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擴大消費市場工作意見2則范文

    擴大消費市場工作意見2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擴大消費市場工作意見2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部門管理機構,中省駐郴各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里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戰略決策,搶抓機遇,加快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拉動農村消費

    (一)大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進一步規范和提升全市已建成并驗收合格的942家標準化農家店,2009年新建、改建農家店600家。完善農村商品配送中心的采購、儲存、加工、編配、調運、信息等功能。推進“萬村千鄉”市場網絡、“新網工程”與郵政、電信等網絡的結合,實現一網多能、資源互用、成果共享。引導企業、大型超市開展“品牌產品下鄉”、“大篷車進村”等活動,提高農家店的綜合服務功能。爭取到“十一五”期末,再新建、改造1600家農家店和20個區域性配送中心,覆蓋全市90%的鄉鎮、70%的行政村,配送率達到50%以上。

    (二)扎實抓好“家電下鄉”推廣工作。認真落實財政補貼優惠政策,擴大農村家電消費。根據我市農村市場的實際需求,適當增加下鄉商品種類,擴大補貼范圍,在已經確定的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冰柜)、手機等四大類商品的基礎上,增加電腦、熱水器、空調、微波爐、電磁爐等五大類產品。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自行安排補貼資金,進一步擴大下鄉商品種類和補貼范圍。嚴厲打擊借“家電下鄉”名義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力爭2009年銷售“家電下鄉”產品4萬件以上,銷售額2億元以上,發放補貼5200萬元以上。

    (三)加快完善農產品流通網絡。一是從2009年起3年內完成縣市區商業網點規劃編制,促進農村商業有序快速發展。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建立大宗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健全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著力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二是抓好羅家井市場、七星大市場提質改造和異地重建。對羅家井市場,實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綜合改建,拉通燕泉河游道和市場南北兩條通道,進行連體開發;對七星大市場,進行異地重建。通過改造提質和異地重建,促使羅家井市場、七星大市場發揮更大效益。三是加快“馬路市場”搬遷建設和因冰災受損的市場重建工作。對受災農貿市場提質改造給予財政補貼,開辟報建、證照等各種手續辦理“綠色通道”,免收部分市本級的相關行政事業性費用。安排引導資金進行“馬路市場”搬遷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集貿市場建設,搭建銷售市場平臺,通過舉辦各類展銷會、促銷會,繁榮農村消費市場

    二、增強城市商業服務功能,擴大城市消費

    (四)加快“雙進工程”建設,提高城鄉居民整體消費水平。大力推廣“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保潔、保姆、維修、送貨、搬家、護理等家政服務,引導典當、拍賣、直銷、租賃等特殊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居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加大對居民的促銷力度,積極發展消費信貸,為城市居民擴展消費需求能力奠定基礎。加大社保投入,實行干部職工津貼與經濟、財政增長掛鉤,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加大城鄉社會救助工作力度,不斷提高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

    (五)加強對美容美發、足浴、按摩、洗滌等服務行業的指導,開展星級美容美發店評定活動。對足浴、按摩等行業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服務質量,培育一批休閑服務品牌企業。

    (六)積極促進汽車、摩托車消費。落實國家關于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暫減按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的政策。簡化農民購買下鄉汽車(摩托車)辦理牌照及申領補貼資金等手續,農民憑當地財政部門的《購買汽車(摩托車)下鄉產品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到相關經銷商處購買汽車(摩托車),經銷商或農民憑申請表及相關證件到公安交警部門辦理汽車(摩托車)上戶手續(申請表作為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的依據),經銷商為農民辦理汽車(摩托車)下鄉產品上戶手續過程中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加快品牌汽車4S店建設,建立完善二手車信息平臺,升級改造二手車交易市場,大力支持二手車市場推進以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和服務功能升級,倡導汽車品牌經銷商開展新舊汽車置換業務。嚴格按照新標準對現有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進行升級改造,扶持建立區域性報廢汽車破碎中心,提高回收技術水平。對符合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技術規范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增加補貼范圍,促進汽車更新換代。

