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諧社會評價指標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為了定量監測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從動態數列分析視角,闡述和諧社會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的變化特征,并剖析這些特征形成的根源,預測各項指標應保持怎樣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目標。
關鍵詞:
和諧社會;指標體系;動態分析;指標增長速度預測
和諧社會并不是一個全新概念,有許多學者開展了大量的前期相關研究,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不過對和諧社會的研究還較少。本研究以統計學為基礎,從動態數列角度分析和諧社會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發展變化,以便定量地、全面地掌握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
一、和諧社會指標體系的建立
本研究以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征為理論依據,在比較和研究了國內外現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按照一定的構建思路、指導原則和篩選方法,科學地建立了一套包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社會公平、社會安全、社會活力、生態和諧6個子系統,內容涉及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包含21項具體指標的和諧社會指標體系,全面反映和諧社會建設。并參考國際衡量生活水平的指標階段值,依據國家相關文件所確定的全面小康與和諧社會規劃,利用趨勢外推法確定指標2020年目標值。
二、指標的動態分析
首先通過相關渠道收集到2006—2013年我國和諧社會各項指標的數據;然后將各指標數值無量綱化處理,以此消除不同量綱的影響。方法是:對于正指標,將指標的實際值與目標值相比;對于逆指標,則是將目標值與實際值相比,從而將指標的實際值轉化為具有可比性的量化值,當量化值≥1時,量化值都取1。
1.經濟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重視經濟建設,經濟持續而穩定的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2006—2013年,人均GDP由16500元迅速增加到41908元,增長了將近1.54倍,在2011年就已達到目標值,是21項指標中最早實現目標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0.94%增加到46.1%,其量化值上升了9.38%,增長幅度不大,如圖1所示:由此可見,前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迅速提高,為建設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在總體上,我國經濟結構不甚合理,經濟增長方式并未實現根本轉變,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格局還在繼續。
2.社會進步社會進步所包含的4項指標量化值歷年都在0.7以上,平均預期壽命更是高達0.9以上,但受人口限制,此指標數值通常變動不大。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城市化率,量化值由0.7317增長到0.8955,增加了16.38%(見圖2)。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這意味著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化進入關鍵發展階段,在此后的“十三五”期間城鎮化還會繼續大發展;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比重與城鎮化率變動基本一致,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進步。恩格爾系數的變動是緩慢的,實現程度量化值甚至出現了先降后升的趨勢。由于其在社會進步子系統中所占權重較大,因此成為制約社會進步指數增長放緩的主要因素。其中,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基本不變,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略有下降。
3.社會公平社會公平所包含的5項指標除了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有明顯增長趨勢以外,其他指標量化值變動幅度甚微,基本維持在0.8—0.9左右。從收入分配公平看,我國的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6年的3.28上升到2009的3.33,然后下降到2013年的3.03,基本控制在3—3.4之間,超過國家統計局設定的目標值范圍內(1—2.85),而基尼系數基本上保持在0.47—0.49之間,說明收入分配差距還是較大的,而且七年來改進效果并不樂觀。因此,未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仍是難點之一。從醫療公平看,我國衛生人力資源有了很大發展,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66張提高到4.55張,其量化值由不到0.5,上升到0.8以上。2013年,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達到5.2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04人,注冊護士2.04人。從政治公平看,政務公開保持在一個中等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這表明政府的信息渠道不斷疏通、公民自身民主權力滿意度不斷增加、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公信度正在提高,反映了公民自身民主權利的實現程度還是較令人滿意的。
