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藝術教育中的傳統回歸探討范文

    藝術教育中的傳統回歸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教育中的傳統回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藝術教育中的傳統回歸探討

    一、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我國現今的藝術設計教育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教育體系:一是以傳統的圖案為設計基礎;二是以西方廣泛推崇并且相當普及的“三大構成”為設計基礎。而如今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通常以第二種為主導。第一種體系注重圖形與圖案,是傳統的工藝美術設計,偏重藝術訓練;第二種體系則以“三大構成”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為基礎訓練,注重形式美,由二維到三維空間,從形式至色彩都規律化、程式化,培養學生理性地分析美的能力。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藝術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一直都是以傳統的圖形、紋樣、圖案的設計為主要的訓練手段,以傳統樣式為素材,以民間工藝為表現對象來進行藝術設計教學。但隨著改革開放,大量西方事物不斷涌入,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變,藝術院校也深受影響。“設計基礎”這一領域的教育,改變了以往以圖案為主的傳統教學,不再注重工藝美術式的訓練模式,引入了“三大構成”設計理論,全盤接受了西方的培養方式與體系,忽視了我國的手工藝藝術與民間藝術等傳統元素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試分析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筆者認為一方面是由于受改革開放經濟大潮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客觀條件、歷史背景的制約。首先,文化藝術作為社會上層建筑,必然受經濟的影響。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和融合、信息化的普及、信息產業的崛起等等,這些都要求現代藝術設計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與之相適應。而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起步較晚,教學理論與時機都不成熟。為了迎頭趕上,所以一切以“拿來”為上。

    另外西方國家高度發展的經濟和生活水平,使得中國大眾有了一種強烈的崇洋心理,習慣于把西方的事物奉為圣典。而正是在這盲從的影響下,使得藝術設計教學正逐漸喪失應有的本土文化傳統,全盤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與方法。其次,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狀況相對落后,從理論、實踐到教育體系都不夠完整。這些可以從我國藝術設計院校的師資水平、教材取用、教學方法等方面窺見一斑。此外,現今社會需要大量的設計人才,迫使藝術設計院校不斷加快培養現代藝術設計人才的步伐。而以“三大構成”為主的設計基礎教育,正好迎合了這一“快速”要求。傳統圖案設計教育要求學生進行大量古代圖案臨摹與繪制的基礎訓練,在此過程中不斷吸取營養來更好地領會我國深厚的傳統內涵,從而達到提升學生領悟美的能力、提高基礎設計技能的目的。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師法自然、氣韻生動、立意中得心源”。說的是從自然中提煉出形象與感覺,最后形成心中的意象與美的內涵。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培養感性的直覺和對美的領悟力。圖案設計還很重視寓意與象征,這一點也對設計者的文化背景提出較高要求“。三大構成”則正好與之相反。它以“點、線、面”三要素來概括二維與三維空間的形象,以色彩的形成與配置表達視覺規律。

    美變得簡單和概念化,概括成為“形式美法則”,美都可以方法化、程式化、規律化。只要從這些規則、規律、方法出發,理性地分析形象,歸納要素,就可以掌握美學規律和標準。任何人都可以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美術產品,可以達到人對美的追求。設計變得簡單、易學。這種速食、快餐式的培養,只需要很短時間,在短期內就可以打好基礎,從而達到“快速”培養設計人才的目的。但它的弊端顯而易見:缺乏了藝術應有的文化內涵與底蘊,脫離了文化背景。雖然外表形式優美,但往往并不耐看,太機械化,缺少人情味。其實,這就突顯出了一個西方文化的審美標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標準之間的問題。雙方的概念與準則在中國的土地上顯得尤為沖突。