    (七)進一步促進住房消費。一是加強金融對住房消費的支持服務力度。積極拓展住房消費信貸業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住房消費信貸的有效投入力度。落實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政策,金融機構對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或改善性普通自住房提供貸款,其貸款利率的下限可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降低交易門檻,對個人首次購買普通商品住房的,契稅稅率統一下調至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征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個人將購買超過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適當放寬經濟適用房建筑面積。二是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對個人購房后辦理房屋所有權證、國有土地使用證等手續實行“一站式”服務,對住房交易環節所涉及的稅收實行“一窗式”征收。三是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規范房屋中介行為。進一步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違規預售、違規轉讓、虛假廣告、合同欺詐、擅自改變規劃指標等行為,切實保障購房者的權益,保護居民購房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加強對房地產特別是商品住房市場運行情況的動態監測。進一步加強輿論引導,增強政策透明度,穩定市場心理預期,促進市場持續發展。加快實施房地產經紀人執業資格制度,積極推行房地產中介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嚴肅查處房地產中介虛假或不實信息、在兩個以上機構執業、與一方當事人串通損害另一方當事人利益以及違法收取傭金等違規違法行為。四是根據我市房地產市場的實際,適時舉辦房地產交易展示會,推動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流通。

    (八)積極推進專業市場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立足城市發展總體規劃要求,加快推進家具市場、汽車銷售、汽車配件、鋼材、舊貨交易等專業市場建設,把湘南國際物流園建成汽車銷售、汽車配件中心,擴大下湄橋鋼材市場,逐步取消市城區協作路及經濟開發區的鋼材市場,把經濟開發區長沖街規劃建成舊貨交易專業市場,整合資源,做大規模,發揮整體效益。結合我市民俗風情、歷史文化和商業特點,強化完善市城區北苑飲食街與東風路服務功能,打造“美食一條街”,把興隆步行街、興旺步行街建成“購物和觀光休閑一條街”,把裕后街歷史街區規劃建成“歷史文化與商業一條街”,把湘南風情園規劃建成“民俗風情一條街”。堅持規劃先行、市場運作的原則,鼓勵支持企業、個人參與專業市場和特色商業街區的開發、建設和經營,按照專業、特色定位和建設規劃定向招商引店,形成專業、特色鮮明的市場和商業街區。

    (九)努力擴大旅游消費。組織開展“人游”、“外地人游”系列活動。市民在市內各類景區憑居民身份證實行第一門票半價優惠;市外來郴游客實行第一門票八折優惠。在廣州、長沙等主要客源地開展專題旅游推介活動,由市財政安排60萬元發放旅游消費券,吸引外地游客來郴旅游消費。交通、城管和行政執法部門負責(或鼓勵支持旅游企業)開通市內通往東線東江湖、汝城溫泉,南線莽山,西線仰天湖,北線永興“中國白銀第一坊”等主要景區的旅游專線。公安交警部門負責完善市城區及通往各主要景區的標識系統,對外地來郴旅游的車輛輕微違章行為堅持以教育為主。從旅游文化產業引導資金中安排20萬元設立旅游獎勵資金,重點獎勵組團來郴人次多及消費多的旅行社、成功創建4A級以上的旅游景區、開通至郴旅游專線的企業。加大旅游宣傳力度,在日報、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市政府門戶網站、中國新聞網等新聞媒體開設旅游專欄。2009年力爭接待各類游客1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0億元。

    (十)全力拉動文化消費。切實轉變文化發展方式,催生“新文化業態”,探索文化與經濟結合的新商業模式,建立以市場為導向,融內容集成、加工、制作、傳播于一體的生產機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引導開發群眾的潛在文化需求。加快市演藝中心建設,打造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演藝節目,加強文化與旅游聯姻,推介昆曲藝術、湘粵古道、天湖歌廳等項目,拉動旅游文化消費。引導市內發行單位積極拓展農村市場,針對農民群眾的需要,發行一批農村出版物。推行發放文化消費卡。由經營業主和政府共同發放全市通用的文化消費卡。2009年,從文化產業引導資金中安排50萬元,用于文化消費卡發放。消費者持卡在全市文化娛樂場所消費都可享受優惠待遇。

    (十一)支持拓展通訊消費。支持中國電信分公司、中國移動分公司、中國聯通分公司開展3G業務,加快與3G業務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工作。

