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共產黨對自由主義的認識和立場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的認識和對待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復雜過程,在不同時期表現為不同的理論批判和策略對待,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對現階段正確認識自由主義有重要的影響,然而長久以來共產黨如何認識和對待自由主義卻很少有人論及。在對中國的自由主義進行梳理基礎上,指出了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的本質認識并系統地分析了歷史上不同時期中共對自由主義的態度,然后總結了相應的經驗和教訓。認為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在防范和批判自由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可以對自由主義中屬于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的思想資源作適當參考借鑒。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參考價值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個對西方近現代制度和實踐進行重新認識和評價的過程,而自由主義理論是西方的主流思想,使西方取得了現代化的成就,因此全面了解共產黨認識下的自由主義,不僅有助于總結歷史上共產黨對待自由主義的經驗和教訓,而且有助于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以批判借鑒的態度審視其可以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所用的合理思想資源。此外,自由主義者多為知識分子,有思想、有主見、有責任和擔當。2016年在安徽調研的座談會上講到,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知識分子,放手讓廣大知識分子把才華和能量充分釋放出來,并歡迎他們就工作和決策中的有關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他在最近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也講到,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自由主義者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作用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與空間。
一、中國共產黨對中國自由主義的歷史態度
自由主義傳入中國后由于存在著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相沖突的問題,加之當時中國社會處于動亂之中,因而在理論和實踐上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這無疑增加了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認識的難度。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在對社會進行組織動員時如何對待自由主義以應對當時的種種問題,成為一個關系重大的事情。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時期靈活地采取了不同的態度和策略,成功地團結爭取了自由主義者,最終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一)中國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是西方近代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起源于18世紀的英國,由自由主義思想家洛克奠基,并在19世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完備的思想體系與社會制度,其核心原則包括個人主義原則、自由原則、平等原則、民主原則和國家理念原則。中國的自由主義是從西方國家橫向移植過來的,在戊戌維新時期作為救國救民的理論武器被介紹到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自由主義者在西方自由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提倡個性自由、言論自由,自由主義運動走向高漲。20世紀20年代后,自由主義思潮關注的重點開始從倫理道德領域向政治領域轉移。40年代中后期,中國的自由主義者以中間勢力自居提出不同于國共兩黨的“第三條道路”,通過辦報刊和制造輿論來影響中國政治并進行制度設計。但從整體來看,中國的自由主義表現為明顯的學理積淀不足,是舶來的自由主義思想與其他各色思潮的柔和修正之物,并且由于經濟上普遍排斥私有財產和市場經濟機制因而導致其“思想根基相當脆弱”。[1]20世紀的自由主義政治理論深陷在歷史與價值、權力與自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泥潭中難以自拔,在中國社會始終不能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最后在中國宣告失敗,但是卻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對此我們要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進行分析。中國的自由主義者致力于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傳輸現代的民主、自由、人權理念,反對封建傳統政治;參與設計了中國的現代性政治方案,與共產黨有良好的合作關系;經濟上強調經濟制度的多元化和計劃經濟,對西方現代化弊端進行修正;文化上他們崇拜理性、道德的力量,篤信自由、寬容的精神,對于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換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作用發生的基礎都源于中國的自由主義深具中國特色,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中國的國情。