    二、傳統的回歸

    1.傳統的文化藝術價值

    一百年前列強侵略與隨之的社會動蕩,使得中國民眾常以一種卑微的心態看待西方事物與文化,而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卻以一種粗暴的態度。古老的、民族的常被認為是“落后的、不現代的、不時尚的”。但是中國藝術是需要中國文化作為其背景的,是要站在民間文化的根基之上的,是離不開傳統文化滋養的。那如何理解“傳統”呢“?傳”即傳布和流傳,由上代交給下代“。統”即一脈相承,相互聯系的系統。總的說就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由歷史沿傳而來的思想、道德、人倫、風俗、藝術、制度等。概括起來主要是表現在文化方面[1]P112-113。傳統文化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經過幾千年的沉淀,已經深深地扎根于我們的內心深處,共為一體。它一直存在,不會受西化影響而改變或消亡“,民族的才是永恒的”。設計只有具備自己民族的藝術特色,適應民族的審美習慣,作品才會與大眾產生共鳴,為我們所喜愛。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的繼承與發揚,經過長時間的取舍,所留下來的其實是最為優秀、最具競爭力的精髓。

    它們成為傳統藝術的載體,體現著中華文化的光輝。西方對于文化藝術的傳承有著積極的態度。我們贊嘆著西方優秀雕塑、繪畫、建筑、設計精品的同時,其實也能發現那些精品身上無一例外地有著西方傳統的影子,無一例外地都是西方深厚傳統文化底蘊造就的藝術作品。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古希臘藝術有著古埃及和兩河流域藝術的深遠影響;古羅馬藝術是古希臘藝術的傳承;而偉大的文藝復興藝術又以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為載體;學院派、古典主義是文藝復興的發展與延續等等。西方現代藝術雖然是百家爭鳴,也是因為藝術家們站在了傳統的“肩膀”之上,憑著對其深刻的理解與發揚,才使他們的作品得以被世人稱頌。所以傳統是“根”,只有在“根”的滋養下,藝術設計這棵“樹”才能枝繁葉茂,日益強大,擁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2.中國設計師的身份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西方文化對中國社會全方位的影響、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全盤西化等等,這些都對中國現代設計師的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力。由于歷史與國情的原因,中國設計師不能夠象西方設計師那樣有足夠時間經歷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的運動和碰撞。而這些經歷是能在每次失敗或成功后明確其發展方向與道路的。中國設計師一開始就生活在西方設計的陰影之下,接受著西方現成的藝術設計。太豐富與太迅速的設計信息,深深影響著這一代中國設計師的設計思維與思考方式,中國設計師迷失了自己的身份。我們應該看到對于中國才起步、很不成熟的設計來說,西方的影響起了一定積極的促進作用,設計是需要物質與技術的保障和支持的。西方現有的成就可以縮短我們的時間,成功的道路似乎并不漫長,彼岸近在咫尺。其實真正在彼岸,需要我們用漫長時間去探索,求得自身的傳統美學修養與中華民族共同的藝術語言,而這就是中國設計師的身份。現代設計表面上看是一種外在包裝行為,體現著外在形式美,關乎市場與生產。

    但實際上并不單純是這些。它需要體現出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審美習慣與傳統文化。設計師是這種行為的具體實現者。中國設計師在完成作品美學風格的創造性行為之外,更需要達到內在傳統文化精神的統一。這樣才能喚起中國大眾的內在共鳴,喚起人們內心深處親切記憶。透過表面形式美的包裝,中國大眾能看到傳統的儒雅、民俗、禪幽等。這樣的作品往往更會被人們所接受和銘記。所以中國設計師應自省其身份,帶著中國古典美學眼光,帶著中國大眾的審美心理,帶著中國傳統文化修養,體現出中國式的智慧、意境與精神,將現代設計與中國傳統更好地融合。

    3.中國的傳統藝術體現著中國的“人文精神”