    (十二)積極舉辦各類節會、體育活動。一是利用節假日消費集中的特點,不定期組織集金融、商業、旅游、文化等于一體的大型“購物節”、“促銷節”、“特色農產品對接會”、“推介會”、“采購會”、特色商品節、“供應商與承辦企業對接聯銷”、“家電下鄉聯展”、“舊貨交易周”等綜合性活動。二是舉辦首屆綠色食品國際博覽會暨2009年快樂購物節。三是認真籌劃中國()有色金屬博覽交易會,舉辦市首屆旅游文化美食節、2009年中國()有色金屬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節會活動,舉辦“五一”、“十一”旅游購物節,承辦第八屆中國(國際)白銀年會。四是舉辦各類體育活動。全力舉辦“紅三角”湘粵贛乒乓球比賽、華南汽車越野競技賽和全國汽車越野邀請賽、全市太極拳比賽、全市攀巖比賽、全市環城長跑比賽、市登山比賽、市三人制足球比賽、“移動,一路走過,感謝有你”自行車賽等賽事。積極舉辦和承辦全省青少年皮劃艇比賽、全省舉重比賽、全省網球比賽。加快東風廣場改造,做好承辦2009年全省少數民族運動會各項工作。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或個人購置全民健身運動器材及其他必備設施。

    (十三)促進職業教育消費。一是擴大中職招生規模,促使更多的應往屆高初中畢業生就讀職業學校,促進經濟發展。二是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不斷擴大非學歷教育辦學規模。引導鼓勵農民投資學習實用技術,運用新的實用技術,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新觀念形成。三是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擴建一批符合教學要求的實訓基地和實驗室,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提高。四是鼓勵和引導職業學校畢業生在當地就業,解決當地企業用工困難問題,促進企業發展,刺激地方消費。

    (十四)大力支持“平價銷售”模式。針對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及普通老百姓,采取類似“家電下鄉”的優惠政策,通過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扶持措施,支持已有的或者新建一批“平價超市”、“平價書店”、“平價藥店”、“平價醫院”等,切實推行讓利于民的“平價銷售”模式,刺激和提高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整體消費水平。

    (十五)推廣實施節能環保消費工程。針對購買力較強的中高等收入群體,根據其家電產品更新換代要求,在大力宣傳“節能環保、綠色消費”的基礎上,通過財政補貼、價格折讓等方式,大力推廣節能高效的液晶電視、綠色冰箱、環保空調、節能燈具等。同時,努力完善環境標識制度,提供更多優質環保節能產品。

    三、加強市場監管,改善消費環境

    (十六)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健全流通企業食品安全監管服務體系,建立完善流通領域市場信息系統和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對流通企業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快推進“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監管系統,實現遠程實時監控、數據信息網上記錄和審核匯總。實行酒類流通隨附單溯源管理信息化,形成“放心酒”流通網絡和服務體系。加強價格監管,深入開展惠農價格、農資價格、交通運輸價格、涉企收費、中介服務收費、行業協會收費等專項檢查。加大保障性住房價格管理力度,嚴格經濟適用住房價格和廉租住房租金審核,取消住房租賃手續費,適當降低存量住房交易手續費,規范房地產服務收費行為。對主要農作物種子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完善農資價格與農資綜合直補標準聯動機制,加強農資市場價格的監測監管,嚴厲打擊哄抬價格、坑農害農等不法行為,穩定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

    (十七)加強消費維權。邀請行業協會、有關專家為消費者提供消費常識、法律援助等服務。充分發揮消協和消費者投訴站消費維權網絡作用,方便消費者就近維權。開展“保消費、促發展”和打擊價格欺詐等執法維權系列行動,積極倡導行業協會組織開展誠實守信經營活動。深入開展服務領域維權服務月活動,集中查處服務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保護名優企業,打擊假冒侵權。集中治理商業賄賂行為,切實減輕消費者負擔。

    四、促進現代流通業發展,降低消費成本

    (十八)科學編制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正確引導現代物流業發展,防止盲目攀比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對全市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和公共信息平臺的布局與建設實行統籌規劃,著力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兼容互補和配套銜接。按照總體規劃、分步推進、適度超前的發展思路,促進現代物流業健康發展。重點扶持一批物流需求大、成長基礎好的項目和企業優先發展。按照“123”模式推進物流園區(中心)發展,市城區規劃1個物流園區、2個區域物流中心、3個專業物流中心,優先建設市級物流園區,重點推進湘南國際物流園建設。

    (十九)加大財政資金投入。逐步增加財政投入,重點支持流通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和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發展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采取以獎代補和財政貼息等方式,調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積極性,促進流通業快速發展。力爭到2015年,全市培育年交易額過30億元的市場2家,過20億元的市場3家,年銷售額過5億元的超市1家,過3億元的超市3家。

    (二十)對星級賓館住宿、餐飲和旅游景點價格調節基金實行減半征收,對星級賓館、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企業用水用電,執行相關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力爭到2012年,培育消費收入過億元的星級賓館1家。