(二)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的認識和態度從本質上看,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持批判及否定的立場,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批判自由主義的方法,即主張以歷史的、階級的方法認識自由主義。自由主義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與共產黨代表的無產階級利益有著根本的對立。第二,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看,儒家思想文化基因使共產黨對自由主義有著天然的隔閡,“儒家思想缺乏保護個人權利不受集體利益和國家權力侵犯的自然權利傳統,因而儒教政治思想傳統很難于自由主義民主的政治文化相容。”[2]但自由主義卻將保護個人財產奉為不可侵犯的權利,這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共產黨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儒教禮制思想可以開出人民民主政制,卻難以開出自由民主憲政。”[3]第三,從理論本質上來看,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中的“個人主義”原則竭力批判,中國共產黨強調人的社會性和社會動員,要求黨員、民眾具有思想和行動的一致性,而自由主義倡導的個人自由、言論自由等強調個人本位性而非社會性,容易導致無組織和無紀律,因此遭到共產黨的批判。由于實際問題復雜多變和自由主義自身理論混亂等原因,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的政策性認識要多于對其學理性、價值性的認識。階級立場的根本不同,注定了共產黨對自由主義的斗爭是占主導地位的,即使時在爭取聯合的過程中也始終保持明顯的界限,以保持自己的理論先進性和思想純潔性。總體來看,由于不同時期的策略和領導群體不同,共產黨認識下的自由主義會有所變化,為了方便論述筆者將其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1.1919-1949年:這一階段總體上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者采取的是“批判中進行聯合”的策略。胡繩認為,以后“共產黨和基本上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中間勢力之間,不是完全對立的關系,而是有批判、有聯合的關系。”[4]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和自由主義者之間是批判而聯合的復雜而變動的關系,現從革命的不同時期展開論述。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大革命失敗前,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者采取批判的態度但同時期望他們加入革命陣營,并對自由主義理論進行了批判和借鑒。中國共產黨把自己定位為“革命的民主派”,而把不參加革命行動的胡適等人歸入“非革命的民主派”,并認為他們是一個“新興的知識階級派”。[5]而且,中國共產黨將自由主義者提出的“好政府主義”批判為“妥協的和平主義”、“小資產階級的和平主義”。[6]但是,共產黨又認為此時的自由主義者有走上革命的可能性。曾滿懷信心地希望,由于反動派勢力過于強大,非革命的民主派會在稍后一個時期內放棄他們的主張而同革命的民主派合作,打擊共同的敵人。不僅如此,認為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胡適“已是缺乏了革命精神的人”,同時根據胡適說過的“太壞了不能改良的,或是惡勢力不偏容納這種一點滴的改良的,那就有取革命手段的必要的”,認為“胡適先生確有被迫得不能不上革命道上的那一天”。[7]因此,中國共產黨通過批判自由主義者缺乏革命性而盡可能地爭取更多的同盟者。此外,中國共產黨通過與自由主義者進行的“問題與主義”的論戰批判了自由主義理論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但同時也注意到了自己關注“主義”多而對實踐問題研究少的不足,因此加大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力度,這可以說是共產黨在理論層面第一次對自由主義的借鑒,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探索。國內革命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對包括自由主義者在內的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資產階級采取的是一種批判和拒斥的態度。由于日本侵略加劇,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根深蒂固的自由主義立場使自由主義者逐漸走向了共產黨的對立面,加之當時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社會性質認識不足,發展出了“左”傾盲動主義和冒險主義,中國共產黨對部分自由主義者逐漸認同國民黨而反對共產黨暴力革命的言論進行大力批判,對直接支持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自由主義者更是言辭激烈。尤其在30年代初的“民主與專制”的論戰中,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者提出建立一個新式獨裁政體更是斥責。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者持批判和團結的態度。由于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以必須爭取自由主義者群體一致抗日。中國共產黨通過對自由主義者的批判將其劃為左、中、右三派以便于分化自由主義陣營,從而聯合左派,爭取中間派,打擊右派。另外,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者發起的制憲救國運動和人權運動都發文予以熱烈支持和積極響應,并開始思考適合中國的民主憲政,在1940年認為憲政“就是民主的政治”。[8]同時,為了團結自由主義者因而非常重視正確處理階級矛盾,因此提出了與自由主義的中間勢力在思想意識上信奉的西方民主制最為接近的聯合政府的設想,這就是“在廣泛的民主的基礎上,召開國民大會,成立包括更廣大范圍的各黨派和無黨派人物在內的同樣是聯合性質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9]這一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使眾多自由主義者轉而成為共產黨的支持者。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者采取嚴厲批判并竭力爭取的態度。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嚴厲批判自由主義者提出的中國要走不同于國共兩黨的“第三條道路”,認為自由主義者在政治上宣揚的英美式的民主憲政,經濟上倡導的蘇聯式的計劃經濟,是典型的折中調和主義。隨著局勢的明朗,中國共產黨左翼方面將自由主義者直接分為真假兩部分,以便于分化和爭取。