失智人員,筆者不建議納入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障范圍,希望國家可以針對失能等級評估標準出臺多層面的框架,地方可以依此做更多的調整。資金如何籌集?據筆者所知,一些省份的財政部門表態,財政不介入長護險投資,這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商討,筆者認為長護險的資金必須要有財政的投入,因為城鎮居民的長護險籌資渠道有單位和個人,但農村只有個人。
長期護理保險的服務怎么提供?醫養機構是長護險的服務供給主體,沒有更多民營服務機構的介入,長期護理服務市場無法形成,長期護理保險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培育專業醫養機構,做好對接供給和服務監管是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基礎。未來長期護理保險一定是以服務供給為主,只有在沒有服務機構的地方才給現金補貼。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還需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建立護理培訓體系,提高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加強質量體系監管。另一個是部門協同的問題,由于各部門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指導觀念不同,所以長期護理保險在推進過程中要重視部門協同。
未來,長期護理保險擴面還面臨整合照護和城市選擇的問題。目前,與長期護理保險相關的補貼包括服務津貼、高齡津貼、護理津貼、殘疾人護理補貼等,各類政策存在重疊、碎片化的問題,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因此亟須建立整合照護體系。在選擇擴面城市的時候,要以失能率作為測算標準,而不是以老齡化作為指標,同時還要考慮是否有可以支撐起長護險的護理服務體系,以及地方財政實力是否允許。
作者:戴衛東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