    五、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

    (二十一)健全組織,明確責任。成立市擴大消費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顧問,市委副書記、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組長,有關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有關單位為成員單位,負責全市擴大消費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協調服務。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議研究有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政府辦公室,

    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本實施意見任務分解到各單位,明確職責任務,加強督查督辦。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推進本轄區擴大消費工作。

    第二篇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充分發揮商貿流通業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和穩定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特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進一步加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力度,完善農村流通體系

    在鞏固完善已建農家店的基礎上,2009—2010年再規劃建設16000個農家店(其中,2009年建設6000個,2010年建設10000個),實現覆蓋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年銷售額260億元、安排就業20萬人的目標。支持建設一批配送中心,逐步實行集中采購,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農家店商品配送率達到70%以上,降低經營成本。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示范農家店建設,拓展功能,增加品種,提檔升級,滿足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積極幫助開辦農家店者創業,完善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等服務。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調控和監管,推進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加快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物流設施建設步伐。

    二、抓好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推進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建設

    積極爭取國家“雙百市場工程”建設項目,全面推進農產品市場發展。2009年,在全省選擇5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5家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力爭納入國家“雙百市場工程”項目的支持范圍。從2009年起,省財政每年支持2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和10家農產品流通企業冷鏈建設項目,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70家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和30家農產品流通企業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任務。通過升級改造,引導我省蔬菜、水果、肉類、水產等重點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服務功能,改善交易環境,提高超市農產品基地直采比例和品牌農產品銷售比例,促進農產品流通安全。

    三、大力實施“家電下鄉”,促進農村家電消費

    認真落實“家電下鄉”政策,抓住“家電下鄉”增加銷售品種和實施時間延續到2011年11月底的機遇,加大“家電下鄉”政策宣傳力度,完善銷售網絡,簡化補貼手續,搞好售后服務,促進“家電下鄉”產品銷售。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額100億元、銷售量500萬臺,農村主要家電產品擁有率達到城市2000年的水平。

    四、推進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在抓好2008年1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的基礎上,2009年再增加36個省級試點縣。辦好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力爭用3年時間使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覆蓋全省70%以上的縣(市),促進農村、農民通過網絡與市場聯結,實現農產品銷售網上對接,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組織、動員通信運營商,通過短信、語音、網絡等渠道,向農民提供實時交互的農村商務信息服務。

    五、積極發展社區商業,完善社區便民服務體系

    鼓勵大型流通企業進入社區開辦網點,為社區居民提供保潔、維修、送貨、家教、老年保健和護理等各類便民服務。支持鄭州市率先建設家政服務網絡中心,逐步向其他省轄市延伸。積極開展爭創商業示范社區活動,用2年時間再創建100家省級以上商業示范社區,促進社區商業持續穩定發展。積極實施標準化菜市場示范工程,對國家級和省級商業示范社區的菜市場全面實施標準化改造,用3年時間在全省建設300家標準化菜市場。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改造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和社區回收網點,提高主要品種回收率。進一步挖掘社區服務業吸納就業的潛力,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組織就業困難人員在社區服務業實現再就業。

    六、加快實施放心早餐工程,保護和促進“老字號”發展

    加快城市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早餐網點建設,完善早餐供應體系。用2年時間在全省18個省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建設50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全面實施安全衛生、方便快捷、經濟實惠、適合消費者需求的放心早餐工程。鼓勵創立豫菜餐飲品牌,用3年時間在全省18個省轄市培育50家“豫菜品牌示范店”、50家“豫菜風味品牌店”,重點扶持50家餐飲“老字號”企業發展。

    改善汽車消費環境,促進汽車消費

    整頓和規范汽車維修保養、配件市場秩序,提高汽車經銷商服務水平,促進汽車售后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完善城市道路交通長遠規劃,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停車位面積,鼓勵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場,支持有條件的居民小區對停車場進行改建、改造,滿足小區業主停車需求。支持汽車品牌經銷商開展二手車置換業務,加強二手車交易信息平臺建設。2009—2010年,以鄭州為中心選擇5家二手車交易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支持10家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通過改造提高技術水平。積極爭取國家報廢汽車更新補貼資金,提高補貼標準,增加補貼范圍,加快淘汰老舊汽車,促進汽車更新換代。

    八、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促進流通現代化

    通過股權置換、資產收購等方式,鼓勵流通企業跨區域并購重組、做大做強,創立自主品牌。爭取用3年時間培育5—10家銷售額超10億元的本地品牌零售企業。支持大型生產企業直接進入消費市場,開展專業性連鎖經營。鼓勵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聯合兼并,促進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相互延伸,形成具有自主生產基地的跨區域連鎖企業。