同時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到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和民族資產階級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作用,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民族資產階級在現階段上,有其很大的重要性……中國必須利用一切國計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鄉資本主義因素,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奮斗。我們現在的方針是節制資本主義而不是消滅資本主義。”[10]由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藍圖在當時具有合理性,使得自由主義者和共產黨可以最終以合作的方式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2.1949-1976年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者的態度由合作轉變到批判斗爭。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與自由主義者在社會改革和經濟文化建設的實踐中通力合作,通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保證自由主義者對國家事務進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發揮了自由主義者對新中國建設的有利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中國共產黨對包括自由主義者在內的廣大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進行了錯誤的判斷,因此采取了越來越“左”的態度和政策。主要表現為忽視了在實踐中引導他們思想上不斷進步,同時沒有以民主政治的方式虛心聽取他們發表的意見,而是采取思想批判、勞動改造的方法“逼迫”他們去改造思想,因此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針對知識分子的政治運動。反右運動時,中國共產黨將派中在革命時期曾經有重大影響的儲安平、羅隆基和章伯鈞等人打成了右派,認為他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反社會主義,致使很多自由主義者便不再發表意見,自由主義思想偃旗息鼓。“”時,中國共產黨把自由主義者當作資產階級進行批判和斗爭,極“左”思潮的發展使自由主義者幾乎銷聲匿跡。他們或者自殺,或者不再發表言論,整個思想文化領域內出現了極“左”思潮的獨霸,給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帶來了重大損失。
二、中國共產黨對待自由主義的歷史經驗及啟示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結束的五十多年時間,在不同的時期對自由主義有不同的態度和政策。只有站在歷史的基礎上,以史為鑒,才能在新時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對自由主義進行全面而正確的認識,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由主義,這對作為執政黨的共產黨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其中的經驗和啟示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和立場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自由主義保持著斗爭的主旋律,即使在團結爭取的時候也保持著明顯的界限和明確的階級立場,力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樣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無產階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并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在當前全球化的進程中,西方發達國家妄圖通過傳播西方自由主義思想進而實現和平演變中國的戰略依然存在,因此中國共產黨要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原則,在對人類優秀成果實施借鑒的過程中要注意區分普遍主義和特殊主義的成分,既不拒絕全球化與自由化潮流中的有益成分,但也不落入資本主義普世價值的陷阱。
(二)總結中國共產黨團結爭取自由主義者的策略經驗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中間勢力的團結、爭取和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實行統一戰線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對其在不同的時期采取不同的策略,其中的經驗值得總結學習。中國共產黨在成立時批判自由主義者缺乏革命性以爭取可能的同盟者,抗日戰爭時期通過將自由主義劃分為左、中、右三派進行分化爭取以及提出民主聯合政府以聯合廣大自由主義者,解放戰爭時將自由主義者分為真假兩部分,以民主和反民主進行分化和爭取,再到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會議以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寶貴的斗爭經驗和策略,是老一輩革命家們的智慧象征,我們要總結他們留下的經驗,不僅為感恩先輩,更為銘記歷史。
(三)肯定愛國自由主義者對國家的有益貢獻中國共產黨剛成立時與自由主義者在“問題與主義”的論戰中,注意到了自己關注主義多而關注實踐問題少的不足,加大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力度,在理論層面第一次對自由主義吸收和借鑒。抗戰時期自由主義者發起的兩次民主憲政運動促使等共產黨人開始思考何為憲政得出民主政治的結論。建國后,愛國的自由主義者在各個崗位上為新中國建言獻策,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必須肯定自由主義對國家的這些貢獻,因為只有正確認識自由主義的歷史作用,才能正確看待自由主義的現實參考價值。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涉及到對西方自由主義的理論與實踐進行重新認識和評價的問題,更需要我們由歷史上單純的政策性轉向重視自由主義的學理性和價值性。