4.社會安全每10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量化值顯著提升,逐步接近1,2020年有望實現目標值,說明近些年制定的新交通法規和文明出行教育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圖4所示:城鎮登記失業率波動不大,2008、2009年出現小幅回落,轉而提升,其量化值都在0.9以上,與和諧社會有限目標值差距不大。不過也不能盲目樂觀,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這是勞動力市場暫時基本穩定。盡管產量增速下降,2009以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仍持續逐年增長(見圖5)。以2013年為例,即使GDP下降了1%,卻新增了1300萬個就業崗位,遠超其1000萬的目標,服務業的不斷增長是我國勞動力市場強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十三五”期間就業市場壓力非常大。
5.社會活力我國自1985年實施專利制度以來,專利數量發展很快,2004年萬人專利數量達到了2.72件,到2013年迅猛提升到9.65件,是2004年的3.55倍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了2014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統計:美國申請了61492項專利,比2013年增加了7.1%,居各國之首;排在第三的中國為25539項,大幅度增加了18.7%。但事實上,我國只是一個有“數量”的創新大國,而不是一個有“質量”的創新強國,缺少真正有價值的成果。我國R&D經費占GDP比重2004年僅為0.8%,2013年提高到2.08%,持續增長。2013年全國共投入R&D經費11846.6億元,比上年增加1548.2億元,增長15%,占GDP的比率也上升到2.1%。根據OECD的統計,我國R&D支出的絕對額已超過日本,與OECD國家2.4%的平均水平相差無幾,超過歐盟28國1.9%的平均水平,表明我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文教娛樂支出顯著增加,城鎮居民從1990年人均112.3元,增加到2013年的2294元,擴大了20多倍;農村居民從1990年人均31.4元,增加到2013年486元,擴大了15多倍。但是文教娛樂在消費支出構成中所占比重提升幅度遠遠沒有那么多,城鎮居民從1990年8.8%,提高到2006年的13.83%,再下降到2013年的12.7%,農村居民從2006年的10.78%下降到2013年的7.3%,比重不但未持續增長,還出現下降趨勢,這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文教娛樂消費觀念遠未上升,人們還是樂于更多消費交通通訊,居住和醫療保健。
6.生態和諧生態和諧子系統中上升最快的為萬元GDP綜合能耗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其量化值分別提高了0.4047%、0.3905%,而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例逐年下降,說明環境保護與工業污染治理投資的投入遠未跟上GDP的增長速度(見圖7)。近年來,政府己開始關注節能環保,但由于我國人口密集,加之多年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環境污染依舊未得到明顯改善,因此,“十三五”期間還必須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生產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指標的增長速度預測
各項指標今后的發展速度,是指如果到2020年我國實現和諧社會有限目標,那么各項指標應保持的年平均增長速度AGR是多少,計算公式為。其中:Ei、Oi分別表示第i項指標的有限目標值和觀測值(2013年數值),n表示觀測年份距目標年份的年限,取7,得到下表。從表中的AGR看,人均GDP已實現和諧社會有限目標,這里不再預測。C18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例所對應的10.10%的年均增長速度最大,之后依次為C14萬人專利數(5.46%)、C10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03%)、C15人均文教娛樂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3.53%),說明環境保護、社會活力、社會公平是當前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困難,應在未來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給予更大的重視。C17萬元GDP綜合能耗、C12城鎮登記失業率、C8男女性別比所要求的年均增速最慢,分別是0.08%、0.18%、0.29%,說明這些指標已接近和諧社會的有限目標,未來的壓力不大。如果把表中各項指標按照其所應保持的發展速度從大到小排列,排名越靠前的指標,實現目標的難度和面臨的壓力相對越大,也就顯得越重要。這樣排名可明確各項指標在構建和諧社會工程中的重要性,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保持各項指標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段學芬,李翠玲.和諧社會建設中和諧度指標體系研究[J].求索,2011(1):108-109.
[2]陸翠巖.在科學發展觀視野下構建社會評價指標體系[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0(9):30-33.
[3]葉欽地.福州市和諧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分析[J].福州黨校學報,2010(6):60-64.
[4]胡生軍.和諧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0(15):73-75.
[5]張蘭友,張瑞業,李啟勝,劉建波,馬廣川.和諧社會建設評價體系研究(一)———基于濰坊市社會“和諧度”評價[J].濰坊學院學報,2012(1):1-5.
作者:王爽 單位: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