    九、努力開拓市場,開展各類營銷促銷活動

    引導企業結合新形勢下消費市場、消費結構變化特點,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項目,擴大消費需求。組織省內企業、項目單位開展供需對接,促進省內企業形成穩定的供需伙伴關系。在同等條件下,政府招標采購要優先購買本省產品,鼓勵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優先購買本省產品。鼓勵流通企業圍繞節慶假日組織舉辦涉及購物、食品、餐飲、美容美發等迎合居民節日需求的各類促銷活動。鼓勵各地傳統節日期間在主要商業街、集貿市場、商場、超市開設購物一條街、美食一條街和各類名優產品展銷專區、展銷專柜,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各地可根據情況,在傳統節日期間向城鄉低保、孤殘等特困人群發放補貼或購物券、消費券,提高特困人群的消費能力。

    十、強化制度創新,促進旅游、文化、休閑健身等熱點消費

    加大對旅游、文化、休閑健身等服務性消費設施投入力度,引導個性化、時尚化、品牌化消費需求。通過財政適當補貼,推出發放旅游消費券、減免門票、旅游線路及購物點打折等活動,吸引國內外游客來豫觀光休閑。大力開發旅游小商品,支持旅游小商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旅游演藝、旅游動漫等新型業態,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落實國家帶薪休假制度,擴大帶薪休假范圍,促進帶薪休假的社會化。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探索建立“朝九晚五”作息制度。配合安居工程建設,擴大和帶動家裝、家具、家紡、家飾等消費。

    十一、辦好各類展會,大力發展會展經濟

    強化政策引導和服務,充分發揮會展業在商品交易、經濟技術合作、科學文化交流和信息咨詢、招商引資、商務旅游等方面的功能優勢。辦好2009年全國秋季糖酒商品交易會、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博覽暨東西合作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鄭州商品交易會、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陽牡丹花會、開封菊花花會、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三門峽黃河國際旅游節、信陽茶文化節等大型展會,帶動住宿、餐飲、交通、通信等消費。

    十二、做好市場監測、預測,積極引導消費

    按照監測平臺共建、信息資源共享的原則,整合現有市場監測資源,加快商品流通數據庫建設和市場信息服務系統的維護升級。加強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市場監測機制,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強監測信息的公共服務功能。繼續辦好省級商務預報網絡版、報紙版,開辦和完善電視版。加強組織指導,加大技術支持,推動省轄市充分利用商務預報窗口,及時市場供求信息,引導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2009年18個省轄市要全部開辦商務預報網絡版。

    十三、清理、規范各種收費,優化消費環境

    全面清理和規范涉及商貿流通業的各項收費,為流通企業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認真落實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政策;積極創造條件,支持社區商業、餐飲業用水、用電價格比照工業企業執行。對涉及商業、餐飲企業的相關收費,實行減免優惠政策;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商業、餐飲業收費項目,按最低標準收取。

    十四、整頓市場秩序,促進安全消費

    組織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誠信經營活動,切實增強企業誠信意識。加大市場整治力度,加強對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各環節的全過程監管。建立和完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快速反應機制,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價格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流通企業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重點加強對農村消費品市場的規范和整治,確保消費安全。加快“放心肉”監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加強對定點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的監控,建立肉品質量信息可追溯體系。支持屠宰企業升級改造,2009—2010年完成5—10家大型肉類生產企業、80—100家中小型肉類生產企業的標準化改造,切實提高肉品安全保障水平。

    十五、提高市場調控能力,維護市場穩定

    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儲備機制,尚未建立生活必需品地方儲備的省轄市要盡快建立,已經建立的要增加品種、擴大規模。加快完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體系,適時建立成品糧油(含小包裝糧油)應急儲備制度。引導和鼓勵企業保持適當庫存水平,探索建立商業代儲制度。繼續完善產銷銜接、跨區調運、儲備投放、進出口調劑等機制,為穩定供應、應急保供和市場調控提供保障。

    十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

    在落實現有財政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政策的基礎上,省商務廳要抓緊提出2009年商貿流通業發展重點項目,省財政廳積極予以支持,確保項目早實施、早見效。以后年度,省財政廳在預算安排、省發展改革委在基建投資上要加大對商貿流通業的投入力度,支持城鄉流通服務體系發展。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工作,切實轉變重生產輕流通的思想觀念,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建立完善工作目標考核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传媒视频麻豆第一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东京热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影院|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