(四)拋棄以簡單的二分法片面對待自由主義的態度反右運動和“”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自由主義者片面的認識與錯誤的打擊,不僅使自由主義的思想偃旗息鼓,而且使社會陷入了混亂;杜絕市場致使計劃經濟陷入僵化,這對社會主義建設曾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當然我們也必須意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思想和實踐上產生的某些局限性問題是由于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性所導致的,但是共產黨人有著勇于反思和糾正自己的錯誤的優秀品格,并且能正確對待來自不同的理論思想和學術流派的批評,現在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新時期,“我們應站在既有的基礎上,總結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記取教訓,萃取其進步合理成分。絕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以簡單的二分法來片面地對待自由主義,也不能使社會主義淪為僵化的教條。”[11]
三、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共產黨與自由主義
西方自由主義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匯集了眾多思想家們的智慧,有些思想已發展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閃爍著理性的光輝,成為人類共同的追求。哈耶克說,“自由理想激發起了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而且這一理想的部分實現,亦使得西方文明取得了當下的成就。”[12]在平等理念、個人權利與多元文化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基本趨勢時,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應該如何認識自由主義中屬于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的現代化思想呢,筆者認為,中國作為全球化中的一員自然也不可固步自封,不能對自由主義一概否定,應當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前提下吸收借鑒自由主義中屬于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
(一)借鑒西方自由主義的中屬于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的思想資源我黨可以吸收借鑒,西方自由主義理論中屬于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的思想資源,但不可將資本主義的普世價值機械地照搬,而應該做馬克思主義的解讀,以免在借鑒自由主義的優秀人類文明成果的過程中陷入標簽化或者普世價值的陷阱。對此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對自由主義價值理念的借鑒問題。諸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也是自由主義一貫倡導的原則。由于“自由主義的核心理念與基本原則溢出了精英知識分子的理論言說,進入公共領域,并穿透和彌散至社會大眾層面”,[13]為避免誤解,我們必須要對此做馬克思主義的解讀,首先。它們“屬于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中國共產黨人曾為此進行了艱辛探索。其次,從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來看,社會主義不是沙灘上蓋高樓,也需要繼承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需要繼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也應當繼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一資產階級在反封建專制過程中提出的,但屬于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14]第二,從自由引發的限制問題到中國法治國家的建設。自由的邊界便是權威的起點,限制要通過法律來實施。用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概括即為“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15]以限制權力和突顯權利為制度取向而形成的法治體系是自由主義的現代性價值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法治學說和實踐就是自由主義思想在各現代化國家的揚棄和展開”。[16]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法治建設的進程與力度以及社會立法等方面都可以將自由主義中屬于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的法治思想作為參考。第三,保有個性自由以培養創新精神。在自由主義者看來,“人性不是一架機器,不能按照一個模型鑄造出來,又開動它毫厘不爽地去做替它規定好了的工作;它毋寧像一棵樹,需要生長并且從各方面發展起來,需要按照那使它成為活東西的內在力量的趨向生長和發展起來。”[17]自由主義者認為社會真正進步發展的動力是個人的獨立自主精神,只有活躍的個性才可以有首創性,而個性的張揚和發揮必將激發整個民族的聰明才智。國家主席指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18]實現民族的夢離不開創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人的個性自由。自由精神是進步的源泉,保有和發展個性自由,成為個人進步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頗為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借鑒參考自由主義中關于個性自由與創新的理念,并對之做馬克思主義的解讀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所用,以期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保證愛國自由主義者的參政議政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強調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了進一步發展,保證了各個黨派的思想可以進入共產黨的治理理念中。