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科技推廣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經過各級農業科技推廣部門的共同努力,我省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有了很大發展。一是推廣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圍繞農業科技進村入戶,進一步完善了技術推廣機構。全省農業系統目前共有推廣機構2672個,推廣人員1.5萬多人。按照立足農業、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的指導思想,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了省、市、縣、鄉、村、戶“五級一戶”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二是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步伐加快。全省每年組織推廣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應用面積在l億畝次以上,先進技術普及率達到75%左右,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促進了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三是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不斷提高。通過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和“農技電波入戶”等項目,對農民進行多形式科技培訓,提高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農民對科技的接受和運用能力普遍增強。
雖然我省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是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承擔的職能與相應的支持不相適應,有些純公益性職能的履行沒有得到財政的全額支持。二是科技推廣內容與農業發展結合不夠緊密,一些地方科技推廣工作還局限在產中服務階段,服務水平距農產品生產的優質化、產業化要求仍有較大差距。三是推廣的方法與農民的需求還不適應,不少地方仍然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十技術”的方式。四是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滯后,不能為農民提供有效、優質、全方位的服務。
為進一步做好全省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農業科技系統應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繼續完善和創新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按照“高新技術建龍頭,示范基地抓帶動,科技服務進村,農技電波入戶”的思路,進一步完善“五級一戶”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普及,為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供有力支撐。省級重點抓項目帶動,突出抓好國家級薯類脫毒中心、果樹脫毒苗木中心、設施農業服務中心、無公害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蔬菜新品種引育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高新技術引進和產業化開發,輻射帶動全省。市級重點抓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以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為重點,開展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增強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開展企業主導、專家指導、政府引導的“農業科技傳播站”試點,探索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科技示范新途徑。縣級重點抓“電波入戶”設備更新,提高其作用,力爭兩年內全省基本普及“農技電波入戶”,模擬設備基本更新為數字設備;不斷提高節目制作水平和質量,更好地為廣大農民提供技術和信息服務。鄉級重點抓示范農場建設,每年建設科技示范農場15個,到*年全省鄉級示范農場總數達到164個;探索科技示范農場建設新模式,提高示范農場的技術帶動能力。村級重點抓科技進村服務站的規范和完善,按照“擴大建設規模、突出規范管理、增強服務功能”的指導思想,加大科技進村服務站建設數量和速度,到*年,力爭全省25%的行政村都建有服務站,解決農業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為廣大農民提供更直接、更及時、更全面的技術和物資服務。
二、提高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人員素質。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穩定和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一是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1號文件有關要求,對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各級財政要在經費上予以支持。從*年起,有計劃地對全省農業技術推廣骨干進行系統培訓,逐步實現對推廣人員輪訓,使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掌握農業科技發展的新信息、新技術、新知識、新觀念,適應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二是在機構改革中嚴把人員進口,嚴禁將一些非農專業人員安排到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同時落實好國家和省有關優惠政策,鼓勵專業對口的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縣以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工作,充實基層技術推廣力量。組織縣級以上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
三、加快農業先進技術推廣應用步伐。按照高新技術抓引進、關鍵技術抓突破、常規技術抓普及的要求,重點圍繞優良品種、畜禽水產高效養殖、設施農業、防災減災、農產品加工等重點領域,組織各有關部門落實30項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工作,提高全省農業生產整體科技水平。省農業廳將采取“重點篩選、科學論證、招標定項、立項競爭”的方式,每年選擇3—5項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重大關鍵技術,面向全國進行公開招標,項目經費擇優扶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的作用,以產業化方式進行開發,創新農業科技應用轉化機制,加快先進技術的集成、組裝、配套、示范和應用,促進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帶動區域特色農業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四、加大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及時調整農民科技培訓計劃,優化培訓內容,拓寬培訓范圍,力爭到*年底達到每10個農戶中有一名持綠色證書的農民,在全省農村初步形成一支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技術骨干隊伍。在此基礎上繼續實施“百、千、萬”工程,在獲得綠色證書的農民學員中,繼續做好農民技術員職稱評定和勞動技能鑒定,在3年內新評定高級農民技師100人,中級農民技師1000人,初級農民技師10000人,形成帶領農民學科技、闖市場、奔小康的農民科技骨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