    中國傳統藝術設計的具體表現通常為圖案、紋樣,這些也是中國傳統藝術教學的主要手段與形式。很多優秀的圖案、紋樣得以代代相傳,不僅僅因為它優美的形式,更在于它的深刻寓意和它具有的中國“人文精神”。中國的藝術或華麗或樸素、或高雅或通俗,不拘一定形式,但有一定內在永恒性:立意、意境的含蓄和悠遠。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特性,也是與西方藝術的強大差別之處。中國傳統圖案體現優美形式,體現美妙意境,體現美好的精神追求。例如民間圖案的“喜上眉梢”,繪喜鵲站在梅花枝頭“;連年有余”,繪蓮花與鯽魚。而男女之間美好愛情也愛用圖案寓意來表現,例如“魚戲蓮”,繪魚游蓮花、蓮葉間,魚指男蓮指女等等。這些傳統圖案與文字的諧音寓意共同使用,使得人們對其含義理解更為迅速與直接,印象深刻。并且這種間接的表現也符合著中華民族含蓄、內斂的性格。而中國自古以來的有識之士、文人士大夫,更愛追求這種含蓄與道德精神的體現。他們注重自身修養與意志磨練。從“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感受到其高遠的人生感悟與藝術哲理。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創造與傳承者,所以這也是中國傳統藝術“人文精神”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也能看到很多運用了中國傳統的現代設計例子,但常停留于表面,借鑒中國傳統某一特征、某一色彩、某一形式,進行復制加工,便以為得到精髓。

    其實,他們只得到了傳統的美麗外衣,缺少了這“些人文精神”。優秀的設計作品必定是在滿足審美心理的前提下體現出大眾的精神追求、具有中國文化特色與內涵的。例如:靳埭強先生所設計的中銀集團與中國銀行標志,以銅錢為象征。孔方銅錢圖形在中國影響幾千年,大眾的概念已根深蒂固,所以用此來做金融機構銀行的象征,合適又貼切。并且在銅錢標志中隱含一“中”字來點題,它的符號化符合設計原則。再比如中國聯通標志所用的是中國結造型,原為佛教密宗的八種吉祥物之一,稱為“金剛結”。漢化佛教取其“佛說回環一切通明”之意,成為廣為流傳的吉祥圖案,是大眾喜聞樂見、熟悉親切的圖案。并且也隱含著中國聯通之“聯”與“通”之意,恰當點題而又盡顯中國傳統意味。所以只有在設計作品中把握住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有著精深的美學修養與藝術思想,與大眾的文化情感有著共鳴,才能體現出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特色。

    三、藝術設計教育的再思考

    由于現今藝術設計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弊端,使得文化藝術的傳承、創造能力與民族個性在教育中體現出重要地位。以圖案為設計基礎的教育方式不應該被廢棄,并且要在新的形勢下被賦予新的內容。具體實現于現代設計教育中,首先應該恢復民間藝術考察課程,讓學生理解、懂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所在;其次應該增設培養學生美感的課程。因為中國傳統藝術不僅是在形式上,更要在內涵上進行一種感性的把握。通過培養學生審美心理以及對美的直覺,以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這樣設計出的作品才不會缺少藝術內涵和文化底蘊。

    藝術考察,許多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元素蘊藏在民間,需要設計者去發現與感悟“。民間采風”,即是采集中國原生態的東西,然后用藝術的眼光與手法進行取舍、提煉與加工。這是對自身傳統藝術修養的提高,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鑒于此,我國現今的藝術設計教育不能全盤西化,當然也不能全盤本土化。在引進西方現代設計理論,借鑒西方優秀設計同時,也要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藝術。中西結合,中學為主;源流結合,以源為主。重視中國傳統藝術的教育,注重中國優秀藝術的傳襲與西方藝術相結合的同時,突顯出中國的本土化、民族化與獨特性。韓美林先生曾說過“: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民族的東西,就沒有趣了。”在新形勢下的藝術設計教育如何中西結合,如何進行改革與創新還是需要我們的深思和再探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一区高清大胆人体|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福利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免费|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不卡一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一区二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麻豆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色狠狠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白峰美|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猫咪|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