而愛國的自由主義者多散布在各派或者無黨派人士中,他們的思想既根植于中國的土壤,又有現代化的思維,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中國在社會轉型中不同類型矛盾和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諸如現在大眾對平等的訴求問題,在中國要想滿足社會各階層所有人的平等訴求,難度極大。對此,提出,應該實現實質的社會經濟平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質和實踐智慧,通過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保障社會平等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同時借鑒羅爾斯、德沃金等西方新一批自由主義思想家們的思想,他們從社會正義原則、良性社會建制等角度思考平等問題,提出了關注弱勢群體、建立福利國家的主張,對此我們可以吸收有利的經驗從而加大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的進程和力度,緩解社會不平等問題。此外,對于現在中國多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國的理論研究還相對滯后因而不能進行有效地解釋和解決。比如最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歷史很短,缺少社會主義建設和市場經濟建設的經驗,而發達國家的理論研究中不乏具有前沿性和科學性的成分,中國派中的自由主義者們在諸如此類問題上的建言獻策可以通過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行表達,以發揮其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作用。
(三)在思想文化領域提供充分的言論自由中國歷史上自由主義者在思想文化領域留下的自由主義文化基因,注重在道德方面的教化與培養,致力于個人品性的塑造,這對于改變中國在幾千年影響下形成的傳統舊習慣、舊思想,培養獨立而具有創新思想的人們具有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要以更加包容的精神和更加開放的心態繼續發揮自由主義文化基因的價值,并且對待和引導不同的思想文化以達成“社會共識”。2005年中共中央對文化提出了新的思路,即“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在此政策導向下,思想文化領域形成了開放包容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自由主義作為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中的一元,有了充分闡述自己思想的文化空間。在學術領域,共產黨應以包容的態度允許自由主義思想的存在,提倡自由的研究和認真的批評,但是要以憲法和法律規范其行為,這樣不僅有利于學術討論和發展真理,還有利于發展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如果禁止意見發表,假如意見是對的,那么人類便“被剝奪了以錯誤換取真理的機會”;假如意見是錯誤的,那么人類便“失掉了一個差不多同樣大的利益,那就是從真理與錯誤沖突中產生出來的對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認識和更加生動的印象”。[19]阻擋人們聽到對于不同意見的辯護,便是冒認了不可能錯誤性[20],但是在人類智力現有的狀態下,不可能不會犯錯誤,所以言論自由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借助敵對的意見使所遺真理得到補足的機會,這樣看,意見的分歧和多樣性反而有助于真理的發展。
四、結語
總之,中國共產黨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前提下總結對待自由主義的歷史經驗,同時正確看待現代西方的自由主義;在對自由主義進行防范的同時,重視自由主義在追求現代性價值、解決實際問題和發展真理等方面的現實參考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在借鑒屬于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的優秀精神內涵時必須要對其做馬克思主義的解讀,真正做到為我所用,從而推動現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肖濱.現代中國自由主義的自我轉換———以殷海光思想的演變為例[J].開放時代,1998,(04).
[2]劉小楓.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M].上海:三聯書店,2000:105,87.
[4]“從到人民共和國成立”課題組.胡繩論“從到人民共和國成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19.
[5]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6]陳獨秀.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J].先驅,第9號,1922年6月20日.
[7]龔育之.龔育之自選集[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2:570.
[8]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32.
[9]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9-1030.
[10]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9.
[11]朱高正.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立與互動[J].中國社會科學,1999,(06).
[12]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M].上海:三聯書店,1997:2.
[13]劉擎.中國語境下的自由主義:潛力與困境[J].開放時代,2013,(04).
[14]肖貴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
[15]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154.
[16]王蓓.重新認識密爾及其《論自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163.
[17](英)約翰·密爾.論自由[M].許寶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70,20.
[18]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作者:柳青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